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眉山市 > 仁壽縣旅游

仁壽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仁壽牛角寨大佛位于縣城北35公里的高家鎮(zhèn)鷹頭村牛角寨山上,龍泉山脈中段東側邊緣,海拔760米。南北西群山連接,重巒疊嶂;東面平疇,俯視千里。近觀鷹頭水庫,遠眺簡陽市三岔湖。寨上古柏蒼郁,怪石嶙峋;寨東側崖壁依山鐫造彌勒佛胸像一尊,坐西向東,雙手齊胸合十,高15.85米,寬11米,于公元707年建成。樂山大佛是海通帶領工匠始鑿于唐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正好是仁壽大佛建成6年之后。也許是他將仁壽大佛建成取得了鐫刻經(jīng)驗,又到各地考察,選到了樂山的理想地址和石質,再將圖樣放大,設計出樂山大佛。兩尊造像均為彌勒佛,外貌清晰,面型豐滿,嘴微閉,目微啟,眉似彎月,慈眉善目,平視東方,神態(tài)安詳,發(fā)成螺髻,……[詳細]
  仁壽高家大佛:又稱牛角寨大佛,位于仁壽縣城東北35公里的高家鎮(zhèn)鷹頭村牛角寨,海拔760米,地處雙流、簡陽、仁壽三縣交界處,龍泉山脈中段東側邊緣,距成都市40公里,景區(qū)總面積4.8平方公里,南、北、西三面群山連接,層巒迭障,東西平疇數(shù)十里,近觀鷹頭水庫,遠觀簡陽三岔湖,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寨上古柏蒼郁,怪石嶙峋;寨東側崖壁依山鐫造彌勒佛胸像一尊,坐西向東,雙手齊胸合十,牛角寨大佛始于唐代天寶八年,頭高7.7米,頸高1米,胸高4.85米,面部寬4.6米,肩寬11米,是中國大佛的唯一胸佛。于公元707年建成。2002年3月,縣政府審定為縣級第一批旅游區(qū)。樂山大佛是海通帶領工匠始鑿于唐開元初年(公……[詳細]
  甘泉寺?lián)度蕢劭h志》記載,“甘泉寺在治東,明初剎也。佛殿自盾以上皆疊木而成,無一牝牡榫!睋(jù)寺內留存的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募叩修路碑名記》載:“邑之甘泉寺自明宣德建修以來”,可知甘泉寺始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距今已有近580年的歷史。甘泉寺建成之初,規(guī)模宏大,占地134畝,依其地勢從高到低,建數(shù)重殿宇。然而,“獻賊(張獻忠)擾蜀時,燒其寺殆盡,惟佛殿火之輒息,賊恚,以刀砍門而去。至今焚處焦黑如帚許,門限刀痕四,入木皆二寸許!保ā度蕢劭h志》載)至建國初期,甘泉寺僅存二主殿及其廂房共兩院。建國后,該寺又改作學校和鄉(xiāng)政府駐地,文革中鄉(xiāng)政府駐一殿及廂房全毀,重建新房,F(xiàn)僅存大雄寶殿一……[詳細]
  雙石牌坊,位于仁壽縣城東南部50余公里的禾加區(qū)中華鄉(xiāng)牌坊村,距牌坊村小學東方200米,南北向,兩坊上下對列,一條南北走向的石板大道貫穿其間。兩坊間距44.5米,依所處地勢由低到高分別編為一號坊和二號坊。一號坊建于清光緒七年(1882年),是清王朝為表彰徐母楊氏夫死從子和孝敬老翁欽旨建造的節(jié)孝坊。坊高11.17米,寬7.16米,四柱三開間格局,明間空(寬)2.52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頂,牌樓式仿木結構,筑寶瓶式坊頂。全坊用109塊石料構成,有90龕戲文和民間故事造像。裝8個雕花云板,8支鏤雕雀替,石柱前后分立8尊鎮(zhèn)門獸,或獅或象,十分威嚴。兩面對聯(lián)各二副,序文各一則,大梁上方正中是顯赫部位,南雕九……[詳細]
  仁壽冒水村摩崖造像,是宋代摩崖造像的精品之一。仁壽冒水村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xiāng)冒水村三組,這里地處淺丘,四面環(huán)山,又叫大佛溝。冒水村摩崖造像鐫刻在一塊大石包上。2013年3月,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仁壽冒水村摩崖造像,因地處大佛溝,又叫大佛溝摩崖造像,有造像6龕共22尊,另有碑記一通,題記一處三則,大部分完整。據(jù)仁壽縣文物管理所考證,這些造像鐫鑿于宋淳熙十一年(1184)至清宣統(tǒng)二年(1910)。民國版《仁壽縣志》載,“昆迦寺有兩個石刻大佛!睋(jù)查,造像處原有廟宇一座,叫做昆迦寺,因當?shù)厝税涯ρ略煜窠y(tǒng)稱為大佛,因此該寺也叫大佛廟,曾改作學校用,現(xiàn)已毀。大石包身上,殘留……[詳細]
  能仁寺摩崖造像,位于仁壽縣城東45公里處的中農鄉(xiāng)能仁寺,寺早毀,在原寺后兩側巖壁有摩崖造像百余龕,1972年仁壽黑龍灘水庫建渠開山取石毀損殆盡。現(xiàn)僅存28龕,造像27O尊,除大部分頭、手有殘損外,其余基本完好。1982年普查時發(fā)現(xiàn)。2013年5月,能仁寺摩崖造像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以1號龕外延50米,南以13號龕外延15米至曬壩,西以27號龕外延50米,北以造像北延伸至巖頂再外延1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