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口遺址位于駐馬店市驛城區(qū)諸市鎮(zhèn)五龍口村北,距離駐馬店市西北12公里,南距五龍口村約100米,東距諸市街120米,北臨公路,西靠汝河。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40米,面積約28000平方米。該遺址于1981年5月發(fā)現(xiàn),1982年12月和1983年11月又兩次派有關(guān)人員實地調(diào)查。該遺址是突兀在地面上的一個大土冢,高……[詳細] |
會師泉又稱九龍泉,位于遂平縣嵖岈山鎮(zhèn)紅石崖村?谷諔(zhàn)爭時期,新四軍、八路軍在嵖岈山會師后,與村民同飲九龍泉水,共敘軍民魚水情。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這段歷史,就在九龍泉邊立起一塊石碑,-“會師泉”。樊金鳳攝……[詳細] |
楊臺寺遺址位于駐馬店市驛城區(qū)西北5公里諸市鎮(zhèn)林場。遺址在高出地面7米左右的高臺地上,東西長320米,南北寬250米,面積80000平方米。西北距汝河4公里,有一條小河從遺址西部自南向北流過。該遺址于1983年被發(fā)現(xiàn),有鹿角、石鐮和各種陶片。1984年8月對該遺址進行了復查。從遺址西部深溝和斷崖上可見明顯文化層2米~5米……[詳細] |
辛亥革命紀念祠為紀念辛亥革命烈士而建的專祠,原為辛亥革命同盟會會員閆子固和劉粹軒(同盟會河南支部長)二烈士所建,譽為二英祠,后來得知同盟會會員單希古也壯烈犧牲,故又稱三英祠,接著查出新蔡犧牲的還有許多辛亥革命烈士,因此,又更名為“烈士祠”。烈士祠,座北朝南,面闊五間,單檐硬山式重梁小瓦磚木結(jié)構(gòu),高臺基建筑,前有月臺,面……[詳細] |
祭祀場所。宋氏祠堂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后焚于兵。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重建,嘉慶十六年(1811年)重修。宋氏祠堂由大門、石旗桿、臥隱堂、南廂房、迎暉堂、含元樓等建筑組成,占地面積1000余平方米,祠堂座西朝東,主體建筑“迎輝堂”座西朝東,為宋氏祠堂祭祖之地。篛單檐硬山式、一斗三拱重梁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面闊五間,長18……[詳細] |
古代生產(chǎn)工作坊。春秋蔡平侯建造的制幣作坊,所制貨幣是用金塊、青銅鑄郢爰、蟻鼻等。1982夏從制幣爐遺址出土的郢爰(亦稱爰金、金爰)金質(zhì),凈重28克,厚0.4厘米,二連餅長3.1厘米,底寬1.8厘米,面寬1.4厘米,面鑄橫排篆“郢爰”二字,系戰(zhàn)國時楚國通行貨幣,國家一級文物!缎虏炭h志》載:“制幣爐遺址,位于縣城東門外北……[詳細] |
娘娘墳,是大明朝末年(公元1644年)弘光太子的貴妃羅氏的墓地,俗稱“羅娘娘墳”。明朝末代皇帝崇禎17年,農(nóng)民義軍圍攻北京城,滿清朝庭也欲坐朝北京,明王朝搖搖欲墜,崇貞太子弘光及家眷提前逃往南京(續(xù)建南明朝),“九門提督”李相成護送,路過李相成故鄉(xiāng),新蔡李家集鎮(zhèn)。羅娘娘隨軍日夜兼程,長途跋涉,旅途勞累,身患重病,不能前……[詳細] |
古人類活動場所,遺址呈75米×75米正方形,高5米。黑土和少量紅燒土,文化層較厚,延用時間較長。地表到處布滿陶片、蛤蜊、獸骨和磚瓦,有殘石錛、殘?zhí)占忀、殘骨錐,劃紋紅陶板狀鼎腿,青石斧、扁錐狀紅陶殘鼎腿,灰陶繩紋短檔短足錐形尖足鬲腿,加砂紅陶繩紋柱狀平足鬲腿,灰陶繩紋扁園形平足鬲腿,紅陶指窩紋殘柱狀鼎腿,灰陶繩紋平底罐……[詳細] |
楚漢故城城址。老沈崗遺址中間高四周低,呈龜背形,南北寬621米,東西長823米,略呈長方形,占地約51.1萬平方米。該遺址文化層厚3.5米,出土文物有三棱黃銅箭頭,布幣“大布黃千”、玉石筆架、黑釉瓷罐、雙層底瓷燈等。解放前,古城四方尚有橋四座。相傳,此地古為樓州城,因城內(nèi)不能建獄,官衙遂遷,城漸廢。1984年文物普查組……[詳細] |
早商古文化遺址,遺址東南西北呈長方形。東西長335米,寬261米,高1-4米,面積72360平方米,南高北低呈斜坡狀,文化層較薄,大部為黃焦土,西北部多紅燒土。地表散布有柱形鼎腿。加砂鬲腿,灰陶罐口沿,柳葉形石箭簇甑底,陶翁口沿,紅陶搬等。紋飾多見蘭紋,附加堆紋、指紋等,灰陶多紅陶少,陶胎較厚。1985年文物普查時鑒定……[詳細] |
故城位于新蔡縣城東南14公里宋崗王里店村委。遺址北靠鄭大港港北,緊鄰新練公路,東靠王李店。東西長3公里,南北寬2公里,中部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洼溝,水漲時直通大港把城分為兩半,該城呈水壺狀故稱壺邱城。據(jù)《中國歷史地圖集》載:新蔡城東南有壺邱城。《新蔡縣志》載:春秋魯文公九年(公元前618年)夏,“楚侵陳,克壺丘”。各注俱稱……[詳細] |
曲家?guī)X文化遺址。文物散落地,該冢呈圓形,文化層較厚,高9米,占地4萬平方米。遺址地表分布物較密,有鑿狀素面陶質(zhì)鼎腿,細繩紋矮足低襠鬲腿,有細繩紋陶壺。紅彩陶喇叭形高足杯,旋紋平底黑陶罐,黑陶紋金口翁口沿等;還有穿孔半月形石刀、石鐮,素面陶紡輪、鋸齒形蚌鐮、石錛、殘磨石器、骨錐以及大量蚌殼、蛤蜊、獸骨、鹿角、陶片等。北部……[詳細] |
戰(zhàn)國時期楚國平夜君成封邑城址。保護發(fā)掘故城及遺址外的古墓葬,對研究戰(zhàn)國時期楚國在這一地區(qū)的軍事、政治、文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葛陵故城,始建于戰(zhàn)國時代,是戰(zhàn)國時期平夜君的封邑所在地,后漢時侯邑銚丹在此建都。據(jù)《后漢書》、《讀史方與記要》載:后漢建武十五年徙封銚丹為侯邑。即:后漢光武帝在建武十五年封銚期(光武帝的一元……[詳細] |
文廟亦稱孔廟,是歷代封建社會對至圣先師——孔子的朝拜祭祀之處,對研究孔孟儒學及其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受到專業(yè)人士的廣泛關(guān)注,在日本等國家和地區(qū)也引起了學術(shù)界的注意。新蔡文廟大成殿是文廟的主要建筑,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自李演創(chuàng)建街北,至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朱令如復遷于古城東南隅,兩朝二百余年三……[詳細] |
蔡平侯墓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蔡國第十九代國王蔡平侯的墓地,被后人稱之為盤冢,占地10余畝,高6米的大冢。墓前立碑兩通,分別為蔡平侯之墓碑和平侯簡歷碑,墓周圍有龍柏、松、楊百余棵,蒼翠環(huán)冢。據(jù)《管蔡世家》載,公子棄疾滅蔡后襲擊了楚靈王自稱楚平王,楚平王為拉攏自己勢力,復立蔡靈侯少子姬盧為平侯,蔡平侯為依附楚遷都呂地改稱新蔡,以……[詳細] |
北泉寺亦名鬧天寺、鬧開寺,明代始建,清康熙年間擴建,當時建有大佛殿5間,左有文昌閣1所,右側(cè)嶺殿1處,對面樓房1座,然與清光緒三十年,突遭大火,焚毀,民國7年主持僧本宏,帶頭捐資重修,工竣又捐出已資,將佛祖3尊全體金塑,另有站像4位,羅漢18座,皆同時裝成。工竣時立有重修北泉寺碑以紀念。遺址東西長55米,南北寬46米,……[詳細] |
酒店冶鐵遺址位于中國中部河南省的西平縣,是戰(zhàn)國至晉代時期的重要冶鐵遺址,年代為公元前475年~公元420年。酒店冶鐵遺址發(fā)現(xiàn)于1987年,總面積約2.8萬平方米。遺址內(nèi)發(fā)現(xiàn)有戰(zhàn)國時期冶鐵爐1座,爐平面呈橢圓形,東北部殘高2.17米,爐口寬2.14米,底寬1.6米,該爐是中國迄今發(fā)現(xiàn)時代最早、保存最為完整的冶鐵爐。酒店冶……[詳細] |
中共中央中原局舊址AAAA 中共中央中原局舊址位于河南省確山縣城西32公里的竹溝鎮(zhèn)延安街,包括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新四軍第四支隊第八團留守處等在竹溝設立的各個機關(guān)。1938年11月,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成立中原局,負責長江以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地區(qū)黨的工作,由化名為胡服的-、朱瑞、朱理治、彭雪楓、鄭位三任委員,胡服兼書記,駐地……[詳細] |
寶嚴寺塔,俗稱“東關(guān)塔”,位于河南省西平縣縣城東關(guān)。在原寶嚴寺外西側(cè),故名。寶嚴寺建于唐代,為佛教寺院,民國年間廢。具體在西平大道與文化路交叉口處;原在寶巖寺外西側(cè),故名于此。寶巖寺塔始建于北宋時期,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古塔為仿木結(jié)構(gòu)樓閣式七級磚塔,整體呈奶黃色,平面呈六角形,塔角雕飾龍首,塔身浮雕壁畫,高28.80米;……[詳細] |
老樂山AAAA 老樂山位于確山縣城西北10公里處,由高低不同的九座山峰組成,山北崖有老虎洞(因微風吹拂松林,洞內(nèi)便聽到松濤轟鳴,猶如虎嘯而得名)。向前是陡峭的十八盤,山頂有清澈泉水一池,甘甜宜口,旱而不枯,因形狀似蛙,故名“-泉”。山上還有宏偉的真武廟、宣壇廟、拜臺宮、玄都宮,為道家福地。每年春季在此舉行廟會,善男信女朝拜者數(shù)以萬計![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