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家祠位于豐縣歡口鎮(zhèn)董集村,清代古建筑。祠堂正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11.3米,進深7.85米,面積89平方米。建筑主體為磚木混合結構,帶有前廊,梁架為抬梁式木結構,一些木構件裝飾圖案豐富,在徐州地區(qū)為數(shù)不多。正殿明間的屏風上保存有五塊寓意吉祥的裝飾性花板,其上方掛有“鬷夷舊族”的匾額,內部供奉的祖宗牌位保存狀態(tài)較好,……[詳細] |
戶部山—回龍窩歷史文化街區(qū)是徐州古城的中心,歷史文脈久遠,文化底蘊深厚,有“一座戶部山,半部徐州史”之譽。近年來,街區(qū)先后獲得“江蘇首批旅游休閑街區(qū)”“江蘇首批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qū)”“江蘇省文旅消費熱門新場景”等十余項省級榮譽稱號。街區(qū)將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更新美學巧妙結合,依托明清建筑群落與古城墻遺址,立足原有街巷……[詳細] |
徐州城下城遺址博物館位于徐州古城歷史文脈南北中軸線與主城區(qū)坐標原點——彭城廣場的交會處,是徐州“十四五”文旅發(fā)展規(guī)劃重點建設的文旅項目。遺址博物館總建筑面積約3700平方米,采用國內首例37米大跨度無柱式空間設計和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博物館在原考古現(xiàn)場的基礎上,以“原址原真”的方式,集中展示了漢代、明代百姓的生活遺跡,……[詳細] |
文廟大成殿,位于豐縣縣城解放路西首北側,江蘇省人民政府于2006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廟亦稱孔廟,始建于唐代,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遷建現(xiàn)址,占地十余畝,宮室近百間,建筑雄偉壯麗,為祭孔之地,歷代多在此興學育人,直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大成殿是文廟的標志性建筑,座落于文廟中心,面闊五間18.9米,進深三間12……[詳細] |
徐海道署又稱道臺衙門,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為東察院。明正德六年(1511)改為道署。后圮于黃水。崇禎三年(1630)徐州兵備道唐煥于舊址重建。清乾隆六年(1741)進行過大規(guī)模的增修擴建,有大小院落30多個,建筑群坐北向南,三路三進,由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后樓組成。光緒十一年,重修,F(xiàn)存清建照壁和二堂。……[詳細] |
山西會館,位于徐州云龍山東麓,依山而建,坐西朝東。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并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道光五年(1825年)、光緒十三年(1887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分別進行重修擴建。文革期間,山西會館遭到嚴重破壞,1995年,依據(jù)有關史料記載對山西會館重新進行修繕,并重塑關帝像。現(xiàn)山西會館占地4850平方米,……[詳細] |
趙信隆醬園店,窯灣甜油、醬產于江蘇省新沂市窯灣鎮(zhèn),有500多年的歷史。由趙信隆始建于清康熙年間,座落在窯灣古鎮(zhèn)西大街,四道宅院.六十六間房,青磚瓦房,釀造用缸百余口,以生產當?shù)靥禺a“甜油、豆瓣醬”為主。甜油釀法是在每年春天取小麥熟面塊遮光高溫發(fā)酵,待面塊生出乳黃色菌性線絨,將其從室內搬出在通風處晾干,放入露天大缸內加水……[詳細] |
土山關帝廟位于邳州土山鎮(zhèn)老街,是供奉三國名將關羽的寺廟,始建于明朝天順三年(公元1460年),它經歷了崇禎、雍正、道光和民國年間的四次大修,但每次修復都因為經費不足,只是修了從前到后的主建筑,而兩側建筑則隨著時間的逝去先后倒塌,最后淪為民宅。全廟占地22畝,三路四院,當時為全國第二大關帝廟,江蘇省第一大關帝廟,素有“北……[詳細] |
白家橋位于徐州市北約40公里的銅山區(qū)利國鎮(zhèn)利國村,南北橫跨于古老的運鐵河上。該橋為青石砌筑的三孔石橋,全長22米,橋面寬8.6米,中孔跨度5.5米,兩邊孔寬4.3米,橋體中高6.4米。橋拱采用縱聯(lián)分節(jié)并置法,券成拱形。橋面石板平展光潔,堅實牢固。橋西側殘留有石座槽,推測應有石欄桿。橋墩條條拼縫間都灌有糯米灰漿,大的縫隙……[詳細] |
九里山白云洞古生物化石出土地點位于九里山西坡,洞口呈半圓形,高3米,寬4米,白云洞為晚寒武世薄層白云質灰?guī)r斷層破碎帶水蝕的裂隙洞,規(guī)模不大但延伸甚深。1994年,拾屯鄉(xiāng)在開發(fā)白云洞時,從洞內裂隙處淺層的粘土堆積層0-土數(shù)以千計的哺乳動物化石,經鑒定分屬三門馬、中國鬣狗、李氏野豬、葛氏斑鹿、腫骨鹿、羚羊(未定種)、熊(未……[詳細] |
向陽渠,位于柳泉鎮(zhèn)微山湖畔。向陽渠始建于1970年,先后建成123華里長的一、二干渠。整個工程包括,中型翻水站5座、大渡槽5座、橋涵閘369處、隧洞5個,架設高壓線25公里。向陽渠水利工程于1976年竣工。向陽渠的主體工程是5座“大渡槽”。大渡槽為塊石結構構筑物,主拱劵形式為單向聯(lián)排弧形拱劵。墩柱為獨立基礎,門形圓拱劵……[詳細] |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zhàn)軍前委指揮部和第三野戰(zhàn)軍成立舊址,位于賈汪區(qū)團結路10號團結幼兒園院內,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淮海戰(zhàn)役期間,該舊址曾一度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zhàn)軍前委指揮部。1949年2月9日,華野在此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徐州韓橋煤礦舊址位于賈汪城區(qū)南部,總占地面積約4.2公頃,分為原韓橋礦區(qū)和夏橋礦區(qū)兩部分。其開采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清光緒八年(1882年),南京侯補知府胡恩燮在賈汪掘井建礦,由此揭開賈汪煤田開采歷史,1933年有始鑿夏橋礦。至2001年11月和2008年2月,夏橋礦、韓橋礦相繼關井,歷經130余年。留有廠房面積約……[詳細] |
翠屏山位于徐州東郊,在山東南腳下的荒草和灌木叢中,殘存幾處古窯址。此地村民說,上世紀五十年代,路旁、溝底,隨地可以看到廢棄的窯具。窯具以支座為多,棕色,有喇叭狀、束腰喇叭狀和覆盆狀的,有的支座帶有底面,支座腹部留有一兩厘米大小的氣孔。支座均是中空,直徑達到15厘米,其高矮不一,可見是用來支承大小輕重不同器物的。支座的出……[詳細] |
東漢彭城相繆宇墓,位于邳縣城西北55公里處的燕子埠鄉(xiāng)尤村青龍山南麓。墓高出地表4.5米,1966年發(fā)現(xiàn),1982年由邳縣文化館和南京博物院清理,因早年被盜,墓室內已無遺物,墓外原有以石砌成的垣墻亦毀,地面尚可見殘存垣墻基礎和脊飾。墓為畫像石墓,墓門西向5度,墓室分前室、主室和回廊三部分。通長7.2米,疊澀式墓頂。主室長……[詳細] |
利國冶鐵遺址位于銅山縣利國鄉(xiāng)境內,1954年、1959年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南京博物院先后進行了調查和發(fā)掘。發(fā)現(xiàn)漢代采礦的礦井、坑道、露天工場各一處,冶鐵爐殘跡兩處。采礦遺跡2處,一處在山頂上,為一豎洞,口徑約1.5米、深約10米,洞周均為鐵礦石;另一處在山北麓,與豎洞鄰近,系露天開采遺跡。煉爐遺跡2處,煉爐體型呈立……[詳細] |
丘灣遺址位于銅山縣茅村鄉(xiāng)檀山集東南,面積約3000平方米。1957年發(fā)現(xiàn),1959年試掘,1960年和1965年進行兩次發(fā)掘,揭露面積共735平方米。遺址內涵包括新石器晚期的龍山文化和商、西周文化遺存。龍山文化堆積不厚。發(fā)現(xiàn)有火塘和袋形窖穴等居住遺跡,出土器物有鬼臉足鼎、陶鬹、蛋殼黑陶片等。另有石斧、石錛、石鏃、石刀、……[詳細] |
高皇廟遺址位于銅山縣柳泉鄉(xiāng)高皇廟村東北。遺址系一座土臺子,土臺原高9米,面積約2000平方米,其上曾有紀念劉邦的高皇廟而得名。1956年秋發(fā)現(xiàn),1958年2月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發(fā)掘,文化層堆積厚達8米,大體分屬新石器時代、商周和漢代三個時期。新石器時代遺存發(fā)現(xiàn)紅燒土和灰坑遺跡。出土器物有夾砂陶鼎、夾砂白衣陶鬹、細泥紅……[詳細] |
青墩小學舊址位于沛縣張寨鎮(zhèn)劉莊村。青墩寺原名萬福寺,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1928年中國共產黨沛縣第一個黨支部在此建立,F(xiàn)存大佛殿、三圣宮、魯班寺、三清殿、中山堂等。2019年3月,青墩小學舊址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鳳城天主教堂位于豐縣鳳城鎮(zhèn)書院南街24號,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由加拿大籍巴恩理神甫籌建。1958年拆毀大部分,“文革”期間又遭破壞,F(xiàn)存南屋5間,圣堂門樓3間,西屋15間。1984年重建圣堂10間。2019年3月,鳳城天主教堂入選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