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開挖玉龍灣時發(fā)現,考古部門進行局部發(fā)掘,挖掘探方面積約200余平方米,發(fā)現戰(zhàn)國時期甕棺葬14 座。另在遺址發(fā)掘處西北角位置,發(fā)現唐代磚室船型墓兩座,墓內尸骨尚存,無陪葬品。……[詳細] |
廟臺子遺址現為明顯高于周邊的臺地,原東西長約80 米,南北寬約50 米,高約3 米,面積近4000 平方米。遺址現存范圍為東西長約60 米,南北寬約30 米,遺址東、北側有斷面可看到下層為商周時期文化層,上層為漢代文化層。文化層厚約2 米,土中包含物多漢代繩紋瓦片、商周鬲足、罐、盆等器物殘片。土臺上后來建有白馬廟,相傳……[詳細] |
伏山墓地位于賈汪鎮(zhèn)伏山村西南1.5公里處麥田中,東、西、北三面環(huán)山。2000年發(fā)掘,為磚石混合結構,由甬道、墓室組成,墓室南北向,甬道長1.2 米,寬0.85 米,疊澀頂,墓室長3米,寬1.45 米,高1.42 米。陪葬器物有陶罐、鐵劍、銅簪、銅鐲、銅鏡等文物。該墓出土漢畫像石11 塊,雕刻技法為淺浮雕,內容為車馬出行……[詳細] |
官莊墓群分布面積約20萬平方米,估計有墓葬百余座,2000年曾發(fā)掘墓葬36座,均為土坑或石坑豎穴墓,單體墓室規(guī)模較小,有單人墓和雙人墓兩種類型,出土器物100余件,有陶鼎、盒、壺、鈁、罐、盤、杯、勺、倉、灶、井、磨、樓、豬圈等,銅器有印章、鋪首、鏡、帶鉤、“五銖”錢幣等,鐵器有刀、劍、帶鉤等,另外還出土玉劍飾、口琀、石……[詳細] |
小山子墓地于1986年發(fā)掘,系石坑豎穴結構,豎穴長3.4米,寬2.7米,深4米,內填紅粘土。墓室位于豎穴底部,北部置棺,漆木棺已朽,出土銅鼎、鏡、鋪首、玉璜等![詳細] |
土龍山墓群位于賈汪鎮(zhèn)泉河村村后土龍山頂南部。之前普查時發(fā)現4 座墓葬高出地面約1米,上有直徑4-7米的封土,俗名“姑姑墓”此次普查時,現場暴露約5座墓葬,墓室均為沿山體向下開鑿的石坑豎穴墓,長約5-6米,寬約3-4米,深約1-2米不等。……[詳細] |
觀音洞位于海拔361 米的大洞山主峰北坡,位置陡峭險要,原為自然形成的溶洞,成不規(guī)則狀,因明末清初洞內供奉觀音像而得名。后觀音像不知何時已被毀,取代為當地村民新設置的觀音像。洞內潮濕陰涼,洞中有洞,洞壁之上密布怪石,時有泉水滴落,叮咚有聲。面積約50平方米,有人稱此洞為徐州第一天然溶洞。洞前為一平地,約30平方米,右側……[詳細] |
山莊墓群位于賈汪區(qū)汴塘鎮(zhèn)大馬頭村山莊自然村后山前坡地中,現場留有被盜掘后暴露的墓葬十余處。所在位置曾為村民取土場所,在取土的過程中,一些墓葬遭到破壞。墓葬多土坑豎穴結構,長約2-3米,寬約1-2米,內填夯土。2000年曾對該墓群進行過調查,估計面積約10萬平方米,墓葬百余座![詳細] |
馬頭山寺廟遺址位于汴塘鎮(zhèn)馬頭村馬頭山南坡半山腰處,后靠陡峭山壁,居高臨下,地勢險要。從寺廟遺址建筑布局來看,原寺廟分為前院和大殿兩部分。大殿基石東西長10.8 米,南北寬7.6 米。建造地基的條石鑿刻規(guī)整,其中一塊上面刻有門樞窩。寺廟后來遭到破壞,寺廟名稱及建造年代不詳。馬頭山是歷史名山,周邊有朱古釣臺子商周遺址、漢代……[詳細] |
蘆山墓群位于賈汪區(qū)汴塘鎮(zhèn)蘆山村西側,村西部居民區(qū)內及村西田地里都曾發(fā)現。2002年發(fā)掘墓葬4座,為石室墓和磚石結構墓。其中1號墓偏于南部,2-4號墓集中在北側。1號墓為石室墓,墓室南北長5.37、東西寬4.24米,由前、后室、兩間耳室及一廁間組成。墓室均以長方形石板鋪地。前室長1.87、寬1.99米,前室東西兩側各有一……[詳細] |
朱古遺址西約1公里處為朱古山,東有馬頭山,為一處北高南低成坡狀的臺地,當地村民稱之為“釣臺子”。臺地北側最高出四周田地約2米,土壤中含有大量陶罐口、鬲足、繩紋瓦片等碎陶片,年代應為商周時期。據了解,該遺址原來范圍很大,賈汪地方志也記載原土臺南北長30米,東西長60米,高7米。現在面積約為1024平方米。……[詳細] |
皇庵塔位于汴塘中學校內西南角,地表已無跡可尋,原塔共有六角七層,每邊長2.5 米,高14 米,以青磚修筑。根據已丟失碑文記載,清康熙十三年重修,始建年代不詳![詳細] |
茸山墓群位于汴塘鎮(zhèn)茸山村茸山上。1985 年發(fā)現漢畫像石一塊,后作為鋪橋石使用,內容為“泗水撈鼎”圖,刻畫的是秦始皇過泗水使千人入泗水求寶鼎的歷史典故。1991 年此石被發(fā)現并捐贈于徐州市漢畫像石館。八十年代山上有被盜挖的漢墓幾十處,現已被填平,現場山林茂密,痕跡難尋。……[詳細] |
影山墓群1998 年發(fā)現,為一處兩漢時期大型墓地。山頂主要是西漢中晚期石坑豎穴墓,墓上有封土,封土周圍以石塊砌成二層方形墓垣;周邊山坡上主要是東漢石室墓或磚石混合結構墓葬,曾出土過漢畫像石,內容為建筑人物、珍禽瑞獸。山坡上遍布盜洞,破壞嚴重![詳細] |
蘆山翻水站建于1975年,翻水站整座建筑南北走向,全部為大石塊修砌,高程41米,用漿砌,料石拱圈。翻水渠下共有35孔的連續(xù)拱券,高大雄偉、氣勢壯觀,凝重穩(wěn)定。懸渠總長315 米,跨度8.5 米矢跨比1/3,,最高基礎至上端17.6 米,渠道斷面2.4×2.6 米。在蘆山翻水站外墻上的一塊銘碑上,有這樣一段介紹:蘆山翻水……[詳細] |
紅門寺原規(guī)模較大,氣勢壯觀,后遭到破壞,部分條石等原建筑用材被村民挪用,現場到處是磚石殘跡,整個遺址從下至上可看出有4個層次,呈階梯狀,最高處中間位置有一圓狀突起,內凹,似為一建筑基址。該遺址東西約200米,南北100米,總體呈長方形,輪廓清晰。……[詳細] |
鳳樓墓群部分墓葬因村民耕種土地、采石、取土等工農業(yè)生產活動和盜掘而遭到破壞。現場可看到暴露殘缺的5 處漢畫像石墓葬,多南北走向,墓室后壁大多刻有“十字穿環(huán)”圖案,有單室墓,亦有雙槨夫妻合葬墓,所有墓葬規(guī)模均較小![詳細] |
建圯橋始建年代不詳,清康熙十三年(1674)重建。東西向,跨奎河,為三孔石拱橋,青石質,拱券為縱聯分節(jié)并列砌法。橋長13.7 米,寬7 米,中孔凈跨1.5米,矢高0.8 米。橋現保存完好。……[詳細] |
向陽渠二級翻水站,位于柳泉鎮(zhèn)東馬村西北,是向陽渠向東的延伸,由一級翻水站引入的微山湖水在此分流,一脈向南流入南馬三級翻水站,一脈向東北經104 國道流入紅旗洞暗渠。該翻水站,在設施設備上與一級翻水站相似,只是規(guī)模上稍小,高約10 米,建筑總面積二百余平方,共有6個抽水管![詳細] |
向陽渠一級翻水站,位于柳泉鎮(zhèn)上馬村微山湖畔,1970年修建。翻水站高約15米,建筑總面積達300平方米,全部用條石壘砌而成。站西為抽水設備,有八根直徑約50 厘米的鋼制抽水管懸空架于蓄水池和引水槽之間,將微山湖水抬升到向陽渠渠面;翻水站東為排水設施,將汲到引水池的湖水向東引流。整個翻水站外壁鑲嵌著水泥磨面的各類具有時代……[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