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園王氏宅原為村內大戶王榮生的住宅。該房為四合院結構,青石砌,黑灰色瓦,坐北朝南,現(xiàn)僅存三間南屋和兩間西屋,其他房屋已被拆。南屋東西長7 米,南北寬5 米,西屋相比之下略小。……[詳細] |
小房上墓群面積約1 萬平方米,分布著幾十座小型漢墓,均為石槨墓,曾出土“五銖”錢幣、陶器、漢畫像石等![詳細] |
香山墓群位于周埠嶺村南香山北麓山腳處的坡地。地面暴露出的墓葬約有7、8 座,均被盜,地表散落有石墓門、門柱、端板等,其它還有零散的墓槨石及墓磚,有的墓石上還有畫像。……[詳細] |
鳳尾河遺址位于賈汪區(qū)江莊鎮(zhèn)大路村村西北鳳尾河兩岸,所在位置屬平原地區(qū),遺址南北長在200 米以上,面積約10000 平方米。在文化層中發(fā)現(xiàn)漢代板瓦、筒瓦、云紋瓦當及其他器物碎片等,地表散落一些瓦片![詳細] |
據(jù)村民介紹,擂鼓山寺廟約有200年歷史,當?shù)卮迕穹Q之為“觀音寺”,亦稱“擂鼓寺”。正殿為三層樓閣,坐南向北,左右輔有其他建筑,寺前建有戲臺,規(guī)模壯觀,香火曾十分旺盛。后被毀。遺址現(xiàn)僅存原寺廟大殿一處土平臺,平臺東北角可見幾塊原大殿基石埋于廢墟、荒草中,廢墟土壤中散落大量碎青磚、瓦片![詳細] |
備戰(zhàn)橋位于保林村南部排水溝上,為雙孔石拱橋,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灌漿修建。該橋南北長7.10 米,東西寬6.80米,橋面至河床高2.80 米。橋面西側護欄南首石柱上刻有“自力更生,奮發(fā)圖強,全民皆兵,保家衛(wèi)國”的標語。北首石柱上豎刻“備戰(zhàn)橋”三字和建橋時間“公元一九六一年八月”。 這是一座從名字到橋型都有著濃厚歷史氣息……[詳細] |
保林李氏宅為村民李元倫祖宅。原為四合院布局,坐西朝東,南、北各3 間房屋保存較好;東西各5 間房屋。現(xiàn)僅存北屋與南屋,規(guī)格相同,保存較好,門前有三級石階,兩房均東西長10.7 米,南北寬5.5 米,兩房之間相距10.6 米,均以山石砌墻,硬山頂。西屋僅剩一片廢墟;東屋門房已完全被拆除。宅內還保留有石磨、青石板路![詳細] |
吳公墓是村民吳計軍家祖墳。墓地三面環(huán)山,有墓冢兩座,其中一座曾被盜墓分子盜掘,被挖出的吳公墓志現(xiàn)保存在吳計軍家中;墓前有半截殘碑,殘文為:“清奉政大夫吳四公”和“清雍正九年(1731)”;墓旁有倒地的石望柱一根,基座高0.40米,柱身高2米,柱首原雕刻石猴一尊已被盜。根據(jù)墓志銘內容初步判斷,墓主應為清官宦人家![詳細] |
鐃鈸橋位于鐃鈸村南鳳尾河上1975年修建。橋下三拱相連,橫跨鳳尾河面;橋面全長16.5 米,寬5 米;單拱跨度3 米,高2.1 米。全為青石灌漿修建,橋面兩側原有護欄,現(xiàn)已不存。鐃鈸是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有大從山,海拔192米。傳說古時候在大成山下有寺廟,名為鐃鈸寺,寺廟前建村后,取名鐃鈸村,在該村南鳳尾河上修建大橋時便……[詳細] |
青山泉朱氏宅原為四合院布局,清代所建,當時為當?shù)刂煨沾髴舻恼骸,F(xiàn)僅存北屋兩棟,西屋一棟,破損嚴重。北面東側房屋共五間,青石砌墻,屋頂部除西側殘留部分黑灰色板瓦外,其它絕大部分已坍塌;北面西側房屋也有五間,為磚石結構,屋面北坡已坍塌,南坡為現(xiàn)代紅瓦。西屋為石砌墻,屋頂覆蓋大紅瓦,經(jīng)改造后仍在使用。……[詳細] |
遺址為一高兩米的臺地,南北長約60 米,東西寬約30 米,文化層厚約3米。地表包含物有夾砂紅褐陶、灰陶鬲足、甗、盆、罐等陶器殘片![詳細] |
龐下洼人民渠翻水站位于龐下洼村東,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取水于村南青黃引河。人民渠南部以石拱托起懸渠向北逐漸走低,人為形成落差,水渠沿村東翻水站處向西北方向延伸約1000米長。人民渠最南端西側石墻上鑲嵌一塊寫有文字的水泥板。水渠北部有一壓水橋,橋北側水渠石壁上刻有文字。水渠上的文字及內容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龐下洼人民渠,為……[詳細] |
子房遺址是一處明顯高出地面約4 米,呈漫坡狀隆起的商周時期臺地形聚落遺址。遺址文化層厚約4-5米,南北長約100米,東西寬約50米,面積約5000平方米。遺址最高處也是中心處土質灰黑,明顯區(qū)別于周邊土壤,地表及土壤中包含大量商、周時期遺留物,包含物呈放射狀分布,主要有夾砂灰黑陶片,獸骨等;陶器器形有鬲、甗、罍、罐、豆等……[詳細] |
小李莊墓群其中一座墓葬M1 因為修路在山坡上取土時發(fā)現(xiàn),該墓葬呈南北向,長2.10 米,寬1.10 米,為夫妻合葬雙棺石槨墓,男女墓室中間以石板相隔,男墓室寬為0.70 米,前后壁刻有十字穿環(huán),兩側石壁上刻有畫面內容相同的常青樹、壺和十字穿環(huán)等圖案;女墓室寬為0.40 米,四壁無任何雕刻裝飾,墓內空無一物。在該墓葬北側……[詳細] |
1996年調查發(fā)現(xiàn)。上店子張山墓群山頂為西漢早期石坑豎穴墓,豎穴長3.6 米,殘寬2.3 米,深約3 米,豎穴下為雙槨室,當為夫妻合葬墓,出土陶鼎、盒、壺、鈁、灶等,另有銅帶鉤1 件。山下發(fā)現(xiàn)有許多小型磚石結構的東漢墓,均被盜,有畫像石出土,內容為雙鳥啄魚、珍奇異獸、建筑、人物等,雕刻技法為淺浮雕![詳細] |
上店子糞山墓群位于賈汪青山泉鎮(zhèn)上店子村糞山的頂部和山坡上,2001年發(fā)掘,共發(fā)掘墓葬30座。30座墓葬中有石坑豎穴墓、石坑豎穴洞室墓、磚室墓、石槨墓四類。墓葬大都遭到破壞,封土情況不明。石坑豎穴墓13座,豎穴均成長方形,墓穴內填有紅色黏土。豎穴底部葬人,棺木均朽毀,有些棺的痕跡還在,一般長2米余,寬1米余。部分棺內尚存……[詳細] |
龐下洼觀音廟現(xiàn)存建筑為原寺廟大殿,長9.6米,寬5.8 米,其他建筑已毀。大殿建在高2.5米的石砌臺基上,門前有十三級石階,青磚壘墻,兩面坡硬山式屋頂,屋面原為黑灰色小板瓦,中間大部分現(xiàn)已更換為現(xiàn)代大紅瓦。殿前8米處有一棵古柏樹。……[詳細] |
韭山寺遺址所在位置地勢相對平坦,地表有較多碎石卻未曾發(fā)現(xiàn)磚瓦痕跡,草叢中隱約可見建筑基石遺跡,遺址保存較差。據(jù)地方志記載:韭山寺始建于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建國前韭山寺規(guī)模宏大,坐北向南,為前后兩進院落,門前有戲臺,寺東有八寶(角)琉璃井。寺院有院門三間寺院青磚鋪底,紅墻,黃綠色琉璃瓦,米黃色抱住。民國四年(1……[詳細] |
馬安觀音廟始建于清,現(xiàn)僅存寺廟北側的大殿,建筑東西長10.20 米,南北寬6.30 米,以石砌墻,屋頂鋪設黑灰色小板瓦,屋頂及門前走廊部分坍塌,支撐走廊的八棱石柱仍然屹立在門兩側。房內三間相通。寺廟其他建筑毀于文革期間。……[詳細] |
大路墓群位于大路村西一低緩的高地上,2000年因修建京福高速公路時發(fā)現(xiàn)。高地高出周圍地面2-3米,共有墓葬202座,其中石坑豎穴墓195座,石槨墓6座,磚室墓1座。石坑豎穴墓,墓上均有封土,厚0.3-1米。墓向多為正東西或正南北向。豎穴平面為長方形,長2.0-3.2、寬0.7-2.8、殘深0.35-2.7米不等。豎穴內……[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