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文化旅游區(qū)位于鹿城區(qū)中心地帶,主要景點包括南塘河、南塘風貌街、白鹿洲公園、文化村、莊頭濱水公園。南塘河及南塘街均有千年歷史,有豐富的文化底蘊,且文化村內(nèi)擁有谷超豪故居,全面展示了溫州“數(shù)學之鄉(xiāng)”的特點和風采。南塘,顧名思義,乃城南之堤塘也,“印象南塘”已成為極具特色的“溫州城市客廳”。南塘河南塘河因南塘街得名,南塘……[詳細] |
凈光塔位于松臺山頂,始建于唐朝元和中期。早期是為盛唐溫州一高僧——永嘉宿覺禪師而建。宿覺字明道,俗姓戴,永嘉人(今鹿城區(qū)人),四歲出家,博深經(jīng)綸,著有《證道歌》、《禪宗培修圖旨》等作品,并流傳至印度、對佛學影響深遠,世稱“宿覺禪師”。宿覺禪師初在永嘉龍興寺為僧,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圓寂于龍興寺別院,后人就在松……[詳細] |
鐵井欄位于鹿城區(qū)鐵井欄。井欄呈圓形,內(nèi)壁鐵鑄,下圈鑄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上圈鑄于南宋慶元四年(1198)。清咸豐元年(1851)于井欄-以青石,口沿用扇形青石板平鋪成環(huán)狀,口徑1.69米。井腹似甕,用青石壘砌,深約5.6米,井水清澈,常年不涸![詳細] |
江心寺系全國重點開放的著名古剎叢林,位居溫州市北郭永清門外甌江之中的一個小島嶼上。全島嶼的原來面積僅約一平方公里左右(現(xiàn)經(jīng)填塞淤淺擴大地面,添建了新的游覽點),兩端各有一座小山峰,峰頂都有一座凌空的寶塔,東西相對峙,即名為東、西塔。東峰西麓原有“普寂禪院”(即今“溫州烈士紀念館”),西峰東麓有“凈信講寺”又名“西塔院”……[詳細] |
西山窯址群,位于溫州市城區(qū)西側錦山東、北山麓(錦山因位于舊城之西,故名西山),跨鹿城、甌海兩區(qū)。范圍包括護國嶺、烏巖廟、小山兒、正和堂等4處為相對集中的窯址分布區(qū),其中烏巖廟、小山兒、正和堂位于鹿城區(qū)。1986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與溫州市文物處聯(lián)合組隊對西山窯進行過調(diào)查和搶救性發(fā)掘,后又經(jīng)多次調(diào)查,證明該窯址群是晚唐至……[詳細] |
虞師里萬里橋位于鹿城區(qū)萬里巷北端,南北向跨架蟬河之上,萬里橋始建于清中期,1922年重建,為三孔石梁橋,橋長約15米,寬約2.4米,中孔略長,河中間立兩組柱墩,岸邊砌橋臺。橋墩每組置方形石柱4根,墩柱有側腳,柱墩上置帽梁(隼卯固定)承托橋面。各孔橋面均鋪規(guī)整花崗扁方石板,邊板兼做地袱,上置青石欄桿、蓮蓬望柱。橋臺用規(guī)整……[詳細] |
天寧寺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118醫(yī)院內(nèi),大殿坐西朝東,面闊五間,系重檐歇山頂?shù)铋w式建筑;◢弾r臺基,前設垂帶踏跺。天寧寺檐柱為青石圓柱,上刻對聯(lián),脊柱及金柱為花崗巖方柱,上刻聯(lián)語,各柱下為方形柱礎,各面浮雕有圖案。明間進深五柱十三檁,梁架結構為抬梁穿斗式,內(nèi)為天花,天花以下用月梁,天花以上用草架。有正脊及吻獸,漏空花……[詳細] |
烈士路天后宮抱廈位于溫州市鹿城區(qū)烈士路124號烈士路小學內(nèi)。建于乾隆元年(1730年)汀州商人建,祀海上女神媽祖(林默)。系石柱、木梁架、重檐,歇山頂建筑,坐北朝南,臺基高0.35米,階條石、陡板石均用青石,以規(guī)整長方石板鋪地。面闊實為一間,正面加二青石正柱做成三間樣式。正柱上用剔地起突法,各雕一纏線金龍。梁架為抬梁、……[詳細] |
墨池位于溫州舊城東部,華蓋山西側,墨池坊1號,鹿城區(qū)民政局等單位大院內(nèi)西側大門旁,相傳東晉永和三年(347)王羲之任永嘉郡守,臨池作書,洗硯于池,故稱墨池。墨池略呈方形,南面向西南角凸出一小長方形,以塊石壘筑成規(guī)整的池塘立面,池沿原有一層花崗巖階沿石,石上豎有一排封閉的花崗巖欄桿和欄板,池水清冽。1992年,墨池被列為……[詳細] |
楊氏民居位于溫州市浦橋社區(qū)蓮花埭。坐西朝東,由正樓、廂樓及院墻圍成三合院式建筑。正樓七間二層,磚立面,硬山頂。正面為清水磚砌,并帶有較多的西式做法。各窗由科林斯柱承磚券,統(tǒng)一的大檐口做有疊澀磚線腳。頂部女兒墻上另做有灰塑的花籃。明間六柱帶前廊,廊做成廊軒。二樓明間六柱十一檁,前后分心雙步梁帶雙步梁帶前廊。前廊做有欄桿望……[詳細] |
厲氏民居系溫州開港后中西建筑藝術互相融合的典型民居居建筑之一。厲氏民居位于墨池社區(qū)瓦市巷36弄3號,坐北朝南,由南北兩院及東側院落組成。北院建筑呈“H型”分布,由南北廂房及正屋組成,南北各有一天井。正屋五間一層木構建筑,南廂房兩間一層,北廂房為三間一層(東面西廂已改建)。南天井南側有青磚砌門臺通南院(現(xiàn)已封閉)。東院平……[詳細] |
積谷山位于中山公園南端,以形圓如同高廩得名。相傳東漢末年劉根隱此得道,乘赤霞仙去,故又名飛霞山。西麓周圍有飛霞洞、留云寺、謝客巖、升巖和春草池諸勝。清鄭煒《積谷山賦》云:積谷翠兮城東,緬形勢兮蔚蔥!保辈蓍L池邊,退思謝客;霞飛洞口,遙憶劉仙!睔v代勝流摩崖題刻多達50多處,現(xiàn)存較完整的,飛霞洞左右壁有宋邊調(diào)(知州)、……[詳細] |
現(xiàn)存溫州市區(qū)的華蓋山城墻殘留2段。北段呈西北至東南走向,殘長67米,殘高4.3米,殘寬7米。南段南北走向,殘長30米,殘高2.5米,殘寬9米,西側靠山,保護范圍以城墻向外延伸5米為界。城墻兩側為塊石砌筑,北部為混土夯筑。據(jù)清光緒《永嘉縣志》記載,“國朝順治十五年修筑并浚壕……神威火器置各山”,雍正、乾隆、道光、同治年間……[詳細] |
扈嶼橋,位于浙江省溫州市山前社區(qū)山前河上。南北橫跨山前河上,三孔梁式。通長13.28米,寬2.61米,各孔均并排直鋪板石5條,上刻防滑幾何圖案,兩側設欄桿,形式為斗子蜀柱。橋墩每縫置方形石柱4根,上置帽梁,承托橋面,在中孔東西板橋外側刻有銘文。東為“扈嶼橋,里人林□□男賜進士元桂損資十兩助建....”,西為“大清康熙庚……[詳細] |
谷氏民居原位于高盈里11號,為溫籍數(shù)學家谷超豪祖居。坐西朝東,為七間二進合院式民居。目前易地保護重建在白鹿洲公園東北角。坐西朝東,由門臺、正屋、廂房、院墻組成合院式二進建筑。前門臺嵌入門屋,與門屋立面內(nèi)凹,做成八字形照壁。為單開間傳統(tǒng)式磚門臺。屋脊隱入門屋屋面。門屋為五間單層建筑,帶前廊。明間設屏門,為過道。兩側各間向……[詳細] |
東甌王墓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黃龍街道甌浦垟村甌浦山北麓山腳,坐西朝東。墓面闊13米,進深22米,依山起勢,上下三壇,作塌椅式。椅圈用青石砌筑,不事雕飾,正中嵌置“漢東甌王之墓”石碑。墓頂方石墁地,壇坎設置欄桿,墓前依次設置拜壇、墓道。拜壇右側豎立道光二十四年《重修漢東甌王墓記》碑。全墓風格古樸,莊嚴肅穆。東甌王騶搖(……[詳細] |
東甌王廟門臺位于鹿城區(qū)華蓋里,廟中有清末翰林余朝紳撰聯(lián)。磚石結構,平面呈八字形,通面闊9.8米,青石臺基高0.4米,中間設垂帶踏跺,明間門額中嵌楷體直書“東甌王廟”青石匾,左右次間做成照壁式,懸山造頂。東甌王廟門臺為紀念東甌王騶搖,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現(xiàn)存門臺為清代重建。東甌王廟門臺于1981年被公布為溫州市第一批文物……[詳細] |
地藏橋位于鹿城區(qū)任宅前,俗稱水心橋,原是通往西山的必經(jīng)橋梁。七孔,梁式石橋,南北走向,總長36米,寬2.45米,中孔高約6米。呈八字形,中間三孔,可通船只。橋墩構筑簡單,各由四根并列方形石柱組成,上蓋帽梁。各孔橋面鋪石板5條,刻有花竹和幾何圖案,中孔橋面東側,正中橫刻“地藏橋”三字。兩旁自北至南及兩側刻字。是我市城區(qū)現(xiàn)……[詳細] |
謝池巷池上樓位于鹿城區(qū)謝池巷,系紀念南朝劉宋詩人謝靈運而建。謝靈運(385-433),東晉明將謝玄之孫,襲封康樂公,才思俊逸,開我國山水詩之先河,永初三年(422),任永嘉太守,攜眷來郡,建有“池上樓”。明萬歷《溫州府志》卷18有關謝氏古跡有池上樓、謝公樓(在拱辰門上,謝靈運游適之地),讀書堂(在舊郡治,謝靈運讀書處)……[詳細] |
澄鮮閣與謝公亭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江心嶼西端。劉宋永初三年(422)七月十六日,太守謝靈運抵永嘉郡,常登拱辰門上謝公樓遙望江天,政暇頻游江心孤嶼。澄鮮閣原名“水陸閣”,號稱“江上樓”;北宋崇寧元年(1102)創(chuàng)建,明正統(tǒng)間重建。萬歷十九年(1591)重修時,為紀念謝公,取其“空水共澄鮮”之意,易名“澄鮮閣”。今閣為清……[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