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王故里文化旅游區(qū)AAAA 五華縣球王故里文化旅游區(qū)位于縣城琴江新城內,規(guī)劃用地面積約19萬平方米,約284.97畝。其中五華奧林匹克體育文化片區(qū)規(guī)劃用地面積約17.5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8.33萬平方米,球王舊居片區(qū)位于橫陂,用地面積約為1.4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8498平方米。景區(qū)內有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正門廣場、球王李惠堂雕像、“工匠之鄉(xiāng),宜居五華”石碑、“五華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賦”石碑、惠堂體育場、五華“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體驗館、足球科技館、威光體育館、廣東狀元堂,周邊配套建設戶外小型足球場、羽毛球場、籃球場、自行車騎行賽道等體育設施,是集市民健身、娛樂、文化交流和足球競技等為一體的體育文化旅游綜合體。2……[詳細] |
益塘水庫AAA 五華縣益塘水庫位于五華縣轉水鎮(zhèn),總庫容1.65億立方米,屬大(Ⅱ)型水庫。益塘風景區(qū)是梅州市最大的荔枝種植基地。景區(qū)內有由葉選平題字“益塘寺”景點及益塘環(huán)庫游、孤山鮮果品嘗、釣魚場、狩獵場等。益塘風景區(qū)四季佳果飄香,這里種有柑、橙、荔枝、柚、李等水果,季季可嘗到鮮果。各種水果成熟時節(jié),游客都可以親自到果園里,目睹果實掛滿枝頭的豐收景象。地址:五華轉水鎮(zhèn)門票:20元景區(qū)級別:3A……[詳細] |
湯湖熱礦泥山莊AAA 湯湖熱礦泥是國內外罕見的無污染優(yōu)質醫(yī)療保健泥源,可用于介質浸泡(泥漿。ň帜啵⒙駭(shù)(全泥)軀體進行治療保健。就中國而言,除了遼寧鞍山湯崗子有此資源外,五華縣華城鎮(zhèn)轉水鄉(xiāng)湯湖便是第二處。這在全球也是不常見的。五華縣華城鎮(zhèn)轉水鄉(xiāng)的湯湖溫泉依山傍水,水質無污染,富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游客可坐火車到華城,從華城火車站坐五六分鐘的車便可見到醒目的西湖溫泉大酒店。該酒店是一座11層樓高占地2萬多平方米的按三星級標準建造的酒店,酒店的溫泉水便是從15公里外的湯湖溫泉引來的,酒店內設有湯湖(湯崗子)保健中心,還有專車直達湯湖,只需要二三十分鐘車程。交通從梅州市區(qū)出發(fā),則有兩條路線:一是沿梅縣南口經興寧……[詳細] |
平安寺地處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水寨鎮(zhèn)大沙村,與興寧市刁坊鎮(zhèn)聯(lián)新村交接處的分水坳,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可謂源遠流長,美名遠播。此地群山環(huán)抱,匯靈納吉,風水寶地,佛菩薩靈感無比,十方善信絡繹不絕。每逢初一、十五和盛0-會之時,此地更是車水馬龍,香煙裊裊,鐘鼓齊鳴,熱鬧非凡,一派莊嚴道場鼎盛景象,十方香客虔誠而來,滿意而去。真可謂“來者平安,拜者吉昌”。1995年春,平安寺經五華縣宗教事務局登記開放。1998年經市、縣宗教事務部門批準擴建。2002年1月,龐大的擴建項目奠基,經過幾年的努力,平安寺占地面積由原來的200平方米,擴展到現(xiàn)在的30000多平方米。幾年來,平安寺在黨和政……[詳細] |
明五華長樂學宮位于五華縣華城十字街。由長樂(今五華)知縣黃瑜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正德年間重修,清同治六年(1867年)水災后重建。原建筑規(guī)模宏偉,有欞星門、照墻、泮池、戟門、大成殿、明倫堂、崇圣殿、尊經閣、東廡、西廡等,是嘉應州(今梅州市)最大學府之一。建國后幾經改建,仍存建筑有泮池、東廡、西廡、大成殿等?傉嫉孛娣e5460平方米,建筑面積2024平方米。大成殿為重檐歇山頂,青磚砌筑墻體,面闊五間24.4米,進深六間20米,高10米,建筑面積488平方米。殿頂蓋黃色和孔雀藍琉璃瓦,正脊置陶塑雙龍戲珠脊飾,殿內金柱為八角石柱,高峻異于常制,柱礎為八瓣須彌座式。殿身梁架穿斗與抬梁混合……[詳細] |
蘭芳樓建于清光緒(1908年),是“總理醫(yī)政”徐華清出資修建的學堂,房間木門全部有精美雕花,樓閣式中堂在五華較少見,蘭芳樓對研究五華古建筑和徐華清史料有一定的價值。蘭芳樓(原學堂)位于五華縣安流鎮(zhèn)樓江村,建于清代。座西南向東北,灰、沙、石、土坯磚夯筑墻體,木、桷、桁懸山瓦頂;面寬五間,二進深,左置一橫屋;深18.2米,寬26米,中通、回廊、四合院式布局;前設曬坪、半月形水池。總面積:占地約1236平方米,建筑約473平方米。蘭芳樓由徐華清出資建造,歷經幾度修繕。樓內石柱抬樑,各式樑架及構件雕刻、彩繪、壁畫圖案等保護基本完好,牌匾等文物保存數(shù)件。2014年1月公布為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詳細] |
獅雄山遺址位于五華縣華城鎮(zhèn)塔崗村獅雄山的南面山崗。屬西漢南越國時期。1982年發(fā)現(xiàn)。遺址面積1萬多平方米。1984~1990年發(fā)掘768平方米。在山崗東面平臺揭露出一處回廊形宮殿基址,東回廊依山勢而筑,北高南低,全長34米,內寬2米,廊外側為土筑墻體,墻高0.5米~1.3米不等,寬1.6米,外沿用河卵石砌散水面。墻內有柱洞遺跡,柱距2米~2.5米。南回廊殘長11米,北回廊殘長17米,寬度不明。三面回廊圍繞著一處高臺,主體建筑已被毀,各處回廊均有通向高臺的踏步臺階。整體面積約為1400平方米。遺址內出土大量繩紋板瓦、筒瓦,內壁有乳點紋。有少量瓦當,飾卷云箭鏃紋,個別中心有“定”字反文。出土陶器有……[詳細] |
“風圍水口碑”摩崖石刻位于五華縣雙華鎮(zhèn)軍營村碑石門。全名為《廉明太爺丁奉道審詳給風圍水口碑》,刻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孟春,高2.58、寬1.05米,全文共566字,字體古勁,筆劃清晰,除題名橫排陰刻外,余皆直排陰刻。上下兩端還刻有別致的花草飄帶裝飾圖案。石刻主要內容記述清代乾隆年間,“武生馮武元藉前朝廢契,影占官山,盜賣荷樹凹風圍樹木”,與豐順縣奸商勾結,“越境取木燒炭,得銀分肥”,經長樂縣(今五華)縣令丁履仁“當堂查訊”明白后,下令嚴禁豐順、長樂兩縣交界處的“軍營、荷樹凹、崩塘、禾田水、上下磜及該鄉(xiāng)等處風圍水口樹木”,任何人都不得“擅賣擅買,強砍燒炭”,“借采廢碑滋事”。石刻明示:“……[詳細] |
明五華獅雄山塔位于五華縣華城鎮(zhèn)塔崗村獅雄山。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守道蔡國炳、署縣事通判蔣杞、知縣詹子忠等相繼主持興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和民國十五年(1926年)分別作過小修。為樓閣式磚塔,八角九級,高35.5米。塔基須彌座用條石砌筑,每邊長5米、底徑13.8米。塔身用青磚砌筑,墻厚4米。塔階為壁內折上式。一至七層設木樓板。各層腰檐用菱角牙磚疊澀出檐。二層出平座。頂置鐵鑄葫蘆形塔剎。塔門額嵌一方長樂縣(今五華)知縣詹子忠書“萬代瞻仰”楷書陰刻題額,上署“萬歷癸丑端陽”、“金漳詹子忠立”。塔內存兩方修塔碑記。清代本縣詩人張鐵珊曾為此塔題聯(lián)云:“山作屏,地作氈,月作燈,煙霞……[詳細] |
榮槐樓位于五華縣轉水鎮(zhèn)三源村,由原廣東政使司溫榮槐建于清乾隆期間,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圍龍屋,面寬五間三棟進深,左、右各建一幢橫屋,背后圍龍屋包圍,門前照墻,橫屋斗門,磚木結構,大門前有“榮槐樓”三個字,下廳中央有兩石雕柱,中廳前后有木雕刻穿花屏風,整座屋至今保存完好。榮槐樓有光榮、悠久的革命歷史。1925年3月,時任東征軍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同志率領東征軍討伐逆賊陳炯明,在進駐五華華城鎮(zhèn)時,推舉出生在榮槐樓的民主人士溫其藩出任五華第一任縣長,組建五華縣民主革命政府,發(fā)動群眾和五華師生參加革命。在任期間,清廉自率,鏟除-,革新縣政。其后,敗退的陳炯明殘部突襲五華,洗劫其家,嘉應人士特贈“善政善教”匾……[詳細] |
李威光故居位于五華縣華城鎮(zhèn)黃埔村。李威光是廣東歷史上六名武狀元之一,歷任御前待衛(wèi)、廣西提標左營游擊、浙江黃巖鎮(zhèn)壓鎮(zhèn)標水師中軍游擊、福建烽火門參將、閩安協(xié)副將、南澳總兵等職,晚年因病歸鄉(xiāng)。李威光一生精于海戰(zhàn),屢平海寇,抗倭保臺,戰(zhàn)功顯赫,誥封四世武功將軍。該屋為三堂、四橫、一圍龍,是典型客家民居。屋門前有禾坪、照墻、轉斗門和月池。整座建筑為灰、砂夯筑墻體,木桁桷懸山瓦頂,建筑保存完好。堂屋內仍保留李狀元練武用過的長2.5米、重64公斤的鐵關刀和武石,以及御賜或名家饋贈的《狀元及第》、《御前侍衛(wèi)》、《會元》、《進士》、《世愛國恩》、《世受恩倫》等金木雕匾額。1994年9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李威光墓 原在五華縣華城鎮(zhèn)陶角里,筑于清嘉慶年間。民國二年(1913年)再遷葬于三清塘長坑里山腦西北坡上。墓用灰沙砌筑,呈交椅形,坐東南向西北,長6米、寬6米,面積約40平方米。內設拜壇,墓頭立有麻石墓碑,高55厘米,寬42厘米,陰刻楷體碑文,中刻“前清會狀及第晉階武功大夫任南澳總鎮(zhèn)府李氏十九世祖謚忠孝端和諱威光韜亭墓”,右刻“民國二年癸丑歲季冬吉旦立”,左刻 “四大房永祀”。現(xiàn)保存完好。李威光(1735~1795年),字作輯,號韜亭,長樂(今五華)黃埔鄉(xiāng)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赴京會試名列榜首(會元),殿試武科狀元及第。歷官御前侍衛(wèi)至南澳總兵等職,晚年因病歸鄉(xiāng)。誥封四世武功將軍![詳細] |
東征軍政治部舊址位于五華縣華城鎮(zhèn)十字街石柱塘邊的曾氏宗祠。祠建于清末,為面闊五間、深三進、四合院式建筑,灰沙夯筑墻體,灰沙或石磚地面,懸山頂,建筑面積420平方米。門墻和廳墻上,嵌有人物故事的石浮雕工藝,技藝精巧,構圖獨特。 1925年2月,東征軍第一次東征討伐軍閥陳炯明。進駐五華縣城華城鎮(zhèn)時,軍政治部設此。政治部主任周恩來住在離此不遠的縣政府職工宿舍。東征軍廣泛宣傳發(fā)動群眾,動員五華中學師生起來革命,揭發(fā)-污吏,打擊土豪劣紳,推舉民主人士溫其藩出任縣長,組建了五華縣民主革命政府。 現(xiàn)建筑保存尚好。 1994年五華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屋背嶺遺址位于五華縣華城鎮(zhèn)維西柯樹櫪村后。年代為東周時期。1992年發(fā)現(xiàn)。1993年發(fā)掘410平方米。在山崗的西部發(fā)現(xiàn)一座墓葬,長方形墓穴,隨葬品有陶器罐、缽、碗、器蓋等。山坡南面的文化層最厚1.5米。出土遺物均為陶器,以泥質陶為多數(shù),器類有甕、罐、瓿、碗、缽、盂、杯、器蓋、墊、紡輪、器座及動物塑像等,平底器多,凹底器少。紋飾有夔紋、勾連雷紋、云雷紋、圓渦紋、方格紋、細方格紋、編織紋、菱格紋、席紋、曲折紋、篦點紋、弦紋等,部分為組合紋。多見刻劃符號。陶墊的出現(xiàn),暗示這里有制陶作坊的存在。……[詳細] |
安流原稱橫流渡,是五華南部重要的農貿圩鎮(zhèn)和交通要沖,民國后易名安流。在五華的商貿交流中,有南安流北華城之稱。安流設建制鎮(zhèn)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安流的許多地方將村稱為寨,如清代為慈禧太后把脈問診的御醫(yī)徐華清的故居樓江寨,著名作家陳國凱的出生地青龍寨。安流還有一座具有革命傳統(tǒng)的三江書院,書院始建于光緒二十年,由當時較開明的鄉(xiāng)紳發(fā)起,于光緒二十三年冬建成。1925年5月,國民革命軍東征抵達安流,蔣介石、周恩來、廖仲愷及蘇聯(lián)顧問鮑羅廷等曾駐宿該校,宣傳東征意義和革命道理![詳細] |
愛國革命志士古大存故居位于五華縣梅林鎮(zhèn)優(yōu)河村優(yōu)行徑,建于清嘉慶年間。故居原名“金山翠秀”,為三棟進深四合院式布局,左右各置一幢橫屋,灰沙夯筑墻體,總建筑面積約800平方米。故居曾被敵人燒過三次,至今留有斷壁殘墻,左橫屋部分經政府多次撥款修復。故居內安放有古大存石雕像和有關文物、照片,供廣大群眾瞻仰參觀,1984年被列為五華縣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1月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雄雞拔羽山墓位于五華縣棉洋鎮(zhèn)羅城村雄雞拔羽山南坡。年代在戰(zhàn)國早期。1984年發(fā)現(xiàn)。經現(xiàn)場勘察,屬土坑墓,但尺寸不明。出土8件陶器,有罐、缶、小罐、貫耳壺、碗、缽、小碗等,其中罐垂腹、圜平底,飾席紋與方格紋組合;缶垂腹、圜底,飾夔紋與方格紋組合;其它器物均為平底器,小罐僅下腹飾方格紋?梢姶藭r已流行平底器,但拍印組合紋尚未消失。……[詳細] |
具有“物種寶庫,粵東明珠”之美譽的“廣東七目嶂省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廣東五華縣西部,毗鄰東源、紫金、龍川,總面積58.5平方公里,是廣東省最大的天然闊葉林區(qū)之一。主峰七目嶂海撥高1318米,登頂望去,周圍群山連綿,或奇或幽,或險或秀,-茫茫一覽無遺,遠山近峰婀娜多姿,給人于無限遐想。 在這漫山遍野的-中,生長著許多奇花異卉,棲息著各種野生動物,“日可視飛禽雀躍,夜能聽走獸歡歌”。七目嶂不但動植物資源豐富,而且自然景觀眾多。它集奇峰、怪石、-、云霧、飛瀑、深潭于一體,如長樂“八景”中的“石馬嘶風”、“七目遠眺”,還有鮮為人知的“筆架凌霄”、“海底世界”,不是人工,勝似人工。 七目嶂在以……[詳細] |
明五華英烈廟位于五華縣雙華鎮(zhèn)大陂高山寨頂。建于明末。是當?shù)孛癖姙榧漓腚贩庥⒘蚁嗯x二妹(謝圣仙娘)而筑。廟為全石建筑,前亭后殿,用石槽構件緊緊銜接,平面呈長方形。長5.5米、寬2.82米、高3.15米。前亭為抬梁式石梁架,四角攢尖頂,平面呈四方形,前后石柱均為八角梅花柱,前為方形柱礎,后為鼓形柱礎。頂用預制石板拼成翹角正檐,四角攢尖頂,頂尖置后葫蘆。后殿為石磚墻硬山頂,石板當瓦。內設一座刻有浮雕圖案的石神壇,壇上再置一小石宮,宮內供謝圣仙娘神像。廟內刻有3幅楷書楹聯(lián)。神臺聯(lián)云:“莫道生為女子,依然沒則明神”,后柱聯(lián)云:“能敷人世康寧福,常作天邊歡喜遷”,前柱聯(lián)云:“禱心殷殷在我盡一心誠敬,情難……[詳細] |
李惠堂故居是位于五華縣錫坑鎮(zhèn)老樓村的四角樓,名為“聯(lián)慶樓”,是其父李浩如于光緒十八年(1892年)所建,現(xiàn)已成為五華推動旅游與足球運動發(fā)展有機結合的一個富有特色的景點。故居為客家地區(qū)常見的“四點金”式建筑,面寬五間、三進深四合院布局,左右各置一幢橫屋,四角分置四層炮樓,背后筑一層圍屋,門前設曬谷坪、照墻、左右轉斗門和半月形水池。墻體用灰沙夯筑,頂為懸山式木桁桷瓦頂?傉嫉孛娣e約44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590平方米。故居上、中、下廳檐柱均為八角梅花石柱,左右橫屋底屋檐柱為圓石柱二層為圓木柱。門窗框均用石制,正門、側門、轉斗門均有楷書題刻,上、中、下廳和左右橫屋所置屏風梁架等構件,均刻有獅、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