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彩燈博物館AAA 中國彩燈博物館位于自貢市老城區(qū)中心的自貢彩燈公園內,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唯一一座關于彩燈文化的專業(yè)、國有博物館,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隸屬于自貢文廣旅局。1992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建立,1994年對外開放,由原中宣部副部長朱穆之題寫?zhàn)^名,書法家柳倩題寫建館碑記。館體建筑面積6375平方米,附屬公園占地10.3公頃,是彩燈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及展示”的專門機構,也是一個集園林、游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公園。中國彩燈博物館目前以序廳、中國彩燈歷史、中國彩燈風情、自貢燈會四大部分為基本陳列。藏品以中國歷史文物燈具、中國彩燈風情燈具及現代特殊材料燈組為主;娟惲小白载暉魰l(fā)展史”融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詳細] |
雄奇瑰麗、畫棟雕梁的自貢市鹽業(yè)歷史博物館座落于四川省自貢市中區(qū)龍鳳山下、釜溪河畔,館址為清代建筑西秦會館,1959年在鄧小平同志倡議下創(chuàng)辦,是我國建立最早的收藏、研究和陳列中國鹽業(yè)歷史文物的專業(yè)博物館,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自自貢市鹽業(yè)歷史博物館現管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秦會館、吉成井鹽作坊遺址及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王爺廟,F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核心景區(qū)、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館藏文物18214件,其中珍貴文物595件(套)。館刊《鹽業(yè)史研究》創(chuàng)刊于1976年,系歷史學類核心期刊。這這座飽經風雨,歷盡滄桑的古建筑,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在中國鹽業(yè)發(fā)展歷史……[詳細] |
桓侯宮位于自貢市區(qū)中華路口,俗稱張爺廟,又叫張飛廟,臨街而建,并且建在一處小山坡的路坎邊上,因此人們進去必須登坡仰視,加之大門板上線刻的張飛像,怒發(fā)橫眉哦,雄姿英發(fā),使人肅然起敬;负顚m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咸豐末年初燒毀、同治年間重修,并在同行中商議“每宰豬一支,按行規(guī)抽錢貳伯文”,經過眾人的緇銖積累,終于在光緒元年(1875)年落成。門樓為單坡式的山門建筑,其徒然壁立的山門,被飛檐比翼的三重檐屋頂和歇山式弧型風火墻賦予了動感,加上門上的浮雕和彩繪更顯得生機勃勃而不生硬。在屋檐下居中門匾有“桓侯宮”的字樣,在大門兩邊的石匾上還刻有一幅對聯(lián)“大義識君臣想當年北戰(zhàn)東征單心克踐桃園誓;功豐崇廟祀看今日……[詳細] |
漆樹在歷史上是重要的鹽運集散地,是自貢通往宜賓的鹽運必經通道。在清咸豐年間,自貢鹽商顏昌英、李振亨在此捐資修路,打通鹽運通道,并修建了一座功德碑“樂善坊”。樂善坊便成了這條鹽馬古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它的出現把最早記載“自貢”二字的史籍向前推了60年,對研究清代自貢的鹽運、鹽業(yè)文化、城市發(fā)展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自貢又一文化符號。樂善坊坐西南向東北,分布面積約16.5平方米,為石結構,三滴水兩柱單門,通高4.9米,通寬3.25米,門寬1.2米,高1.76米。石坊正面通體布滿雕刻,正門嵌修路碑記一方,上方匾額書“樂善坊”三字,匾額書“平康正直”。柱聯(lián)聯(lián)文為“修億萬人往來道路,開數十代遠大征程”![詳細] |
自貢市解放紀念塔位于自貢彩燈公園(中國彩燈博物館內),1941年自貢市政府將公園定名為“釜溪公園”并在公園西側景前區(qū)建“釜溪公園紀念碑” 。1950年自貢市人民為紀念自貢市解放一周年而建成的,所以碑文的標題也就名“紀念自貢市解放一周年” 。自貢市解放紀念塔的“前身”是始建于上世紀三十年代的釜溪公園紀念碑,后改建并更名為自貢市解放紀念塔,塔高12.5米,這個高度是為了紀念1949年12月5日自貢解放的歷史。自貢市解放紀念塔位于自貢彩燈公園,由梯踏步、基座、塔身、塔頂四部分共九個結構段構成,通高12.5米,寓含自貢于1949年12月5日和平解放。塔身由三級梯踏步托底,上坐六面基座,基座各面嵌貼刻字……[詳細] |
自貢農團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簡介 農團生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地處自貢市區(qū)西南邊緣,距自貢市區(qū)18公里,交通、通訊十分便利。風景區(qū)內均屬深丘地貌,一般海拔400-480米之間,屬岷江流域越溪河水系溜根河的發(fā)源地。鄉(xiāng)內屬大陸季風性氣候,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濕潤涼爽。多年平均氣溫17.1攝氏度,夏季最高氣溫36攝氏度,冬季最低氣溫2攝氏度,平均日照1106小時,平均無霜期300天左右,年降雨量1100余毫米。全鄉(xiāng)總面積23.5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人,耕地少,林地和宜林地占主體,全景區(qū)現有林地25000多畝,森林覆蓋率已達70%,林大多為混交林,以馬尾松、杉、柏、樟、楠、油茶、杜鵑和竹類為主,有植物品種300余……[詳細] |
自貢龍鳳山公園以自然風景為特色的山林公園。因山而名。原名龍峰山,80年代初地名普查時更名為龍鳳山。位于市中心區(qū)交通路北側,南臨釜溪河,北倚解放路。占地120畝。1930年,自貢市政公所將位于街衢門戶、山高石奇、植被茂盛的龍峰山選定為公園。1944年-副委員長馮玉祥蒞臨倡導愛國獻金運動,其“還我河山”題詞即鐫刻于此山南麓石壁。1959年7月,自貢市人民委員會決定建設龍峰山公園,連續(xù)多年組織市民上山植樹,綠化全山。1984年后,公園建設加快。人事眺望,南覽濱河綠帶,林木翁郁。慘篁萬竿;北瞰市區(qū)建筑,起伏有致,鱗次櫛比。林間“群鹿”、“龍鳳”園林雕塑野趣橫生。園東地勢平緩,喬木林葉茂林深,幽靜可人![詳細] |
王爺廟座落在市中區(qū)的釜溪河畔。背倚龍鳳山,是一座造型獨特的清中葉建筑。主要采用傳統(tǒng)古建筑布局方法,沿中軸線依次是戲臺、開井和正殿。同治年間《富順縣志》,已將王爺廟及其下的夾子口列為自流井的勝景之一。本世紀初王爺廟曾由自貢鹽場有大鹽商王余埏。李春霖主持作培修,作為本地商賈奉祀鎮(zhèn)水王爺廟以及觀景、賞戲、品茗和舉辦元宵燈會的地方。王爺廟依山臨水,獨踞形勝,既是建筑佳品,又是風景勝地。廟中保存完好的戲臺,是四川已不鑫見的清代川劇舞臺。憑欄眺望,河中怪石突兀,被稱作石龍過江;對岸綠樹掩映,桃花庵若隱若現,石板古道。蜿蜒岸邊,琉璃亭,神道碑分立道旁。石崖上刻有“喚魚池”三個大籽,相傳蘇東坡筆跡。廟東石壁,……[詳細] |
自流井老街位于自貢市舊城中心,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發(fā)祥地之一。2005年11月,自貢對自流井鹽場老街進行保護性開發(fā),為游客留下了一個認識自貢、解讀自貢、體驗自貢的鮮活標本。老街全長1.5公里,依山傍水,古韻修長。是舊時運鹽的鹽道,也是舉世聞名的“自流井”遺址所在地。老街建筑系清末民初川南民居風格,既有樸實無華的民居小院遍布石板道旁,也有庭院深鎖的大戶人家散布其間,F存路邊井、錢川井、榮華井、四望井、火龍井等鹽氣井遺址令游人駐足。善后橋、自流井遺址、鹽運碼頭呈現于釜溪河畔。老街內茶館酒肆、畫坊藝苑、工藝作坊眾多,千年古井遺址復蘇,當年勝景重現。是人們覽釜溪秀色、尋鹽史遺蹤、感受民俗風物、盡享休……[詳細] |
座落于在自貢市自流井區(qū)解放路樂段的西秦會館,后倚風景秀麗的龍鳳山,前臨繁華熱鬧區(qū),殿閣巍峨,造型奇特。1988年1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貢市鹽業(yè)歷史博物館設在館內。西秦會館,寺名武圣宮,主供關帝神位,亦稱關帝廟,俗稱陜西廟。清初,陜籍商人來自流井經營鹽業(yè),發(fā)家致富。為了“款敘鄉(xiāng)情”,并顯示豪華富有,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動工興建,歷時16載,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竣工。道光七至八年(1827-1828),又進行大規(guī)模培修與擴建,“較舊地址拓出十數丈,依山另辟一正殿”,“壯麗倍前”,共占地3451平方米。這是比較典型的中國建筑,平面組合,總體方正,強調對稱,中軸明確。在中軸線上……[詳細] |
李倪氏節(jié)孝坊位于自流井區(qū)光大街光大福院小區(qū)內,建于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坐東北向西南。牌坊為石結構,五樓四柱三門,牌坊寬7.4米,厚2.5米,牌坊屋面刻出瓦隴,檐角起翹。正樓的屋頂部分為仿廡殿式構造。李倪氏節(jié)孝坊是旌表四大鹽業(yè)世家之一“李四友堂”的宗親媳婦倪氏節(jié)孝而立于清光緒十三年(1887)冬月。當時的四川總督丁寶楨蒞境悉情而奏請朝廷敕建。原在此坊后面約千米處還有一座牌坊,故當地人呼此地為雙牌坊,但此坊已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拆除無存。李倪氏節(jié)孝坊通體雕刻精美,花鳥人物、龍獅松鶴鏤刻栩栩如生。上方的圣旨匾額周圍更是鏤空雕刻了九龍祥云,工藝精湛,十分珍貴。2017年李倪氏節(jié)孝坊被列為四川省文物……[詳細] |
自貢恐龍燈會簡介 中國彩燈,飲譽古今;自貢燈會,久負盛名。勤勞智慧的自貢人民,不僅將無與倫比的井鹽技術奉獻給了世界,而且將美侖美奐的彩燈工藝貢獻給了人類。 在千百年來廣布年節(jié)燈會的神州大地上,自貢燈會脫穎而出,薈萃了中國燈文化的風采,贏得了“天下第一燈”的美稱,使這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以“千年鹽都”、“恐龍之鄉(xiāng)”、“南國燈城”名播四海。 自貢地區(qū)的年節(jié)燈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特色。這里自唐以降便有新年燃燈的習俗,延至清代即有“獅燈場市”、“燈竿節(jié)”;到二十世紀初,又漸形成節(jié)日的提燈會,更有放天燈、舞龍燈、戲獅燈、鬧花燈等活動。從而發(fā)展為集地區(qū)民風民俗之大成的會節(jié)聲聞海內。四川自貢……[詳細] |
匯柴口,又稱內柴口、彙柴口,明清時叫柴市口。在自流井張家沱南岸,向左經一石板路走到山頂就是內柴口,明清時這是條進入自流井的重要通道。自流井產鹽,自然要用大量柴火,內柴口就因是柴草木炭集散之地而成名。此地形成較早,據說要早于“自流井”。自貢自流井原為古代江陽縣管轄,北周和二年(公元五六七年)就盛產井鹽。唐貞觀年間月出鹽達三千六佰六拾石,除水運外,大量井鹽從自流井區(qū)張家沱釜溪河傍順石階而上,靠挑夫、馱馬經石板路到外地,釜溪河上千船竟發(fā),陸路上車水馬龍,帶動了餐飲、茶館、旅店、油坊、百貨、日用品等應有盡有的繁華商業(yè),形成了張家沱至匯柴口的千年古鹽道![詳細] |
盧德銘故居年代:民國盧德銘故居位于自貢市自流井區(qū)仲權鎮(zhèn)竹元村1組,始建于清代,1905年盧德銘出生于此,F留存故居整體布局為中軸線對稱三合院布局,坐北向南。院落進深24.3米,面闊44米,總建筑面積約674平方米。墻體以夯土墻體與竹編墻結合,為典型的川南民居。盧德銘故居是世人了解這位中國革命先驅者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進行瞻仰的場所,是激發(fā)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弘揚革命傳統(tǒng)、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2019年,盧德銘故居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涵院年代:1946年涵院位于自貢市自流井區(qū)東街東興寺社區(qū),公館是由自貢四大鹽商之一的侯策名于1946年修建,位于久大鹽業(yè)集團內,坐西北向東南。涵院又稱侯公館,建筑面積約1400多平方米,主樓約200多平方米。整體建筑結構為一樓一底磚木結構的西式公館,四周山墻環(huán)繞。涵院建筑精良,形態(tài)考究,是自貢現存不多的鹽商公館之一,對研究自貢鹽業(yè)歷史、文化,具有一定的科學、藝術價值。2019年,涵院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自貢飛龍峽簡介 飛龍峽位于自貢市風景秀麗、環(huán)境幽雅的農團山區(qū),距城區(qū)18公里,因峽谷像一條騰飛的巨龍而得名。 農團尖山自然風景旅游區(qū)以林地和湖光山色為主要特色,景區(qū)內有7個主要景點,分別是:尖山湖、農團山、獅子灣盧德鉻故居、永安古鎮(zhèn)、開后宮、何樂祠、金銀湖。四川自貢……[詳細] |
自貢農團尖山簡介 農團尖山自然風景旅游區(qū)以林地和湖光山色為主要特色,景區(qū)內有7個主要景點,分別是:尖山湖、農團山、獅子灣盧德鉻故居、永安古鎮(zhèn)、開后宮、何樂祠、金銀湖四川自貢……[詳細] |
自貢張家沱鹽業(yè)遺址簡介張家沱鹽業(yè)遺址位于自貢釜溪河南岸,富臺山下,是目前自貢市區(qū)內還保留舊貌的民居建筑群,同時因為一地同時修有三個祠廟而聞名。四川自貢……[詳細] |
彩燈公園位于自流井區(qū)石塔上,占地面積10.3公頃,其中水面0.75公頃,是自貢設備齊全,規(guī)模較大的一座綜合性文化公園。公園始建于1930年,因位于滏溪河畔,取名滏溪公園。1941年3月,更名為慧生公園。解放前,自貢市調查統(tǒng)計室、自貢市-聯(lián)合辦事處、自貢市特委會、自流井區(qū)公所、新生活運動會、民眾教育館等軍政警特機關擠占園地,到處設置0,游人寥寥,直到自貢解放。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慧生公園,十分重視公園的恢復和發(fā)展,并派專人管理。1950年12月,將慧生公園更名為自貢市人民公園。在培修、改建原有建筑物的基礎上,新建自貢市解放紀念碑,以及動物園、兒童樂園、老年活動室等場所和餐飲、茶園、游湖、攝影等設……[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