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大理州 > 彌渡縣旅游

彌渡縣旅游景點

東山國家森林公園
   彌渡縣東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在彌渡縣東山國營林場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一九八八年東山林場為擺脫貧困積極發(fā)展第三產(chǎn)業(yè)。在林場場部建蓋起林業(yè)招待所、餐廳、歌舞廳,并建成了停車場,修理廠等配套設施。一九九二年東山國家森林公園抓住楊遇,響應國家的政策,申請并成立了東山國家森林公園,規(guī)劃面積94227畝。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四日經(jīng)國家林業(yè)部批準建設國家森林公園。一九九四年三月九日被國有林業(yè)部評為20處國家森林示范公園之一。二OO一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AA級風景區(qū),為公園的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目前公園向游客開放的景點有了望臺、云海山莊、和中心服務區(qū)。氣候 :彌渡風光秀麗,環(huán)境優(yōu)美,氣候宜人,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有著“……[詳細]
密祉景區(qū)
   密祉景區(qū)密祉鄉(xiāng)位于云南省中西部,東北與本縣苴力、寅街兩鎮(zhèn)接壤,西南與巍山、南澗兩縣毗鄰。國土面積140平方公里。轄6個村委會、36個自然村、40個村民小組,2007年末總人口16236人,距縣城30公里,海拔1800—3064米,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年均氣溫14.5℃—15.3℃,年降雨量850毫米,森林覆蓋率達72.08%,居全州之首。密祉是文明禮儀之鄉(xiāng),素有“三鄉(xiāng)兩區(qū)一古道”的美譽,即“中國花燈之鄉(xiāng)、文化之鄉(xiāng)、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鄉(xiāng),太極山州級自然保護區(qū)、省級革命老區(qū),文盛街茶馬古驛道”。具有得天獨厚的區(qū)位優(yōu)勢以及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資源,旅游景點較多,物阜天華,山川秀美。境內文……[詳細]
文盛古街
   文盛古街到了花燈之鄉(xiāng)密祉,不走一走文盛街,等于白來。文盛街是滇西著名的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也是昆明通往印度、緬甸的交通咽喉。昔日的繁華雖然已清風一縷,蹤跡難覓,然而,排徊于引馬石,觀賞現(xiàn)存的古建筑,品一品文盛大街豆腐,聽一曲當?shù)氐幕粜≌{,卻也是一種享受。文盛街兩條古驛道如雙龍出海般伸向太極山麓恰似虔誠的朝拜者。古驛道正中鋪有引馬石。這些長短不一的石塊緊緊相依,相互幫襯,歷史的大手筆在它們身上刻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記下了發(fā)生在它們身旁的動人故事,在無語中享受著逝去的擁有。漫步引馬石,微風徐徐,白云悠悠,似乎能聽到當年隊隊馬春深沉的馬鈴聲和趕馬人優(yōu)傷而充滿期待的《趕馬調》,想象到當時文盛街的大姑……[詳細]
報恩寺橋
   報恩寺橋報恩寺橋,現(xiàn)在看著平淡無奇,歷史上卻是滇西到滇南古驛道的必經(jīng)之路。以前這附近有個紀念林則徐的報恩寺。報恩寺橋的傳說:相傳在三百多年前,彌渡太花鄉(xiāng)西河畔住著一戶人家,老倆口勤勞善良,小女兒乖巧聰慧,靠著披星戴月地辛勤耕耘和挑頂燈織繡,漸漸地家境越來越好,并且有了些積蓄。一天老人把多年來辛辛苦苦積攢的銀元寶用紅綢帶兩個一合捆了八合,放在箱子里裝好,藏在一個比較安全、秘密的地方,放心地睡覺去了。晚上,老人做了一個夢,夢到八個長得白白凈凈、腰間系著紅綢帶的壯漢來告訴他,他們八個人要到巍山去了,說完就不見了。醒來,老人百思不解其意,那八個壯漢也素不相識。到了晚上,老人查看藏著銀子的箱子時,銀元寶……[詳細]
谷女寺
   谷女寺谷女寺又名高娘寺,在紅巖鄉(xiāng)西北2.5公里處古城村后。原寺建于明萬歷十三年(1585),傳原為南詔王避暑宮,又傳為紀念牧豬少女高娘騎豬化象開天而建寺宇,《滇系·雜載》記述說:“白崖高氏女,年十三尚不能言,其兄從軍東川,三月不歸,此女一日忽語嫂曰:兄缺糧,吾往餉之”。家喜其開口,戲應之曰“當將裹飯去”。高女果行,家人笑,躡其后,至磐陀石下入水澗而去,覓之不得,眾方驚怪。米已,高女忽至,謂家人曰:“兄一旅之眾皆已飽矣”!且言軍中地形事勢,其嫂不信,謂東川距此二千余里,安得即至,不知其有神力也,及以衣授之曰:“汝送與兄,取其垢衣來”!自是送餉日以為常。高女常牧一白豬,一日謂家人曰:“軍回矣”。遂……[詳細]
南詔鐵柱廟
   南詔鐵柱廟又名鐵柱觀、鐵柱廟,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彌渡縣西面約6公里的太花鄉(xiāng)鐵柱廟村。因廟內的一根鐵柱而出名,是彌渡縣最著名的古跡。南詔鐵柱,又稱崖川鐵柱、建寧鐵柱或天尊柱,鑄于唐、南詔時期,不僅是大理州內僅有的六項國家級重點文物之一,也是全國絕無僅有的珍貴文物,是彌渡的鎮(zhèn)縣之寶。柱體為圓柱形,黑色,鐵質,實心,重約2069公斤,高3.3米,直徑32.7厘米,由五段接鑄而成。鐵柱的建立與宗教有關。祭柱是云南一些少數(shù)民族古老的宗教祭祀形式,源遠流長。至于建柱的原因,有多種傳說。最盛行的一種說法是,諸葛亮平定南蠻,繳兵器,鑄鐵柱紀功,后由南詔世隆重鑄。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彝族人民聚集鐵柱廟,共同舉行祭柱……[詳細]
多祜清代磚瓦窯遺址
   多祜清代磚瓦窯遺址多祜清代磚瓦窯遺址位于彌渡縣寅街鎮(zhèn)多祜村委會東北面,距村委會約1公里、小瓦窯村500米處。多祜清代磚瓦窯的結構屬于明窯,因形狀象饅頭一樣而俗稱“饅頭窯”。其制作方法是在山坡地上挖一個豎穴,然后在豎穴周壁用磚塊支砌。窯體由火門、火膛、窯室、排煙孔、回火溝、火口等結構組成。燒磚瓦時,窯工將制好的窯坯碼入窯室之內,然后通過窯前的坑道將柴薪從火門放入火膛,火膛上有火口,柴薪在火膛中燃燒后,火焰從火口進入窯。窯室底部砌有回火溝,四周有四個排煙孔,進入窯室的火煙從四壁的煙孔排出。當磚瓦燒好后,為使磚、瓦冷卻并轉為青灰色,窯工必須將水從煙孔中倒入窯室,因此窯室底部的回火溝又起到了回水的作用……[詳細]
彌渡五臺大寺
   五臺大寺位于苴力鎮(zhèn)下轄行政村——五臺村委會,是苴力鎮(zhèn)域內儒、道、釋三教同流的宗教建筑群,整座寺宇坐東南西,前瞻太極群巒,后依五臺翠屏,東、南、北三面皆古木蒼天,青松掩映,景色宜人,真所謂“九州仙緣歸佛地,五臺玉案拱慈尊”,F(xiàn)存古建有觀音閣及兩耳、彌勒殿、王母閣及兩耳、老君殿、孔子殿以及構成寺宇大院的南北兩邊的廂房、中廂和西廂房,還有原屬寺廟養(yǎng)牲畜的北院,占地面積為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31.36平方米,是彌渡縣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民國抄本《彌渡縣志稿》中記載五臺大寺的修建年代為明初,后清雍正、道光、光緒又增修擴建,民國13年(1924)及民國36年(1947),祥云桂花亭人……[詳細]
彌渡太極頂
   彌渡太極頂太極頂,位于密祉鄉(xiāng)政府駐地西5公里的太極山巔,海拔3064米,為彌渡縣第二高峰,冬春積雪,夏秋多雨,氣候變化萬千。開發(fā)于明代,殿閣別具風格,多為巨石壘成,有轉石閣、竹掃寺、玉皇閣、忠義祠等宇。太極頂不僅自然景觀神秘瑰麗,而且是天然中草藥資源的寶庫,植物王國的縮影,蘊藏著大片原始杜鵑林。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七屆會,祥云、南澗、巍山、大理等地善男信女競相聚會,耍龍舞獅,踏歌賽唱,虔誠朝拜。1995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列為州級自然保護區(qū)。太極頂,雄峙紅土南疆,層巒疊翠,距縣城40余公里,密祉鄉(xiāng)5公里,位于彌渡、巍山、南澗三縣交界處,脈以西北而來的群山承接,使之成為山系結集的地方,1988年被列為州……[詳細]
天橋營鎖水閣
   天橋營鎖水閣天橋營鎖水閣,位于彌城東約3公里的太花鄉(xiāng)天橋營村西,坐西朝東,北臨雙龍海塘,面各天生橋文物景區(qū),臨水面山,景色宜人。1992年經(jīng)彌渡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天橋營鎖水閣始建于清光緒丁酉年(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合邑土庶集資建造,整院古建筑由鎖水閣、北耳房、南北兩廂一照壁組成,鎖水閣重檐歇山頂?shù)铋w式建筑,總占地面積為329·3平方米,院內有紫薇、柏樹、古松各一株,古松主干周長達2米,高10佘米,樹冠亭亭如蓋,是彌渡壩區(qū)最難得的古樹。此古建筑北依天生橋文物景區(qū)大道,是通往天生橋途中最適宜、清幽的一個文物景點。天橋營鎖水閣建蓋至今,已有百佘年的歷史,歷代皆有修繕2……[詳細]
永增玉皇閣
   永增玉皇閣永增玉皇閣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是由三進院落組成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積3866平方米,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現(xiàn)存山門、戲臺、中殿、南北殿、玉皇閣、龍祠、廂房等建筑,建筑群落龐大,是研究我國滇西地區(qū)古建筑文化的實物資料,又是研究滇西地區(qū)民俗文化、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珍貴素材,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永增玉皇閣(即二十村玉皇閣),是以一祠兩耳、一閣六廂三殿、山門暨內戲臺組成的三進三院古建筑群,整座古建坐西朝東向,最早僅建一龍祠及兩耳房,至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由西壁二十個村莊集資擴建,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竣工,故名“二十村玉皇閣”,當時“棟宇輝煌”、“地勢巍峨,天然聳拔,鎖二十村之……[詳細]
彌渡天生橋
   彌渡天生橋天生橋在彌渡城東的山谷中,此地東西石壁對峙,兩山如門,萬花溪從下而過,溪上一巨石橫跨于東西峙壁上,狀若城門洞,形成天生石橋。橋高30米,寬17米,橋孔直徑7米,橋身長21米,前人題詠贊為“天下無雙境,人間第一橋”。橋西石壁如削,直插云端,上懸五老石、仙人床、仙人柴,威異非凡;橋東石壁多溶洞,上有勞君洞、觀音磨豆腐洞、石鐘石鼓洞等,洞洞藏奇。橋下溪水湍急,飛花點翠。旁有一清澈的龍?zhí)端,供游客飲用?984年,彌渡縣人民政府將其列為風景名勝保護區(qū),建成老君殿、過街橋、觀音閣等,供人憩息游覽。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五日為天生橋的廟會,屆時游人香客成千上萬,熱鬧非凡。地址:云南省大理州彌渡縣……[詳細]
回龍山塔(文筆塔)
   回龍山塔回龍山塔,俗稱文筆路,1979年經(jīng)彌渡縣革委會公布為縣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彌城東門外回龍山(也名景屏山或謂大尸山,即今稱的朱山與文筆山或塔山的全稱)北端。此塔為密檐式六方椎形實心磚塔。塔身共11級,通高約14米,各級出檐較短,皆以花邊磚出挑為犬牙狀,通身以白灰抹面。基座高1.8米,周長11.5米,青條石鑲砌,塔剎由寶蓋、寶瓶組成。此塔始建至今,未聞史記有毀損重修的記載及傳說,距今近400年,歷經(jīng)數(shù)次大地震,仍無歪斜損壞現(xiàn)象。據(jù)考證,文筆塔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重修,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因塔身以白灰粉飾,故而萬歷《趙州志》稱之為白塔……[詳細]
鐵柱廟
   介紹: 鐵柱廟位于彌渡縣西面約6公里的太花鄉(xiāng)鐵柱廟村(古稱鐵柱子邑),鐵柱廟是彌渡縣最著名的古跡。南詔鐵柱廟古稱“鐵柱廟”或“鐵柱觀”,因廟內的那根鐵柱而出名,鐵柱高3.3米,周長1.05米,重約2噸,距 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云南大理……[詳細]
彌城清真寺
   彌城清真寺彌城清真寺,俗稱為禮拜寺,位于彌城鎮(zhèn)西南竹子巷,小南門以東約50米處南屏街28號,是彌城回民最早建筑的清真寺,由回民馬忠良等民國22年(1933年)創(chuàng)建。此寺已于20世紀90年代末拆舊翻新為阿拉伯式建筑。……[詳細]
牛街水磨河
   牛街水磨河一條悠長的水磨河,一盤盤從遙遠旋轉到現(xiàn)代的水磨,走進水磨河,便走進自然。走進另外的一個世界。水磨河位于彌渡牛街鄉(xiāng)境內,發(fā)源于中國近代著名的李文學起義大本營——天生營,天生營古木蒼天,綠意盎然,奇花異草,引人入勝。良好的植被,和諧的自然,給水磨河鑲上了一條綠色的生命線。水磨河四季皆清,游魚細石,一目了然。水磨河淡泊寧靜,發(fā)于自然。時有鳥鳴,更覺清幽。悠長的水河磨河,彎彎曲曲,如銀白色的玉帶穿越眾多的彝家山寨,緩緩流入牛街河,水磨河也是紅河的一個源頭。水磨河分布著眾多的水磨,水磨河也因此而得名,水磨從遠古走到現(xiàn)代。從洪荒走到農(nóng)業(yè)文明到現(xiàn)代文明。水磨給人的是一種輕松和愉悅,水磨的水槽是木制……[詳細]
王母閣
   王母閣王母閣,位于彌城西約五公里的半山麓,其北約1.5公里便是名聞海內的“南詔鐵柱”,王母閣是由靜虛寺、諸天寺、地母殿、蓮花庵、王母閣及相互聯(lián)接的廂房組成的座西朝東、橫軸布局、一字排列的古建筑群,整座古建筑群的四周皆竹林掩映,大碗口粗的龍竹叢,幾人合圍的古緬樹。寺前山腰下淙淙流淌的山泉水,構成了一幅密林,幽竹、古寺、山溪的絕紗山水畫,如您置身其中,定會感受到“寂靜深山,半點紅塵飛不到;虛空含沙淚,四時清氣得來多”的情趣。這一古建群自明代始建以來,一直香火裊裊,木魚多多,雖早經(jīng)破敗,皆復而興起,今存者皆為清代重修遺物,特別是近幾年經(jīng)過幾次修復,環(huán)境更為清悠。而今,已成為彌渡廣大群眾假日休閑的好去……[詳細]
白子國遺
   白子國遺白子國遺位于彌渡縣紅巖鄉(xiāng)境內!缎伦朐颇贤ㄖ尽酚涊d:“有仁果者以慈善治國,國人載之,于白崖立白國”,又載:“天竺白飯王之裔名仁果者,為眾所推,漢武帝冊封為王,都白崖,號‘白子國’”!兜嶂尽芬灿涊d道:“漢元狩間,莊矯治滇,仁果治白崖”。從漢武帝時代的仁果至唐代的彌樂進求,白子國共經(jīng)三十三代。白崖即現(xiàn)在的紅巖,為避“白”而改紅。我們從紅巖城出發(fā),先后游了古城、金殿窩、白王寨、西門火煙堆。這些當年赫赫有名的繁華盛地,蒼桑更迭,物換斗移,有的化為廢墟,有的成為良田。只能依稀看到一點痕跡,廢墟里生長著刺巴、野蒿和不知名的一些雜草,在秋風中顫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死而又生,生而又死,好象哀嘆著……[詳細]
花魚洞
   花魚洞彌渡縣德苴鄉(xiāng)東鄰南潤、祥云、西南與南澗相接,人稱南山。德苴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鍛造出了一方勝境花魚洞。從苴力山來格出發(fā),一步便踏進花魚洞風景區(qū)。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便跌進大山的懷抱,感受大山跳動的脈博,吮吸大山粗獷的氣息,你會對最平凡的兩個字“幽靜”產(chǎn)生全新的領悟。山道下是涓涓的山溪,悠悠然跌碎于石岸,突然隱于碧草碎石,誰也預想不到,幾十公里后,它便匯成花魚河,直奔花魚洞,高昂著頭顱,彈奏生命的樂章。山道兩岸峰巒迭障,綿綿延延,直向花魚洞延伸,眾多的山巖,有的傍逸,有的斜出,有的橫臥,把涌動著的生機寓于怪、險、奇之中。靜中有動,在“猿猴欲渡愁攀援”的自護中,守護著這片凈土;~洞風境區(qū),最神奇……[詳細]
諸葛寨
   諸葛寨在細雨朦朦的金秋,去諸葛寨尋幽探勝,也覺是一份幸事。諸葛寨當?shù)厝擞址Q之為小石林,位于寅街小西莊境內,它以傳說諸葛亮曾于此安營扎寨而得名。昔人游諸葛寨曾留下這樣的詩詞:來北除多難,先南伐不毛。志堅五月渡,功高七擒勞。赫赫天成者,亭亭鐵柱高。稱風唬故壘,云樹高悲號。記史秋記載諸葛亮五月流廬,深入不毛,曾征戰(zhàn)彌渡。清修《云南通志》載“武候既擒陣獲,還白崖,立鐵柱記功,同久剝落,至唐懿宗咸通間重鑄之!薄赌显t野史》載“諸葛亮征云南,立鐵柱!辫F柱今在彌渡。而從諸葛寨出土的文物和當?shù)氐拿袼卓甲C,者荀寨是漢代哀牢夷的主要聚集地區(qū),諸葛武候在這里安營扎寨,也是情理中的事。諸葛寨所處的地方,方圓數(shù)里,地……[詳細]
鎖云橋
   鎖云橋鎖云橋,位于彌渡苴力鄉(xiāng)境內。古老而年輕的苴力,是彌渡古文明的縮影。毗雄、毗雌河與214國道并駕齊驅,宛如兩條巨龍橫貫全境。給這片神奇秀美的沃土增加了亮麗的風景,注入了無限的生機。苴力文化發(fā)達,歷史悠久,境內青石變一帶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戰(zhàn)國銅鼓尤為珍貴。苴力有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昔人概括為“苴力十八景”,鎖云橋就是其中有名的一景。鎖云橋虹臥波,連接著兩岸的歲月,沉淀著厚得的歷史。文人雅士不斷演義著橋的優(yōu)美故事和傳說,使原本古樸的鎖云橋,披上了一道神秘的色彩。鎖云橋始建于明代,它的魅力在于樸實無華,羚羊掛角,毫無雕鑿可言。一切順其自然,依法自然!按笙鬅o形,大音稀聲”。鎖云橋記載……[詳細]
全部彌渡縣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