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思恭祠位于漁行大街20號。元朝末年,泰州白駒場鹽民張士誠起義,于1353年3月攻下泰州。戰(zhàn)后泰州城到處斷墻殘垣,張士誠讓夏思恭到城北宋代的堡城處重筑新城。1364年10月朱元璋命大將徐達、常遇春從大江口和揚州分水陸兩路向泰州進發(fā)。泰州守將嚴再興、夏思恭被迫退守新城。同時,張士誠急令淮安守軍援泰,被常遇春打敗。張士誠又……[詳細] |
始建于后周(951-960),原名仙翁祠,祀仙翁王冶,后毀于兵燹。宋建隆年間(960-963)奉詔重修,祀?yún)巫婕骒胪跸晌。元泰定年間(1324-1328)改為斗姥宮,清嘉慶十一年(1806)重建,于前殿祀?yún)巫,正殿奉玉皇,后殿奉斗姥,F(xiàn)存呂祖殿、玉皇殿、大廳、廂房等建筑,東有花園遺存。玉皇殿硬山屋面,面闊三間 11.9……[詳細] |
都天行宮在泰州市西倉橋東引橋北側,老廒新村58號,都天行宮坐北朝南,南臨護城河,北近泰州船閘。因該廟是“都天菩薩”出巡時居住的宮室,所以稱為“都天行宮”,又稱“都天廟”。廟中所供神像,為唐開元末安祿山叛亂時死守睢陽、城破不屈的大將張巡,被人們尊稱為“都天菩薩”,敕封“吳天大帝”。都天行宮系清康熙三、四年間,就社稷壇舊址……[詳細] |
李氏住宅(李嗇庵故居),位于海陵區(qū)五一路24-26號北側東部。始建于清宣宗道光年間(一八二一至一八五零),原宅主李氏為晚清泰州豪富。后俗稱范家花園。青磚灰瓦,肥梁胖柱,為泰式民居的代表作之一。李氏住宅原有三條軸線,東側原有房屋六進,西側房屋有三進,現(xiàn)最西側建筑,除原書房外均已無存。西側四進,現(xiàn)為“一分屋古玩藝術品市場”……[詳細] |
原址在東進路 173-3 號,始建于明代,清初歸朱氏,F(xiàn)存堂屋為明代建筑, 2000 年移建于梅蘭芳紀念館內(nèi)。房屋硬山屋頂,面闊三間 12 米、進深七檁 7.3 米、脊檁高 5.6 米,抬梁式架構。明間用中柱,柱下覆盆式石礎,梁架扁作,雙步梁上飾以荷葉墩;次間用山柱,上有天花,下有地板,明、次間用板壁分隔,室內(nèi)墻壁全部……[詳細] |
泰州泰山行宮,又名奶奶廟。它是泰州道教的代表。崇儒祠、光孝寺、泰山行宮三大建筑,成為泰州儒、釋、道的三大標志。泰山行宮成就了泰州宗教文化一條街的完整。泰山行宮的“身世”鮮為人知。行宮是指古代供帝王出京后居住建筑的宮殿,也指帝王出京后的臨時住所。泰山行宮不是為皇帝建的,而是供泰山女神碧霞元君離開山東泰山時建造的行宮,故稱……[詳細] |
“江淮名剎”光孝律寺始建于東晉義熙年間,原名萬壽寺,后因南宋高宗趙構為超度徽、欽二帝亡靈,詔令該寺擺設道場,敕令改稱 “報恩光孝寺”。乾隆年間,又改稱“報恩光孝律寺”。該寺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最盛時期容納常住僧人千余人。本世紀30年代光孝律寺創(chuàng)辦佛學研究社,海外弘法的不少名僧都曾在光孝律寺就學。光孝律寺收藏珍貴文物較多……[詳細] |
安定書院在泰州迎春路西江蘇省泰州中學內(nèi),為北宋教育家胡瑗講學舊址。據(jù)史料記載,早在南宋寶慶二年(1226年)泰州就在泰山左側建安定書院,是江蘇省內(nèi)最古老的書院之一。最初,泰州奉祀胡瑗的祠堂就在安定書院內(nèi),清初才在書院中自成院落。明嘉靖初,安定書院移位現(xiàn)址后屢經(jīng)擴建,至清光緒間頗具規(guī)模:有大門三間及左右八字墻、東西過街轅……[詳細] |
據(jù)《道光·泰州志》記載,儲巏的墓地位于泰州西郊九龍河東側的唐樓莊。明成化十五年,儲巏生母王氏病故。儲巏在西郊九龍橋買地一塊,用以葬其母。儲巏去世后,也葬在了這塊土地上。據(jù)《儲氏族譜》中“諭葬圖”所繪,墓地原有三個高大的封土堆,左為儲巏夫婦合葬墓,中是儲巏父信、生母王氏、繼母董氏合葬墓,右系儲巏弟嵃墓,三座墓從東南往西南……[詳細] |
通揚運河,貫通江蘇省南通、泰州、揚州3市的人工河道。古稱邗溝。為南通、泰州、揚州3市及其沿岸各市、縣的主要航道。延伸于江蘇省長江北側。始建于西漢文景年間(公元前179~前141),由吳王劉濞主持開鑿。用以運鹽,亦稱運鹽河、鹽河。經(jīng)歷代改建和延伸而達南通。清宣統(tǒng)元年(1909)改稱通揚運河![詳細] |
泰州中市河上的古橋名。始建于宋淳熙年間,初名太平橋,明洪武初年重建。橋為磚砌單拱弧形,跨度五點六米、高約四米,東西各有十五六級臺階。橋面東西長約八米,寬約七米。橋面和臺階全是鋪的麻黃石板。橋欄桿高約一米,為磚砌。泰州中市河是水上貨物進入城里的主要通道,橋下舟船南來北往,橋上行人熙熙攘攘,是城中最為繁華的地區(qū)之一。昔時稅……[詳細] |
自南唐建州城始,此地歷來為州治所在地,明洪武三年、明宣德五年、正統(tǒng)十年、清康熙十三年、光緒和道光年間分別修繕,民國為縣政府所在地。原有照墻、東西牌坊、大門、土地祠、監(jiān)獄、儀門、東西吏舍、大堂、西庫房、東西廂房、二堂、樓屋、從舍、東宅、幕舍、廚房、荷池和西廳等建筑,現(xiàn)僅存荷花池遺跡。……[詳細] |
陳氏住宅的宅主為泰州名門,位于五巷歷史街區(qū)的四巷西側。有面巷大門3座,儀門3座,腰門1座;主體建筑從前面第一進照廳往后,依次有廳屋、堂屋、廳屋、穿堂、堂屋前后6進。加上東邊臨巷的上廂房(一排草房、灶房)與西邊的套房、下廂房,有房屋49間,院落10個,火巷2條,水井2口,共同組成一座體量寵大,布局規(guī)范而又富有變化的大家族……[詳細] |
位于該市海陵區(qū)稻河歷史文化街區(qū)。明末清初風格,建筑面積五百八十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詳,清代歸戈氏。大門東向,兩側有八字墻,儀門下置石鼓,內(nèi)設垂蓮柱;廳屋南向,硬山屋面,面闊三間 10.55 米,前帶船棚卷用荷葉墩、櫨斗等雕刻構件,進深七檁 6.7 米,脊檁高 4.9 米,占地約200 平方米。保存完好![詳細] |
泰州草河位于海陵區(qū)城北街道老城區(qū)北,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其他。泰州草河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泰州稻河位于海陵區(qū)城北街道老城區(qū)北,年代為明、清。類別為其他。泰州稻河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關帝廟巷64—3號宅位于海陵區(qū)城中街道鐘樓社區(qū),年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關帝廟巷64—3號宅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葉大根宅位于海陵區(qū)城北街道大浦社區(qū),年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葉大根宅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武簡侯宅位于海陵區(qū)城北街道彩衣社區(qū),年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武簡侯宅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石淑仙宅位于海陵區(qū)城中街道八字社區(qū),年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石淑仙宅為第二批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