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茂陵AAAA 茂陵是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興平市城東北南位鄉(xiāng)茂陵村,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41年)武帝劉徹在此建壽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漢武帝劉徹是歷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論的很有才略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時,是漢帝國的鼎盛時期,他采用獎勵農(nóng)耕、發(fā)展生產(chǎn)、富國強兵、抗擊匈奴的宏偉戰(zhàn)略,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quán)制的同時,在經(jīng)濟上實行煮鹽、冶鐵、運輸和貿(mào)易的官營制度,興修水利,發(fā)展農(nóng)業(yè),開展對外貿(mào)易;在軍事上抗擊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牢固的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直抵海南,基本上形成了中華民族生存空間的格局,從而使?jié)h帝國以統(tǒng)一、繁榮、強大的姿態(tài)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詳細] |
馬嵬驛民俗文化體驗園AAAA 馬嵬驛民俗文化村位于興平馬嵬辦事處李家坡村,地處楊貴妃墓--黃山宮景區(qū)向西一公里處,依托黃山宮獨特的歷史資源順勢而建,將現(xiàn)代生活與歷史文化完美結(jié)合,為馬嵬構(gòu)筑起一道美麗的風(fēng)景線。馬嵬驛故址在今陜西省興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距離長安(今西安)百余里。相傳馬嵬本為東晉一武官名,因他在此筑城而命名地名。唐時馬嵬驛是西行的第一驛站,民俗文化村建在原址范圍內(nèi),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店鋪林立,來到這里你會立刻被古文化的氣息所感染,仿佛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馬嵬驛民俗文化村以古驛站文化為核心,集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展示、休閑體驗、旅游觀光為一體,主要包括驛站文化廣場、民俗文化展示區(qū)、民族小吃文化街、垂釣區(qū)、家禽……[詳細] |
楊貴妃墓AAA 楊貴妃墓,位于興平市西12.5公里的馬嵬坡。楊貴妃,弘農(nóng)華陰(今陜西華陰市)人,后遷至蒲州永樂縣(今山西芮城)。小名玉環(huán)。其父楊玄琰。玉環(huán)早年喪母,其叔父將其養(yǎng)大,她通曉音律,能歌善舞,原為唐玄宗李隆基十八子壽王李瑁妃。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武惠妃死。唐玄宗將其召入宮中,為女官。在初次見玄宗時穿道士服。故號太真。唐玄宗天寶四年(745)封為貴妃,受到玄宗寵愛,父、兄、姐妹皆因之顯貴。堂兄楊國忠被封為宰相,操縱朝政,勢傾天下,使唐政府政治腐敗,國勢漸微,唐天寶十五年(755)“安史之亂”爆發(fā),叛軍陷洛陽,破潼關(guān),京師震動。玄宗帶楊貴妃逃往四川。途經(jīng)馬嵬坡,以右彪武軍大將軍陳玄禮為首的隨軍將……[詳細] |
興平博物館(文廟)位于興平市縣門街明代文廟內(nèi),占地面積3700平方米,1986年建立博物館。館內(nèi)的文廟大成殿,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殿坐北向南,東西長22.70米,南北寬18.35米。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歇山頂,琉璃筒瓦鋪面。在古建形制及內(nèi)部構(gòu)造方面,保留了金、元時代的藝術(shù)特點,是我省文廟建筑保存較完整的一座,1992年被公布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興平博物館現(xiàn)有館藏文物1949件(組),其中二級文物4件,三級文物20件,一般及未定級文物1925件。大成殿前置放的隋代賀若誼碑,為國家級書法藝術(shù)名碑,碑陰為北宋徽宗御制大觀圣作之碑,蔡京題額,碑文為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楷書,兩面碑……[詳細] |
北塔位于陜西省興平市東城街道辦事處北寺巷。原為清梵寺內(nèi)建筑,塔建于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塔隨寺名,初稱清梵寺塔。梵清寺宋代改稱保寧寺,塔亦遂稱保寧寺塔。寺、塔歷經(jīng)唐、宋、明、清各代多次修葺。塔為磚結(jié)構(gòu),平面八角形,七層,殘高38.6米,樓閣式。塔身每層南、北面辟券門或假券門,真假逐層上下相間。塔壁作仿木結(jié)構(gòu),以磚砌出角柱、闌額、菱角牙子。層間迭澀出檐,第一至三層檐下隱作斗拱。塔頂殘毀,F(xiàn)存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立《重修保寧寺并建萬壽宮碑》1通。碑文楷書,由謝天爵撰文,傅應(yīng)旗書丹。碑文記載清梵寺于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敕賜改額為保寧寺及募資補修大雄寶殿和創(chuàng)修萬壽宮等事宜![詳細] |
清梵寺塔 史載:東漢永平七年,漢明帝劉莊因夜夢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漢使及印度二高僧?dāng)z摩騰、竺法蘭以白馬馱載佛經(jīng)、佛像來東土,徒經(jīng)陜西省興平市時,兩位高僧在此駐錫止步,為大眾宣講<佛說四十二章經(jīng)>.大眾受此法化,為紀念二位高僧及佛法東來,特建清梵寺以紀念.梵即指天竺. 寺內(nèi)有南北雙塔,原為清梵寺內(nèi)建筑,塔建于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塔隨寺名,初稱清梵寺塔。梵清寺宋代改稱保寧寺,塔亦遂稱保寧寺塔。寺、塔歷經(jīng)唐、宋、明、清各代多次修葺。塔為磚結(jié)構(gòu),平面八角形,七層,殘高38.6米,樓閣式。塔身每層南、北面辟券門或假券門,真假逐層上下相間。塔壁作仿木結(jié)構(gòu),以磚砌出角柱、闌額、……[詳細] |
霍去病墓位于陜西省興平縣東北約15公里處。這一帶共有漢帝陵五座,故此地稱為五陵原,以茂陵規(guī)模最大。霍去病墓是西漢武帝茂陵的陪葬墓。 霍去病是西漢抗擊匈奴的著名將領(lǐng),18歲就率輕騎八百,進擊匈奴,殲敵兩千,-為“嫖姚校尉”。此后六次率領(lǐng)大軍出擊匈奴,擊敗匈奴主力,打開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以功受封為“大司馬驃騎將軍”、“冠軍侯”。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年僅24歲。漢武帝因其早逝十分悲痛,下詔令陪葬茂陵。為了表彰霍去病河西大捷的赫赫戰(zhàn)功,用天然石塊將墓冢壘成祁連山的形狀,象征霍去病生前馳騁鏖戰(zhàn)的疆場。入葬時禮儀極其隆重,浩浩蕩蕩的軍陣自都城長安一直布列至茂陵。 ……[詳細] |
興平晏子墓興平阜寨鄉(xiāng)有個村子叫寨里。寨里南100米處,原來有座高6米,方園30米,占地約一畝的墓冢,叫晏子墓。當(dāng)?shù)厝藗髡f,這就是春秋末齊國大夫晏嬰(字仲平)的墓冢。人們普遍稱他叫晏子。這里的村民,祖輩傳頌著“晏子使楚”的故事。人們對晏子不畏-,隨機應(yīng)變,從容自如地挫敗了楚人和楚王挑起的事端,從而滅了敵國的威風(fēng),維護了齊國的尊嚴和凜然正氣而格外尊崇。大概出于敬重晏子的緣故吧,村民們傳說:“解放前夕,曾有人在晏子墓附近挖了一車烏金,父子四人砸塊塊賣掉抽大煙,結(jié)果招來滅門絕戶的橫禍。近十多年來也先后有三人在墓冢周圍挖出大塊黃金,不但沒發(fā)財,反而家里災(zāi)禍接踵而來。這也許是巧合吧?而寨里人卻這樣解釋:“……[詳細] |
興平霍光墓霍光,字子孟,是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兄弟。漢武帝晚年,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受遺詔輔少主!睗h昭帝即位時才八歲,朝廷“政事壹決于光!焙髞,霍光的外孫女又被召入宮,并冊立為皇后(即孝昭上官皇后),霍光的地位更加顯赫。昭帝死后,他又與朝廷群臣廢掉即位的呂邑王劉賀,擁立皇曾孫劉詢?yōu)榈邸;艄馐侨,從政達二十年之久,地節(jié)二年(公元前68年)去世。漢宣帝親臨哀悼,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在茂陵東邊,“發(fā)三河卒穿復(fù)土”,為霍光修建了墳?zāi)购挽籼!爸脠@邑三百家,長丞相守如舊法”。茂陵以東4000米,興平市西吳鄉(xiāng)陳阡村有今傳霍光墓,墓前有清代陜西巡撫畢沅書寫的碑石。墓冢底部長72米、寬64米、高1……[詳細] |
興平金日磾墓金日磾(公元前134年—公元前86年),字翁叔,系匈奴休屠王的太子。霍去病對匈奴戰(zhàn)爭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匈奴奴隸主貴族內(nèi)部出現(xiàn)嚴重分歧。匈奴昆邪王和休屠王共同約定投降漢軍,但休屠王改變了主意。昆邪王殺了休屠王,率部分匈奴軍隊投降了西漢王朝。金日磾和他弟弟金倫、母親瘀氏被西漢王朝收納官府作為奴隸,飼養(yǎng)馬匹。金日磾忠于職守,頗得漢武帝賞識,先后被任命為馬監(jiān)、侍中、駙馬都尉、光祿大夫。漢武帝不因金日蟬是少數(shù)民族、又是反對過自己的匈奴首領(lǐng)之子而歧視、疏遠他,j而是根據(jù)他的德行“貴重之”。金日磾在粉碎莽河羅刺殺漢武帝的陰謀活動中立了大功,被武帝封為侯。武帝死后,金日磾和霍光一起輔佐昭帝。金日殫死時……[詳細] |
興平董仲舒墓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廣川(今河北景縣西南廣川鎮(zhèn))人,漢代哲學(xué)家,自幼攻讀儒家典籍,景帝時為博士。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董仲舒建議漢武帝尊崇孔子的學(xué)說,漢武帝采納了他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確立了儒家在中國封建社會長達兩千多年的統(tǒng)治地位。在教育上,他主張立太學(xué),設(shè)庠序;在人事制度方面,提出州郡舉茂才孝廉,開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科舉之先聲。董仲舒在朝廷-后.家徙茂陵邑,年老時“去位歸居”于此,后在茂陵邑家中去世!短藉居钣洝肪矶哂涊d:“董仲舒在縣(興平)東北二十里!苯衽d平市南位鄉(xiāng)策村東南250米,茂.陵東北652米有一墓冢,當(dāng)?shù)厝罕姺Q“次!,相傳為……[詳細] |
興平公孫弘墓公孫弘(公元前200年—前121年)字季,原籍苗川,家居薛縣。年輕時當(dāng)過獄吏,后因罪免職,家境貧寒,四處流浪。年近四十,方才學(xué)習(xí)“春秋雜說”。六十歲時,“以賢良征為博士”,后又任內(nèi)史、御史大夫等重要官職。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公孫弘任丞相,以八十高齡死于任上。漢武帝對他評價很高,認為“漢興以來,股肱在位,身行儉約,輕財重義,未有若公孫弘者也!彼m“位在宰相封侯,而為布被脫粟之飯,奉祿以給故人賓客,無有所余,可謂減于制度.”公孫弘死后陪葬于茂陵東北約一里處![詳細] |
黃山宮西距唐楊貴妃墓約1公里,為漢代第二個皇帝漢惠帝時期修建的道教勝地。宮內(nèi)有相傳唐明皇(李隆基)親手栽植的“太上槐”及新石器遺址,又有唐明皇、楊貴妃等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傳說,現(xiàn)為道、佛兩教雙棲之地。黃山宮地域廣闊,嶺高溝深,黃土裸露,附近有泉七眼,置身其中有被大自然擁抱之感。黃山宮的位置在地里上有著獨特風(fēng)水地望,北依莽山,南隔渭水遙對樓觀,西帖大寺溝,東俯白家溝。道院正好處在一個半圓形的二級臺塬上,放眼南望,碧野千傾。下瞰腳底,泉水叮咚,環(huán)顧四周,八百里秦川盡收眼底。黃山宮景區(qū)人文內(nèi)涵豐富,自然風(fēng)光優(yōu)美。……[詳細] |
秦五女墓,位于興平市東關(guān)外300米處,北臨興渝路,南距東堡子村250米,地勢平坦。為我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五女墓原為五個墓冢,現(xiàn)存四冢,由東向西一字排開,最西部的第五冢,現(xiàn)無封土。據(jù)當(dāng)?shù)厝罕娀貞,該?965年平整土地時被平掉。舊《興平縣志》載:“秦惠王欲圖蜀,先以五女饋之,行至終南,為墜石所擊死焉,后惠王憐之,迎葬于此”。秦王為了擴大疆土和勢力,不惜以五位無辜美女作為犧牲品,為掩人耳目,將五女尸體運回秦地,葬此廢丘。秦五女墓地理位置處興平市區(qū)東關(guān),其悠久的歷史,凄美的傳說故事耐人尋味![詳細] |
楊雙山墓時代:清地點:興平市桑鎮(zhèn)桑鎮(zhèn)小學(xué)內(nèi)保護范圍:墓冢邊緣起南、北各延伸8米,東、西各延伸13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A區(qū)向東延伸11米,向西延伸30米,向南延伸30米,向北延伸8米。2008年,楊雙山墓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興平周懿王陵周懿王,名難,共王之子,共王死后即位,在位26年。在位時因穆王遠征,耗資巨大,財力和國力不濟。西北的游牧部族伺機加緊向渭水中下游進發(fā),威脅周王朝統(tǒng)治,于是將都城白鎬遷至犬丘(今陜西省興平市東南),不久又回復(fù)。病死,據(jù)傳葬于今興平市境內(nèi)![詳細] |
竇馬遺址 時代:西漢 地址:咸陽市興平市西吳鎮(zhèn)竇馬村 保護范圍:竇馬村村北,遺址東西500米,南北80米。 建設(shè)控制地帶: A區(qū)外延50米。2014年,竇馬遺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班昭墓 時代:東漢 地址:咸陽市興平市豐儀鎮(zhèn)大姑村 保護范圍:墓葬東西36米,南北36米。 建設(shè)控制地帶: A區(qū)外延24米。2014年,班昭墓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張子宜墓時代:近現(xiàn)代地址:興平市南位鎮(zhèn)南韓村保護范圍:墓冢四周外擴1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A區(qū)四周外擴10米。2018年,張子宜墓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