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昆明市旅游

昆明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云南省博物館成立于1951年,是云南省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占地面積150畝、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展廳面積達16500平方米,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云南省博物館自建館以來,就以保護、傳承優(yōu)秀歷史文化為己任,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務于一身,是云南省最大的文物收藏單位,我館同時也是云南省可移動文物最大、最具實力的研究機構和文物鑒定機構。作為云南省的文化重地,這里吸引了成千上萬游客前來參觀,我們展示了云南悠久而厚重的歷史文化,也展示著世界一流的文化藝術,是人們了解云南歷史、領略世界文化的重要窗口。經過70年的建設與發(fā)展,云南省博物館在各方面成績顯著,立足于文化遺產的保護、致力于優(yōu)秀文化……[詳細]
  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位于昆明市北面的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柯渡鎮(zhèn)丹桂村,離縣城72公里,距昆明市85公里。該管是為紀念紅軍長征而修建的。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主要包括中央紅軍總部長征駐地舊址、總參謀部作戰(zhàn)室、毛澤東等同志長征路居丹桂村的休息室及烈士遺物。1935年4月28日,中央紅軍長征進入尋甸縣,4月紅軍長征柯渡紀念館29日發(fā)布《關于我軍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蘇區(qū)的指示》。30日,毛澤東、張聞天、王家祥等中央領導進駐柯渡鎮(zhèn)丹桂村,并對強渡金沙江作具體部署。1936年4月4日,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蕭克等同志率領紅二、六軍團再次長征進入尋甸縣,并于4月9日進行了著名的“六甲之戰(zhàn)”打退了敵人的追擊,連克十座……[詳細]
  云南陸軍講武堂位于昆明市翠湖西承華圃,創(chuàng)辦于1909年。直到今天遺址尚存,并且于1988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今還存在著一幢米黃色磚木結構的四合院的二層建筑。由東、西、南、北四座樓房組成,各樓對稱銜接,并設有通廊,樓端各設拱券門一道。占地面積1390平方米。主樓西南尚存有大課堂(禮堂)和兵器庫一幢。南樓中部設閱操樓,高約15米,寬13米。樓前即當年寬大的操場,不亞于兩個足球場面積,不過今天已為云南省科技館等高大的建筑所替代。然而,歷經百年風雨的老四合大院尚存,配上四座長120米、寬10米的四座走馬轉角樓的樓房,不僅平添幾分古色古香,也顯現了講武堂當年的雄宏氣魄。云南陸軍講武堂,原系清……[詳細]
  在云南師范大學校園內,“一二·一”四烈士墓西側,有馮友蘭撰文、聞一多篆額、羅庸書丹的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座呈圓拱形,高約5米,寬約2.7米,中嵌石碑。碑文約1000余字,記述了聯大創(chuàng)辦的始末及其特點,是聯大在昆明的重要遺跡。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爆發(fā),日軍南侵,平津危急。原在北平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的南開大學,奉命遷于湖南,合組為長沙臨時大學。以三校校長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為常務委員,主持校務。于當年11月1日上課。繼而上海、南京陷落,武漢震動,1938年1月20日,臨大正式宣布遷云南。數百名師生徒步3000余里,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跋涉,于4月26日抵昆明,設理工學院于昆明,設……[詳細]
  在太華寺與三清閣之間,有一片緩坡,松柏森森,綠樹叢中,長眠著人民音樂家聶耳。聶耳墓呈琴狀,主體為琴盤,墓穴琴頸,道上七個花臺,呈琴品狀,象征著七個音階;道上的24級石階,示意著他僅活了24歲。琴盤頂部,七塊晶瑩的墨石上,分兩行橫書“人民音樂家聶耳墓”。墓地設計新穎,構思精巧,既富于特點,又顯得莊嚴大方;聶耳原葬在高至華亭寺之間公路西側上方,墓系青石鑲砌,簡單樸素,有徐嘉瑞撰寫的碑文。1954年,人民政府進行培修時,由郭沫若重撰碑文。1980年,根據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重建新墓,同年5月13日,遷葬于此;聶耳生在昆明,死于日本。日本人民為紀念聶耳,表達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情誼,1954年11月1日……[詳細]
  中共云南地下黨建黨舊址為昆明常見的三坊一照壁普通四合院,坐東朝西,中式土木結構建筑。在當時,環(huán)境幽靜、四通八達,便于地下工作者轉移。1926年11月7日,由李鑫主持在此召開第一次黨員會議,會上根據中共廣東區(qū)委的決定正式在云南建立中共云南特別支部,吳澄任書記。1927年2月當時在廣州黃埔軍校任政治部宣傳科長的王德三奉廣東區(qū)委指示,率領干訓部分黨員回昆,在云南特別支部的基礎上建立中共云南省臨時工作委員會,王德三任書記,李鑫、吳澄等任委員,F基本保持原樣。屬省級文物,保持完好。1926年5月、中共廣東區(qū)委派遣云南籍中共黨員楊青田、王復生回云南建立中共云南地方組織。但是,兩人在昆明受到政府的嚴密監(jiān)視、……[詳細]
  靈云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昆明市嵩明縣嵩陽鎮(zhèn)山腳居委會靈云山法界寺三天門西南部。原位于縣城東郊漢人屯村后小橫山東南麓。2007年2月,遷至現址。1950年,新中國成立不久,嵩明縣境內以王茂林、雷發(fā)春、孫桂芳等為匪首的一伙敵匪,同云南境內的國民黨殘余勢力、惡霸、地主、反動會道門及社會游離階層,互相勾結,組成股匪,擾亂社會秩序,搶劫商旅,殘害干部群眾,偷襲當地政府,妄圖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權。為徹底剿滅敵匪,消除匪患,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第15團某部奉命前來嵩明縣執(zhí)行剿匪任務。1950年7月14日,部隊前往邵甸執(zhí)行剿匪任務,在鉆天坡與敵匪遭遇。激戰(zhàn)中,楊德山等八名戰(zhàn)士壯烈犧牲,敵匪倉皇逃……[詳細]
  宜良縣人民烈士紀念碑位于昆明市宜良縣城西郊3公里處的巖泉寺公園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隨著農村各項改革的深入,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yè)不斷取得新的成就。為緬懷先烈、激勵今人,教育后代,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政協(xié)宜良縣第一、二屆委員會委員提案,建議修建宜良縣人民烈士紀念碑。1987年12月,中共宜良縣委常委會議決定:在距離縣城西2公里的巖泉寺公園內建造宜良縣人民烈士紀念碑;同年12月,成立了以縣政協(xié)主席段志坤為組長、副縣長郭志民、縣政協(xié)副主席馮家榮為副組長的建碑領導小組。1988年8月1日,縣五套班子領導及縣級各部、委、辦、科、局負責人等在巖泉寺公園內舉行了“宜良縣人民烈士紀念碑”奠基儀式;……[詳細]
  賴烏包山戰(zhàn)斗四烈士陵園位于八街鎮(zhèn)北面的小山坡上,建于1950年2月。園內安葬著1949年1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簡稱“邊縱”)9支隊及安祿羅游擊大隊與國民黨云南保安16團在賴烏包山戰(zhàn)斗中犧牲的沙志忠、白存書、楊玉發(fā)和馬紹增4位烈士。1949年9月19日,義八武裝暴-動-的勝利,震驚了國民黨安寧縣政府,速報國民黨省主席盧漢派兵鎮(zhèn)壓。盧漢令保安司令部派保安15團、16團于10月8日由昆陽向八街進發(fā)。15團于30日進駐八街,16團由八街向義八鄉(xiāng)推進。形勢十分緊迫。安寧特支書記、游擊大隊隊長李方英前往峨山游擊隊求援。恰逢省委書記鄭伯克在新平楊武開軍事會議,應安寧特支的救援,令中國人民解……[詳細]
  蘭茂墓及蘭公祠位于嵩明縣楊林鎮(zhèn)老城村委會南街村,是我省明代著名的音韻學家、醫(yī)學家蘭茂(1397——1470)的墓及祠堂。蘭公祠分為前院、祠堂、后院三部分。祠堂始建于1470年,歷代均有修葺,民國年間重修為由正殿、東西廂房、門樓組成的四合天井式建筑。1988年,省、市、縣三級政府投資12.2萬元在原址按原貌重建祠堂。蘭茂墓位于祠堂后院,為弧形條石砌成圓形土冢,墓直徑4.7米,高2米,墓碑題刻為袁嘉谷撰書。1985年,嵩明縣在祠堂內成立了蘭茂紀念館。多年來,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蘭茂學術資料,開辟了三個蘭茂生平陳列室供游人參觀。于1983年1月13日被公布為我省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蘭……[詳細]
  “一二•一”運動紀念館坐落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師范大學校園(即西南聯合大學原址)東北角。是為紀念1945年爆發(fā)的“一二一”愛國-,紀念培養(yǎng)了大批杰出人才的西南聯大,紀念李公樸、聞一多而建。紀念館始建于1982年11月27日,當時是“一二•一”運動陳列室。1985年9月經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批準,更名為“一二•一”運動紀念館,鄧穎超同志親自題寫了館名。1992年、1994年紀念館先后被列為昆明市、云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列為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2005年2月,紀念館及四烈士墓被選定為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納入全國紅色旅游精品線—……[詳細]
  鄭和紀念館于1984年6月正式開放,1997年12月從玉皇閣遷至鄭和故居內。鄭和故居占地面積為612平方米,其中紀念館占地148.32平方米。鄭和原姓馬,名和,回族,我國明代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公元1405年,鄭和奉命率領27800名水手、將士,62艘大船,100多只水船、糧船、馬船、坐船及戰(zhàn)船,7次出使西洋。路經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開展和平貿易、經濟文化交流和親善往來,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創(chuàng)舉,在世界航海史上也產生了深遠影響。紀念館共有四個展廳:第一展廳介紹偉大航海家鄭和的豐功偉績;第二展廳介紹鄭和的故鄉(xiāng)——昆陽;第三展廳介紹鄭和7下西洋的偉大壯舉;第四展廳介紹鄭和代表明王朝和各國人民建……[詳細]
  老紅軍墓位于晉寧縣二街鎮(zhèn)肖家營山腳。端友志(1906-1984).二街鎮(zhèn)肖家村委會三街子人,從小在家種田,因生活所迫。離鄉(xiāng)到外地幫工度日。1935年在綠豐縣一平浪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經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在一二零師六團三營某排任班長,參加生產建設。因負傷致殘。被評為二等甲級殘廢。1942年精兵簡政時。復員在江西省興縣小善行政村石家告自然村落戶,從事農業(yè)生產。1953年榮譽--返籍時,回到原籍晉寧縣二街鎮(zhèn)肖家營村生活。他在家鄉(xiāng)的三十年余年中。積極從事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一貫表現堪為干部群眾學習的榜樣,贏得家鄉(xiāng)人民的尊敬。老紅軍端友志1984年11月病故。縣人民政府在肖家營后山為其……[詳細]
  盤龍山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晉寧縣晉城鎮(zhèn)東門外盤龍山下。陵園位于晉城鎮(zhèn)東4公里處,北依名利古寺盤龍寺,青靠龍山,面向浩瀚的濱池。四周松柏挺拔。莊嚴肅穆。園內安邳有解放初期在原晉寧縣第五區(qū)(現六街鎮(zhèn))征糧、剿匪工作中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陵23冢該園始建于1950年6月,1984年6月復經整修,1987年增建了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革命烈士紀念亭紀念碑。用墨石制作,正面刻有碑文,碑文飽含深情。背面是各個歷史時期全縣157位革命烈士英名錄。紀念亭是六角,青瓦紅柱,小巧精致,下有欄椅,供人小憩。陵園設計新額。烈士墓,紀念碑、紀念亭渾然一體,莊嚴肅穆。2010年清明時節(jié),烈士犧牲整整60年。烈士張世藩之子張立人攜家人……[詳細]
  位于昆明市官渡區(qū)東郊金汁河畔。金江中學創(chuàng)立于1944年秋,是由滇軍旅長龍奎垣出資興辦的一所完全私立中學。1945年秋,地下黨員潘汝謙、陸子英到校任教。1946年5月,黨組織派岳世華進校擔任教務主任,之后又相繼調入郭用、張憬成等30余名黨員、“民青”成員或進步教師到校任教,擔任教學、行政骨干;1947年黨員張憬成出任學校校務委員會主任,代行校長職權,學校工作完全置于黨的直接領導和掌握之下。至1948年,學校從原來的4個班200余人,發(fā)展為8個班400余人的完全中學。黨和“民青”組織也不斷壯大,專兼職教職員36人中,黨員15人,“民青”成員6人,“新聯”(云南新民主主義聯盟)成員1人;學生中,黨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