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天津市 > 薊州區(qū)

天津市薊州區(qū)歷史沿革

[移動版]

薊縣歷史悠久,傳說夏禹(約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6世紀治洪水,定九州。

薊縣地屬冀州。

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實行分封制,屬燕國。

春秋時期(公元前7至6世紀)建無終子國(因境內(nèi)無終山得名),從此薊縣地稱無終。

秦(前221-前207年)實行郡縣制,改無終國為無終縣,屬右北平郡。

西漢至三國魏均襲之。

西晉、東晉十六國年間,屬北平郡;北魏(535-557)置漁陽郡,郡治由漁陽(舊漁陽郡治,位漁水之北,在今密云西南)移至無終縣。

隋(605)改無終縣為漁陽縣,從此無終之名為漁陽所代替。

高開道于公元616年奪取北平(今河北省盧龍縣)、漁陽,稱燕王,都漁陽。

唐開元十八年(730),廢漁陽郡置薊州(州治在漁陽縣)。

公元907至913年,劉守光據(jù)薊州燕國。

五代后晉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賄遼,薊州為一。

1121年金侵遼,獲薊州以歸宋。

宋宣和四年(1122),薊州更名廣川郡,漁陽縣更名平盧縣;七年(1125),金滅遼后,復取其地,仍名漁陽縣,屬中都路薊州。

元屬大都路。

明洪武初年改漁陽縣為薊州,屬順天府。

清乾隆八年(1743),薊成散州。

1913年改薊州為薊縣,屬京兆特區(qū)。

1914年至抗戰(zhàn)前(1914-1938)屬河北省。

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8-1946)先后設(shè)薊平密、薊寶三、玉薊寶、薊遵興、平三薊、玉薊、玉寶聯(lián)合縣和薊南縣,分屬冀東辦事處、十三地區(qū)專屬、冀熱邊區(qū)行署、冀熱遼區(qū)行署、冀東區(qū)行署第一、五、十四、十五、十八專署。

1946年4月27日撤銷聯(lián)合縣,恢復單一縣制為薊縣,屬十五專署。

東部孤樹等19個村劃給玉田縣;西部段甲嶺等10個村劃給三河縣;西北靠山集等16個村劃給平谷縣。

1947年5月,三區(qū)(邦均)以北和九區(qū)(官莊)全部劃給平谷縣,10月劃回,又將州河以東村莊全部劃給玉田縣。

1949年9月劃回。

新中國成立后,薊縣屬通縣地區(qū)。

1950年秋將所轄于椿莊鄉(xiāng)新安鎮(zhèn)等12個村,迷王會鄉(xiāng)南小莊等5個村劃給玉田縣。

1958年薊縣歸屬河北省唐山地區(qū)。

同年11月,三河縣城關(guān)、段甲嶺、燕郊、皇莊、高樓5個公社和大廠縣公社并入薊縣。

1960年3月所轄上倉、下倉、溵溜3個公社380個村莊,劃屬河北省玉田縣,薊縣劃屬河北省天津市。

1961年6月劃屬河北省天津地區(qū)。

1962年6至7月恢復原建制,上倉、下倉、溵溜3個公社所屬村莊復歸薊縣。

1973年8月劃歸天津市。

2016年6月,《國務(wù)院關(guān)于同意天津市調(diào)整部分行政區(qū)劃的批復》(國函〔2016〕98號):同意撤銷薊縣,設(shè)立天津市薊州區(qū),以原薊縣的行政區(qū)域為薊州區(qū)的行政區(qū)域,薊州區(qū)人民政府駐文昌街街道府前街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