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建縣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
商周時屬梁州,春秋時屬充國。
戰(zhàn)國后期(前318),巴國滅充國并從江州遷都于閬中。
周慎靚王姬定六年(前316),秦國惠王嬴駟派張儀、張若、司馬錯率隊走石牛道(即劍閣金牛道、劍閬道)滅蜀吞苴,不久滅巴。
(鄉(xiāng)秦)王、設(shè)亭立、郡里、五縣級、制郊。
置蜀郡、巴郡。
宣告蜀、苴、巴三國滅亡。
周赧王元年(前314),秦滅巴,秦惠王設(shè)置閬中縣,隸屬于巴郡。
東漢獻(xiàn)帝建安六年(201)至成漢嘉寧二年(347),閬中為巴西郡治,轄閬中、安漢、墊江、宕渠、宣漢、漢昌、南充國、西充國等8縣。
蜀漢名將張飛鎮(zhèn)守閬中達(dá)7年之久。
東晉永和三年(347)至南朝梁天監(jiān)七年(508),閬中為北巴西郡治,轄閬中、蒼溪、安漢、南國、西國、平周等縣。
天監(jiān)八年(509)至承圣二年(553)閬中為南梁北巴州治及北巴西郡治,轄北巴西、白馬義陽、南部、木蘭、金遷、掌天等郡。
北魏孝昌元年(525)至大統(tǒng)元年(535),為魏所據(jù)。
西魏恭帝元年(554)至隋開皇三年(583),閬中為隆州及盤龍郡治,轄盤龍、新安、南宕渠、金遷、白馬、隆城6郡,盤龍郡轄閬中、漢昌、胡原3縣。
開皇三年(583)至大業(yè)三年(607),隋改閬中為閬內(nèi),為隆州治,轄閬內(nèi)、南部、蒼溪、奉國、儀隴、大寅、西水、晉城、南充、相如10縣。
大業(yè)三年,改隆州為巴西郡,轄區(qū)未變。
唐仍名閬中,武德元年(618)至先天元年(712)為隆州治。
開元元年(713)避唐玄宗諱,改隆州為閬州,轄閬中、南部、蒼溪、西水、新井、晉安、新政、奉國、歧坪9縣。
天寶元年(742)至乾元元年(758)曾改為閬中郡。
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嬰、魯王靈夔都曾封治閬中。
五代及北宋南宋,閬中均為閬州治。
五代唐天成四年(929)于閬州置保寧軍,北宋時置安德軍。
南宋景炎元年(1276至1912),閬中一直為保寧府治。
明末清初四川設(shè)臨時省會達(dá)17年之久,是歷代川北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文化中心。
清順治時,四川臨時省會設(shè)在閬中10余年。
民國元年(1912),在閬中設(shè)川北宣慰使署。
民國二年(1913),改為川北觀察使署。
民國三年(1914),改為川北道署,不久改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
川北道(嘉陵道)轄閬中、蒼溪、南部、廣元、昭化、劍閣、通江、南江、巴中、儀隴、營山、蓬安、鄰水、岳池、廣安、南充、西充、三臺、射洪、中江、鹽亭、遂寧、蓬溪、安岳、樂至、潼南26縣。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川陜鄂邊區(qū)綏靖公署、巴山警備司令部設(shè)于閬中。
1933-1935年,紅四方面軍在閬中相繼建立閬南縣、蒼溪縣、閬中縣、忠發(fā)市4個縣級蘇維埃政府。
1949年12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閬中。
1950年1月8日,成立閬中縣人民政府。
1991年1月12日,撤銷閬中縣,設(shè)立閬中市。
1993年8月,閬中被列為省直轄,由南充市代管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