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四川省 > 甘孜州 > 瀘定縣

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歷史沿革

[移動版]

瀘定縣在古代屬梁州西部,周、秦、漢時代,稱“笮國”。

兩漢、兩晉、南北朝為牦?h。

隋代在嘉良范圍內(nèi)。

唐代設置嘉良縣(今嘉慶河壩)、大渡縣,大足元年改屬黎州,唐統(tǒng)一廢縣后,境內(nèi)曾設置羈縻州,屬雅州的有東嘉良州(今冷磧地方)、西嘉良州(今嘉慶河壩)、當馬州(今岔道)、羅巖州(今嵐安鄉(xiāng)),屬黎州的有河東州(今冷磧鎮(zhèn))、大渡州(今沈村)、葉(野)川州(今灣東、磨西以下地區(qū)),并一直保持到宋代。

元朝時在烹壩境內(nèi)設長河西營軍萬戶府,河東地區(qū)隸天全六番招討司,河西地區(qū)則隸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慰司。

明代復置三土司:沈邊長官司,轄佛耳巖以下河東地區(qū)的新興、磨西、德威等地,以扯索壩觀音巖為界;冷邊長官司,轄佛耳巖以上至嵐安河東地區(qū);長河西千戶所轄河西自扯索壩觀音巖至今康定大藏橋。

清初沈邊隸清溪縣(今漢源縣),冷邊屬天全州(今天全縣)。

長河西千戶所為青海和碩特部打箭爐營官兼并,康熙四十五年(1706)建成瀘定橋,設巡檢司管理鐵索橋、烹壩和沈村兩驛站。

康熙在為橋賜名時誤把大渡河為“瀘水”,意為瀘河一帶已安定,故賜名為“瀘定橋”。

1912年建縣,沈邊土司和化林營汛防地改為化林縣,冷邊土司和咱里土司以橋名定縣名,改為瀘定縣。

1913年改化林為縣佐,屬瀘定縣,瀘定成為單一的縣治。

1950年3月22日瀘定解放,11月西康省藏族自治區(qū)政府成立,劃瀘定為其屬。

1955年10月,撤銷西康省建制,藏族自治州區(qū)劃歸四川省。

1956年1月,瀘定縣劃為雅安專區(qū)。

同年10月又轉(zhuǎn)劃屬甘孜藏族自治州。

2019年12月23日,撤銷加郡鄉(xiāng)、德威鄉(xiāng),設立德威鎮(zhèn)。

撤銷田壩鄉(xiāng),劃瀘橋鎮(zhèn)所屬;撤銷杵坭鄉(xiāng),劃屬冷磧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