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為古白狼國之地。
漢為白狼羌樓簿部。
唐屬吐蕃。
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拉藏汗和五世達賴置第巴(俗稱巴德娃)于此。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四川永寧協(xié)副將岳鐘琪招撫巴塘。
三十二里、西松共與大拉山內(nèi)屬巴塘。
雍正六年(公元1728)置糧臺。
雍正七年(公元1729)置巴塘巡撫司。
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改土歸流。
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置巴安縣,是為建縣開始。
光緒三十四年(1908)七月升巴安府,屬康安道。
1913年為巴安縣,屬邊東道。
1923年屬川邊特別區(qū)。
1925年,屬西康屯墾署。
1928年屬西康臨時政務(wù)委員會。
1932年“大白事件”后金沙江以西原屬巴塘各村完全離治。
1935年屬西康建省委員會。
1936年紅二軍團長征過境。
1939年屬西康省第五督察區(qū)。
1949年12月解放。
1951年10月經(jīng)西康省康定藏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批準將巴安縣更名為巴塘縣。
“巴安”之名始于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改土歸流后,改巴塘宣撫司為巴安縣。
因巴安含有強行征服和民族歧視的“安撫”、“安邊”之意,故更名為巴塘縣。
1950年8月1日成立巴塘縣臨時政府,屬西康省康定軍管會。
11月屬西康省康定自治區(qū)。
1955年西康省撤銷,改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
藏語意為“綿羊聲壩”,藏族傳說綿羊叫聲為吉祥。
古白狼國地。
唐屬吐蕃。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置巴塘宣慰司。
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置巴塘糧務(wù)委員。
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為川滇邊務(wù)大臣駐地。
三十三年“改土歸流”,于巴塘土司治地置巴安縣,翌年升巴安府。
1913年廢府,改置巴安縣,屬川邊特別行政區(qū)。
1925年屬西康屯墾區(qū)。
1939年屬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區(qū)。
1950年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qū)。
1951年更名巴塘縣。
1955年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1978年義敦縣撤銷,其西北部劃入巴塘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