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泉溝村位于南高而東南2公里,錦云川上游東岸,南為核桃園,西依黑山寨和東邱,東依紀兒寨。588戶,1913人。設出泉溝村民委員會。1939年,中共濟南市委在此建立地下聯(lián)絡站。村南有南廟,村北有北廟。北廟僅存遺址,南廟 又稱“奶奶廟”,是供奉碧霞元君的地方,明朝所建,原來為前后兩棟,有山門、大殿、配殿等,規(guī)模較大。廟前原來有戲臺,廟會時,方圓左近,上千人云集于此,十分熱鬧。后僅存后面大殿,梁上壁畫猶存,但許多碑刻四清時遭破壞。20世紀90年代重修,塑碧霞元君像。村西北有香爐泉,在出泉水庫壩北200余米處。傳因原泉池狀如香爐而得名。夜深人靜,泉水涌流之聲在山間回蕩,故又名“響泉”。水自黑山寨東山根巖縫流出,積于不規(guī)則自然水坑,然后順山崖緩緩細流,匯入錦云川。泉水終年不斷,出露處巖石青苔吐翠。水質(zhì)極佳,煮沸無垢,相傳飲之可祛病,故遠近鄉(xiāng)民常至此汲水為飲。
明代,原名出山溝。因此處多山,出門就見山而得名。清天順元年(1457),又有張、關(guān)、孫諸氏遷此。后因這里有旺盛甘甜的清水泉,而沿稱出泉溝?h志記載:明崇禎《歷城縣志》“錦云川路:出山溝”,清乾隆《歷城縣志》“正南鄉(xiāng)仙臺七:出泉溝”,民國《續(xù)修歷城縣志》“終宮鄉(xiāng)仙臺七:出泉溝”。
有農(nóng)家樂“順心山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