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山后村位于萊蕪市西南17公里,地處山區(qū)。東接圣井村,西鄰青沙村,北靠王家樓村。全村560戶,1700口人,耕地面積1972畝。
據(jù)村碑記載,明洪武二年李姓建村,原名佛玉官莊。因址在將山北麓,清康熙年間更名將山后。村內(nèi)原有吳、崔、楊、李、張等姓,現(xiàn)存9姓,李、張居多。
據(jù)《萊蕪縣志》載,將山后村清末屬萊蕪縣毛埠保。民國屬第十區(qū),(魯西區(qū))。1939年至1941年萊蕪劃為萊北、萊東和新甫三縣,將山后屬新甫縣。1945年10月恢復萊蕪縣建制。1955年隸屬圣井區(qū)青沙鄉(xiāng)。1958年圣井區(qū)分為牛泉、圣井兩個鄉(xiāng),將山后村屬圣井鄉(xiāng)。同年10月,鄉(xiāng)改為人民公社,翌年,圣井并入牛泉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牛泉辦事處。1985年10月,牛泉辦事處又分為牛泉鎮(zhèn)、圣井鄉(xiāng)。將山后屬圣井鄉(xiāng)。2001年撤并鄉(xiāng)鎮(zhèn)。屬萊城區(qū)牛泉鎮(zhèn)。
將山后村不僅山川秀麗,人杰地靈,而且具有光榮革命傳統(tǒng)?谷諔(zhàn)爭時期村民踴躍參軍。有一次參軍人數(shù)和王家樓村一起整整編有兩個排的兵力。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拋頭顱灑熱血,有的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早期參加革命的李和夏投奔到徂徠山起義部隊。在部隊里歷任連長、團長、師長等職務,抗美援朝時期任軍供給處處長,后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上?谷諔(zhàn)爭初期0員張冠囤、李和春、張冠群長期進行黨的地下工作。他們巧妙地利用當時群眾組織潛入敵人的內(nèi)部收集情報,多次冒生命危險傳遞上級文件,為抗日救國做了大量的工作。
解放戰(zhàn)爭時期李潤更、張其三、張振順等人為了祖國的解放瞞著父母妻子離家投向部隊中后,都犧牲在戰(zhàn)場上。令人扼腕。
冬去春來,將山后村民歷經(jīng)滄桑。將山后人民始終跟黨走,按照黨的指示辦事。1955年將山后村成立初級社。1956年加入高級社。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將山后村民才真正走上了富裕之路,他們戰(zhàn)天斗地,改造自然,硬是用雙手,開劈出一個新的將山后村。
將山后村地處石灰?guī)r地帶,自古缺水,為了解決缺水的問題,將山后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不屈不撓地斗爭著。1968年到1985年的近二十幾年中,將山后村共打大口井11眼,鉆小口井8眼,建揚水站5座,修水渠5000米,村民為解決缺水問題付出了巨大勞動。
到了20世紀90年代,將山后又鉆了5眼深井,解決了人畜用水。從1995年起,將山后人大干苦干了6年,修成了直徑140米、深12米、1413米、攔蓄水20萬方的大型水池一座。這一工程總動用土石方14.9萬方,投資46.14萬元。此水池被稱為齊魯?shù)谝怀亍笆ビ⒊亍。付出一份勞動,就有一份收獲。有投資就有收入,(水池建成后的秋天,正好趕上大雨連綿,水池灌得滿滿的,這一池水供全村澆地用了兩年,這一水利工程的修建促進了本村種植業(yè)的結(jié)構調(diào)整。從原來單一的糧食種植,變成了多元化種植。用水較多的生姜、大蔥去年長勢喜人,畝產(chǎn)量高于鄰村。大蔥畝產(chǎn)達到了1750公斤。
將山后村為了改變過去無果樹的歷史,早在1985年就分別從陳樓、小埠頭張家泉三處購進山楂苗若干株,分別種植在村周圍,計有220畝的4個大果園。這些果園全部承包給了個體戶管理。由于承包時間長,承包戶舍得花本錢,果園的果樹長勢良好。連年豐收帶動了全村經(jīng)濟的發(fā)展。
將山后村歷來重視教育的發(fā)展。早在1940年村中建立了私塾一處。1970年新建學校一處,學校占地8畝,建教室16間。1984年又將學校改建,教室15間,占地10畝。2001年再次重修成標準化教室30間。修環(huán)形跑道200米,擴操場4200平方米,校舍一年比一年好,成為該村重要的育人陣地。李劍波是恢復高考后,我村考出去的第一個大學生,畢業(yè)后分配到萊蕪市第十七中學任教,后提為該校校長兼總支書記。通過幾年的努力,使十七中成為省級規(guī)范化學校,為萊蕪的教育事業(yè)正在作出自己的貢獻。
李贊軍1986年后任圣井建筑隊副經(jīng)理。后承包建筑隊4年,爾后又去石家花園任業(yè)務經(jīng)理,他干建筑發(fā)了財,F(xiàn)已在石花園安家落戶,建有二層小樓一座,成為城市居民。李贊群自1986年干施工員,萊蕪英才小區(qū)6號樓,二職專教師宿舍樓,職工中專學生宿舍樓等都凝聚了他的汗水,為城市建設做出了貢獻。村人李贊增、李正義,帶領一班人專修民房農(nóng)舍,活躍在十里八村之間,自己增加了收入也帶領兄弟爺們掙了錢,受到了大家的好評。他們致富不忘國家,歷年不少人是納稅大戶,有的人每年都被評為文明經(jīng)營戶。勤勞質(zhì)樸的將山后人,利用自己的雙手譜寫著美好生活的新篇章,一個欣欣向榮村富民強的新將山后,正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數(shù)據(jù)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