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回家莊村位于萊蕪城東南18公里,新建萊新高速公路西約1公里處,北依葫蘆山,西傍汶水河(支流)。東與小回家莊、清泥溝、于家莊接壤,北、西、南與沈家崖、古墩、臥龍崗、雁埠子村隔河為鄰。現全村103戶,273口人,耕地215畝。
據《康熙萊蕪縣志》記載:明朝初年回姓人氏由河北棗強遷此建村,以姓名村回家莊。該村地下水資源豐富,是萊鋼生產用水主要水源地之一,每逢春季枯水期,許多井枯干無水,而沿河4眼300米深井,雖晝夜抽水不停而不竭。村中有孫、喬、賈3姓人氏,以孫姓人氏居多。
明清時期屬萊蕪黃山保;民國時期屬顏莊區(qū);1941年5月至1945年10月,屬新甫縣清泥區(qū);1951年屬萊蕪縣清泥鄉(xiāng);1958年屬顏莊人民公社;1984年屬顏莊辦事處城子坡鎮(zhèn);1995年屬城子坡街道辦事處;2000年12月屬艾山街道辦事處。
遷村后村址北依葫蘆山,村前有一大片洼地,稱前洼,十年九澇,有“古墩旱死荊棵,回家莊來了熨貼;回家莊淹死老鼠,古墩到了好處”之說,因此,莊稼十種九不收。后來村里組織人力將其改造為“臺”田、壓沙治堿,田中種植小麥、高粱、大豆等農作物。溝寬2至3米,種植水稻數年,開回家莊種稻之史。后氣候干旱,溝已填平。
村北之葫蘆山,因狀如葫蘆而得名。其地理位置奇特,似《三國演義》中的街亭,西有九龍山,汶河經兩山之峽北去。20世紀60年代在山后建一水庫,名“葫蘆山水庫”,山映水中,如詩如畫,數年后因萊鋼嚴重污染,水質急劇下降,致使魚蝦不生,造成附近居民飲水困難。東有黃羊山,與西而的九龍山之間有山谷長約千米,名“葫蘆空”。此處自古即為萊蕪至新泰之交通要道。抗日戰(zhàn)爭時期,當地抗日武裝曾于此處伏擊日軍,斃傷日寇多人,并炸毀軍車一輛,F205國道,萊新鐵路皆穿此而過。2000年開始修建的萊新高速公路亦從這里經過。
大回家莊村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日寇侵華時期,經萊蕪至新泰建一鐵路,企圖掠奪當地資源,自古墩經回家莊西至雁埠子長約5華里的地段,需要筑高大路基。日寇從附近村莊抓來大量民夫修筑路基。被抓民夫白天消極怠工,夜間則在當地抗日政府領導下,將路基破壞,該鐵路因此未能修成,粉碎了日寇掠奪資源的企圖。解放后村西尚存有低矮路基50余米,沈家崖村南水泥結構涵洞至今尚存。
解放前后,大回家莊先后共有10人參軍,其中孫書俊在戰(zhàn)爭年代壯烈犧牲,孫兆賓曾隨志愿軍入朝參戰(zhàn),孫式元從部隊復員后任大隊書記多年,為改變家鄉(xiāng)面貌做出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底,大回家莊村政權成立,下設互助組,1954年成立初級社,1957年與古墩村聯(lián)合成立高級農業(yè)合作社,1980年農村改革實行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大回家莊村民歷來勤勞樸實,熱愛家鄉(xiāng),長期遭受水患之苦,1966年縣政府派工作組進村動員部分村民外遷,由于村民熱戀故土,未遷。治水改水的斗爭一直沒有停止過!拔母铩背跗诶棉r閑在舊村東西及新村西南沙灘植樹達30多畝。1975年“農業(yè)學大寨”運動中,全管區(qū)在此會戰(zhàn),縮河造地,樹林全部被毀壞,所造土地分歸回家莊、于家莊、清泥溝三村耕種,生態(tài)被破壞。1989年遭特大暴雨,沖毀農田,損失慘重,十數戶村民被淹,四戶村民房屋倒塌。村委會在鎮(zhèn)政府領導下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幫助受災戶重建家園,鎮(zhèn)政府撥救災款1萬余元及部分救災物資,幫助受災戶渡過了難關。
村民歷來崇尚文明,信奉“忠厚傳家遠,耕讀繼世長”的古訓。解放初無條件辦學,村童多去外村借讀。1965年創(chuàng)辦村小學,由新泰一中畢業(yè)回鄉(xiāng)的喬永祥任教,一開始就是三個年級的復式班,后至五個年級的復式班,村中學子多授業(yè)其門下。1986年因校舍破舊并人清泥溝小學,4年后復校。后因生員少,又于1989年與古礅村并校。1994年萊蕪市實施合班并校后,學生開始到城子坡鎮(zhèn)中心小學就讀。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至2002年,全村有16人考入大中專院校。以現就讀于東北大學的孫振華、考入杭州軍校的孫兆杰最為優(yōu)秀。
大回家莊人自古誠實、勤勞,幾百年來,均靠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財富,也涌現出不少能工巧匠。20世紀,村民孫淑連是一位頗有名氣的鐵匠。當初他在河北一家鐵匠鋪打工,由于他起早睡晚,認真觀察學習打鐵技術,店老板將絕技傳授于他。他回家后,點起爐灶,起初生意少差,一年后名聲大振,他的打鐵技術,至今留傳。一次他到新泰打制了一把鍘刀,刀主想當場試一試質量,拿來一捆谷草,鍘草時,鍘釘找不到了,臨時用了鉤爐的鐵棍,鍘時他再三叮囑刀主要挺住手腕,一刀下去,將鍘釘截為兩段,在場人無不贊嘆。原來他把鍘釘放在干草里了。他打制的刀、槍、劍、戟、鋤、鐮、锨、镢,既精致又鋒利。
大回家莊人多年就有種菜的傳統(tǒng),尤其是萊鋼大企業(yè)在當地建設后,為萊鋼服務,大搞農業(yè)結構調整,現在全村蔬菜面積達到30多畝。農民靠種菜走上了富裕之路。
大回家莊水患嚴重,道路狹窄,20世紀70年代再遇水源污染之害,村民飲水困難。歷屆村領導班子把治水、修路和解決村民飲水困難作為頭等大事來抓。開山鑿石,修筑河堤達2000米,對保護農田起了重要作用。特別是1999年以來村民艱苦奮斗,村莊面貌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先后解決了村民吃水難、行路難、用電難和農田灌溉難的問題,現全村有機動車輛15部,安裝電話50部,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勤勞淳樸、善良的村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耕讀傳世,綿綿不絕。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他們弘揚先人的光榮傳統(tǒng),為兩個文明建設添磚加瓦,努力再創(chuàng)輝煌。
*數據來源于萊蕪市人民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