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宗祠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宗祠篇

翟氏宗祠
  中華第一祠——翟氏宗祠位于涇縣桃花潭東北,建于明嘉靖年間,坐北朝南,五楹三進,仿皇家祠堂興建,規(guī)模宏大,建筑面積約3524平方米(含偏房,總建筑面積6700平方米)。傳說,1607年,翟氏家族出了一名叫翟國儒的文武狀元,被明萬歷皇帝封為鎮(zhèn)撫大將軍,翟大將軍奉命在云南平定叛亂,平叛結(jié)束凱旋而歸時,被0臣害死。為了表彰他的忠誠和對國家的貢獻,萬歷皇帝特賜“忠孝堂”匾一塊,此事轟動江南。后許多地方紛紛仿建翟氏宗祠,但沒有一個祠堂的規(guī)模能與翟氏宗祠相比。祠前有石柱、抱鼓石和石獅,祠內(nèi)有前廳、天井、享堂和寢樓。地基為花崗石鋪成,建筑采用銀杏木、紅木、楠木等名貴木材,上下木石結(jié)構(gòu)件均有精美的雕刻。祠中曾藏…[詳細]
天柱宗祠
  天柱宗祠天柱縣苗族侗族明清宗祠全縣有100多座;現(xiàn)在保存完好的有30多座(其中縣級文物保護有19座,省級文物保護有2座)。這些宗祠于明末至清光緒年間陸續(xù)興建,始建年代長的楊氏先祠至今已逾400年,其它宗祠建筑年代至少也有130多年。楊、吳、王、舒、劉五姓的0追逆至唐、宋朝代,宗祠依據(jù)姓氏堂號分為“清白堂”、“延陵堂”、“冰壺堂”、“三槐堂”;或以始祖居地命名,如三門塘王氏“太原祠”;或以始祖職位命名,如三門塘劉氏宗祠-“昭勇將軍”。它們以物質(zhì)實體反映了歷史、地域、權(quán)位等概況。宗祠的建筑結(jié)構(gòu)為外環(huán)磚墻以牌樓為面;左右山墻為馬頭墻,石灰粉內(nèi)墻壁;牌樓頂部重檐翹角,主、副牌樓連為一體呈五面狀;主牌樓…[詳細]
李氏宗祠(黃埔軍校潮州分校舊址)
  李氏宗祠位于潮州城區(qū)中山路中段,原為李姓祠堂,1987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因為它是黃埔軍校潮州分校舊址。早在1925年3月,東征軍占領(lǐng)潮州后,為使隨軍東征的黃埔軍校第二期學(xué)生能有機會補習(xí)課程,籌設(shè)潮州分校。未及一月,軍校學(xué)生奉命返回總校。1925年10月,國民革命軍二次東征,11月再次占領(lǐng)潮州,復(fù)設(shè)黃埔軍校潮州分校于李厝祠(1926年5月1日改稱中央軍事政治學(xué)校潮州分校),招生范圍為惠、潮、梅、海陸豐各屬學(xué)生。由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兼任分校校長,何應(yīng)欽為分校教育長兼代校長,周恩來兼政治部主任,王昆侖為秘書兼政治教官;同時,聘請黃埔總校的熊雄、惲代英、肖楚女等共產(chǎn)黨員為政治教官,陳勉吾、張光…[詳細]
底角王氏宗祠與世美坊
  底角王氏宗祠,又名賢良宗祠,清代建筑。坐落在東案鄉(xiāng)底角村內(nèi),與世美坊僅隔數(shù)米,坐東朝西,共三進,占地面積852平方米。前進后檐屋面翼角起翹,上下層屋面出檐偕有牛腿承托。中進五間,通面闊21米,進深15米。明間九架前后重廊,五架梁斷面冬瓜狀,上用斗拱二攢承托三架梁,單步梁飾鴟魚狀。中后兩進明間有通廊,廊上飾八角形藻并。柱礎(chǔ)有鼓形和四方棱形二式,鼓形柱礎(chǔ)最大直徑在肩部,下墊覆盆,正門前兩側(cè)置旗桿石三對和石獅一對。硬山頂。該建筑主要特色:一是規(guī)模較大;二是梁柱用材粗壯;三是木雕精細;四是保存較完整。2001年4月20日,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世美坊,坐落在東案鄉(xiāng)底角村內(nèi),初建…[詳細]
涇縣吳氏大宗祠
  吳氏是皖南名門望族自北宋遷居以來,人文蔚起,堪稱涇縣第一家,茂林吳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屬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宗祠代表著家族祖先信仰的優(yōu)秀文化形式,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宗祠主體五楹三進,建筑面積1131平方米,吳氏宗譜記載,明崇楨已卯年(1639)湖廣布政使吳尚默倡建。1941年新四軍撤離皖南時,在此祠召開告別大會,又為革命遺址。是現(xiàn)存宗祠當中,唯一稱“大宗祠”的,是茂林吳姓的祠堂。祠堂大門上的橫額“吳氏大宗祠”五字,為明邑庠生吳國掄所書,書法蒼古奇逸,如老樹枯藤,互為撐柱;天梯石棧,自相鉤連。大門兩邊還有一副鎦金字的楹聯(lián),是明萬歷進士、涇縣知…[詳細]
相對方氏私己廳及相對方氏宗祠
  位于衢江區(qū)周家鄉(xiāng)相對村方氏宗祠東面,2017年1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相對方氏私己廳建于清咸豐年間(1851—1861),坐北朝南,磚墻,硬山造,三合院式,正廳面闊三間,建筑占地面積135.22平方米。正廳明間梁架為抬梁式,五架梁帶前單步后雙步,次間梁架為穿斗式,五柱用八檁。有牛腿六只,牛腿雕刻為人物、花草、獅子,牛腿碩大,雕刻逼真。施有望磚,柱上有斗拱,梁柱用材粗大,門面墻上有彩繪,天井以長條石鋪設(shè),礩形柱礎(chǔ)。正廳堂前有“椿靈毓秀”四字匾額一塊,丙辰年仲春方桌然題,匾邊有花紋。該廳為方氏族人所建,現(xiàn)為方延松民居。相對方氏宗祠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qū)周家鄉(xiāng)相對村。據(jù)村民方石寶介紹…[詳細]
茅坂徐氏宗祠
  茅坂徐氏宗祠,又稱雙溪徐氏祠堂,位于浙江省江山市風(fēng)林鎮(zhèn)茅坂村。占地面積三千五百七十平方米,建筑面積兩千四百三十七平方米。祠堂始建于明代崇禎十二年(1639),清初,江山、廣豐、玉山三縣交界之地匪寇頻繁侵擾茅坂,順治四年(1647)九仙山匪徒洗劫茅坂后,其慘狀“火煙未散,遍地燼骨,風(fēng)鶴之聲、哭嚎之象令人心膽俱裂”。順治九年(1652),茅坂村再遭九仙山賊寇掃蕩,建于明代晚期的徐氏宗祠被付之一炬。徐氏家族雖頻受重創(chuàng),但僅60余年后,于乾隆五十二年(1713),當?shù)匦焓献訉O在原址按原規(guī)模進行重建而成。解放后,茅坂徐氏宗祠因面積廣房屋多,被國家征用作糧站。2000年,糧食部門改制,糧站私人承包,部分被…[詳細]
永安陳氏大宗祠
  位于永安市貢川鎮(zhèn)城南巫峽頭陳氏大宗祠是明代宮殿式建筑物,依山傍水,風(fēng)景秀麗,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聞名遐邇的旅游觀光景點之一。其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是陳氏入閩始祖唐中丞搽陳雍的紀念祠,清代康熙、光緒年重修。宗祠坐西朝東,現(xiàn)存一進門樓和二進正廳,造型古樸典雅,結(jié)構(gòu)厚實,木雕、石雕、磚雕工藝精湛。正廳面闊五間,進深五間,為抬梁和穿斗結(jié)構(gòu),中堂有神臺,設(shè)五個神龕,分別崇祀唐代入閩始祖陳雍和宋代陳瓘、陳淵等人。歇山式門樓正中,“陳氏大宗祠”五個大字遒勁有力;大門兩側(cè),石獅雄踞;二進石華表上世承天寵大字描金;焚紙寶庫、花木草坪及兩邊廂房布局有序;追遠堂內(nèi)肅穆高雅,狀元及第、探花及…[詳細]
光明余氏宗祠(光明區(qū)蘇維埃政府舊址)
  光明余氏宗祠年代:清座落地點:將樂縣光明鄉(xiāng)光明村簡介:元、明時期始建,屢有維修,現(xiàn)存建筑保留清后期風(fēng)格。坐西南朝東北,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積約192.5平方米。主廳面闊三間,進深六柱帶前廊,前廊卷棚頂;內(nèi)檐使用大額枋,抬梁減前金柱及中柱。附屬文物有左側(cè)的余氏祖墓。1931年6月8日,盤踞在將樂、泰寧和邵武一帶的最大股匪首羅鴻標,帶領(lǐng)500多名匪徒,冒充紅軍隊伍,在邵武縣城大肆劫掠商店、--燒殺3天后,擄走漢美中學(xué)100多名女學(xué)生及大量金銀財寶。該匪幫途經(jīng)安仁、萬安等地后,于23日竄到將樂縣光明鄉(xiāng)境內(nèi)。紅3軍團第6師政委彭雪楓命令紅8團一部和紅7團兩面夾攻,把羅匪分別包圍在光明鄉(xiāng)余氏祠堂和附近的…[詳細]
盧金峰墓(含盧氏宗祠)
  盧金峰墓建于明嘉靖間(1522-1566),有墓和享堂組成,占地面積近1000平方米,是瑞安現(xiàn)存的最大古墓。墳?zāi)股舷路治鍓,下三壇是拜臺,逐壇依著山坡坡度建造,均用刨面白石鋪設(shè),并向上逐壇遞減寬度。每壇兩側(cè)均置踏跺三級,最后一壇有踏跺五級。各壇兩側(cè)都建青石屏風(fēng)墻,墻壁上有浮雕、上面設(shè)置屋頂,蓋著青石雕成的瓦。第二壇前有青石欄桿,配以精美的青石雕荷葉荷花狀作為支柱,踏跺三級。第四壇正中立墓碑一方,上陰刻“金峰盧公墓”五字,上置荷葉狀碑蓋,碑前地坦成龜背狀隆起封堆。第五壇后面是神龕牌樓,五間,通高2.40米。明間檐柱方形,高1.37米,上置坐斗,下有石礎(chǔ),臺基高0.70米。明間檐柱上架額枋,前浮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