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文昌閣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文昌閣篇

揚州文昌閣
  導游文昌閣不僅是著名古建筑,也是揚州城市的重要地標。閣高24.25米,八角三級磚木結構建筑。閣的底層四面辟有拱門,與街道相通。第二三兩層四周虛窗,登樓四眺,遠近街景,盡收眼底。每于節(jié)慶之夜,閣上彩燈輝耀街衢,為揚州鬧市的一處佳景。位于文昌路和汶河路交叉處,建于明代萬歷年間,因是揚州府學的魁星樓,故名“文昌閣”。這里一帶是揚州最熱鬧的地方,晚上也燈火輝煌。汶河路和文昌路交匯于文昌閣,文昌閣往北一站路是四望亭,四望亭西的四望亭路是揚州出名的美食街。交通公交4、5、6、16、17、18、27、29、30、32、33、55(晚)、66(晚)、303、315路可抵達,另外鎮(zhèn)揚城際公交為揚州平山堂發(fā)往鎮(zhèn)江…[詳細]
普寧文昌閣
  普寧文昌閣位于普寧市洪陽鎮(zhèn)。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知縣羅秉琦倡捐興建。同治壬申(1872年)潮州總兵方耀偕知縣張璇主持重修。坐北朝南,三進二天井,面闊13.97米、深57.6米。紅磚鋪地,梭形大石柱,中廳為抬梁式木結構梁架。后進為二層,高8.2米。乾隆《普寧縣志·建署》載:“分司公館在城隍廟東即文昌閣,康熙六十年知縣羅秉琦倡捐建蓋。前為廠堂,門廊峻整;后為高閣,上祀文昌神像,其下為燕寢室。計三進共九間,凡使節(jié)經臨,皆駐于此!逼諏幬牟w是清代抗英禁毒、虎門銷煙欽差大臣林則徐病逝舊址,在全市、全省、全國乃至國外知名度都很高。也是普寧市文物保護單位,揭陽市、普寧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國近代偉大…[詳細]
溪口文昌閣
  文昌閣初建于清雍正九年,因閣內供奉首奎星,故又名“奎閣”,有“奎閣凌霄”之稱,是清代溪口十景之一。1924年清明,蔣介石回鄉(xiāng)掃墓,見其破敗不堪,出資請他的哥哥蔣介卿召集民工拆除重建,次年完工后建成了一座飛檐翹角的兩層樓閣式建筑,面積500平方米。蔣介石把它取名為“樂亭”并作《武嶺樂亭記》來描述其美景。1927年12月,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后每到溪口,常在此小住,成了他們的私人別墅。文昌閣一樓為會客室,二樓是蔣介石、宋美齡的臥室和起居室。西安事變后的1937年1月13日張學良將軍被送到溪口軟禁,最先的落腳點也是文昌閣,住了10天后才移送到雪竇山。1939年12月12日,六架日軍侵華戰(zhàn)機轟炸溪口,文…[詳細]
永州文昌閣
  文昌閣位于冷水灘城區(qū)湘江西岸的懸崖上,建成于明嘉靖十一年,原有財神殿、文昌殿、觀音堂、洞賓樓等建筑群,總面積500平方米。現(xiàn)僅存觀音堂,其余殿樓,不知毀于何年。據(jù)《零陵縣志》載:文昌閣前,有磚砌牌坊,-“文昌閣”三個字。坊前石階五級,兩側襯以云龍浮雕。財神殿中供趙公元帥騎虎巨像,右手執(zhí)金鞭,左手握元寶,形象威武雄壯。文昌閣二樓塑有文昌帝君之像,圓形樓頂上繪有太極圖案。帝君像前,立魁執(zhí)筆點斗。供桌中央有:“至圣先師孔子神位”。神龕兩旁有對聯(lián):“為士大夫十七世,作帝王師億萬年”。循文昌閣左廊至觀音堂,堂前有匾,題“一片婆心”四個字。堂內塑有木刻觀音大士像,兩側有對聯(lián):“好子向積善人家送去,化身從普…[詳細]
環(huán)縣文昌閣
  文昌閣景區(qū)位于環(huán)縣縣城環(huán)江西岸,是一處集文化游、宗教游、生態(tài)游為一體的旅游景區(qū)。規(guī)劃總面積1200畝,主要景點有環(huán)江翼龍雕塑、步云橋、橋西廣場、文昌閣、鐘樓、鼓樓、狀元橋、硯池、任養(yǎng)亭、潤物亭等,總投資4000萬元。文昌閣是景區(qū)內標志性景觀,它矗立在縣城西山之巔,通高36.9米,是全國最高、西北最大的文昌閣。其風格為仿明清建筑,明三暗五層,四方十六柱,青瓦紅墻,斗拱上翹,檐牙高啄,雕梁畫棟。閣內供俸玉皇上帝、南斗六郎、北斗七星、金童玉女、紅黑二天蓬、四大天王、文昌帝君、大成至圣先師文宣王孔子,魁星、天師、天聾、地啞等道教神袛,凡存志正直的虔誠信仕敬香叩拜,有求必應。攀登高閣頂層觀光:山岳丘陵一…[詳細]
惠來文昌閣
  文昌閣文昌閣塔位于惠來縣城之南,初建于明嘉靖年間,清順治時毀于火災,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知縣張秉政修閣,移北向南。乾隆二年(1737年)知縣楊宗秉于閣前祠原地建文昌閣塔三層,額曰“奎光閣”。此塔為風水塔,屬古代磚石結構,貝灰夯筑,狀為三層八角形,密檐式塔檐,高23米,每層皆有石柱支架,外有欄桿,內有旋梯可上;藻井上繪有八卦圖。第三層北門上刻有清知府周碩勛“巢鳳凌云”楷書。登塔遠眺,海光山色,盡收眼底。1988年,縣政府于塔周劃地百畝,營建綜合型娛樂場所,命名為“葵陽公園”,古老的文昌閣塔修葺一新,閣塔前仿建了昔年的文明書院,展出文物、古董,兩側為革命歷史展覽館。公園內游亭小閣分設而立,盆…[詳細]
肇慶文昌閣
  文昌閣在廣東肇慶市端州區(qū)朝陽路東側閱江樓旁邊。又名奎星閣、奎光閣。始建年代不詳,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建,嘉慶七年(1802)重修,增建齋舍并改稱“文昌閣”。道光、咸豐、同治年間曾多次修繕! ≡撻w為平面六角形,磚木構筑的三層樓閣式建筑,總高15米。每層均有瓦檐,由下而上逐層縮小,六角攢尖頂,黃釉陶質葫蘆形塔剎。底層南面開一門,門上方鑲嵌“文昌閣”漢白玉石匾額,墻高4.6米,東南面和西南面各開一長方形的窗。第二層墻高4.03米,南面開一拱窗,東南面和西南面也有一個長方形的窗。第三層,墻高3.74米,南面開一圓窗,窗上端鑲嵌“奎光”漢白玉石匾,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均開一長方形窗。整座建筑…[詳細]
贛縣文昌閣
  贛縣文昌閣位于江西省贛江源頭、貢江北岸、贛縣縣城南部、贛南客家名人公園西段,占地1032平方米,建筑面積2696.62平方米。0外觀三層,一層設副階周匝,二層出檐設四出抱廈,三層為重檐十字脊,最高處為寶頂頂部,閣身高39米,臺基高7.36米,0總高46.36米。該閣為平面正方形設計,閣內共五層,其一至二層設有暗層。該閣于2009年10月2日動工興建,整個工程采用仿古建筑材料,運用傳統(tǒng)建筑工藝、結合現(xiàn)代建筑技術進行建設,內部為框架結構,外觀為仿宋木結構,頗具宋閣韻味,唐樓遺風。該閣是充分展現(xiàn)贛縣歷史文化的經典建筑,也是贛縣、贛州市民和國內外游客休閑觀光、登高望眺、吟詩高歌的重要場所。它的建成對于…[詳細]
張家口文昌閣
  張家口文昌閣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間(1618年),距今已有390余年的歷史。在文昌閣下的“四門洞”辟了鼓樓東、西、南、北四條街。文昌閣內供奉文曲星,又稱“文星”,主宰功名、祿位的神。元朝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將梓潼帝君加封為“輔文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稱“文昌帝君”。文昌閣是現(xiàn)存明代重要標志性建筑。為正方形,座北朝南,臺基為石條加磚砌成。南北長14,50米,東西寬14,57米,面積211,26平方米。原臺基高8米,由于臺基下墊高,現(xiàn)為7,2米。門洞中心為穹窿頂,上有陰刻八卦石為上心。墩臺四門上方嵌刻有紅色大字,南曰:文昌閣;北曰:鍾樓;東曰:鼓樓;西曰:“山樓”。鐘鼓二樓及旗桿早年拆毀,…[詳細]
余姚文昌閣
  文昌閣位于余姚城區(qū)龍泉山南山腰。初建于明萬歷年間,F(xiàn)存建筑系清同治元年(1862)傾圮后于光緒十九年(1893)由鄉(xiāng)人集資重建,至今完整。文昌閣坐北朝南,重檐,東西兩側筑馬頭山墻,總占地面積達3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50平方米。分三開間,通面闊8,45米,通進深9米。明間梁架為抬梁式,次間為穿斗式,用五柱,八檁。殿前有船棚頂軒廊,廊枋雕刻精細傳神,重檐飛椽,用材較大。地面石板錯縫鋪砌,屋面小青瓦覆蓋,置勾頭滴水。文昌閣東側另有附屬建筑,為三開間硬山平房。通面闊9.05米,通進深7.15米。梁架結構為穿斗式,用五柱,八檁。用材較小,裝飾素雅。文昌閣系古代讀書人祭祀掌管科舉功名的文昌菩薩的場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