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臺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臺篇

楊太尉殿古戲臺
  楊太尉殿位于羅村自然村中羅村東面,系上虞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太尉殿是宋朝百姓為紀念楊八姐智破強盜保一方平安而建造,嘉慶19年擴大,在乾隆、道光、民國曾多次修葺。它坐北朝南,由門廳、戲臺、正殿及兩邊的看樓組成。門廳及正殿為三開間抬梁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殿內(nèi)供奉著一尊楊太尉的塑像。門廳南為古戲臺,即有名的萬年臺,基高135厘米,臺面寬496厘米,進深474厘米,單檐歇山式屋頂,有藻井,飛檐陡翹;臺前的兩根石望柱柱頭分別雕成獅子托繡球和母獅撫小獅,栩栩如生;雀替精雕細刻,玲瓏剔透。戲臺東西兩旁輔以兩層樓的看樓各5間,其前半部分為觀戲賞景的看臺,后半部分為賓客休息室。楊太尉殿的出名就在于戲臺上的藻井,長塘人皆…[詳細]
臺灣會館
  “臺灣會館”史稱“全臺會館”,坐落于北京市東城區(qū)大-同,距離天安門廣場南端的正陽門約500米,建于1890年前后。臺灣會館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將科舉制度移植到臺灣,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開始,陸續(xù)有臺灣舉人到北京參加會試。為方便臺灣舉人來京參加考試和聯(lián)絡感情,1893年臺籍進士施士潔主持建立臺灣會館,1896年搬至大-同114號。民國時期,臺灣會館出租給商戶。1949年后,臺灣會館變成民居。1993年,臺灣會館恢復為紀念場所。1993年,臺灣會館得到修繕,1994年7月18日舉行揭幕儀式,會館重新成為在京臺胞交流聚會的活動場所。1996年舉辦了百年紀念活動。由于會館原面積狹小、交通不便、設…[詳細]
大城子釣魚臺水庫
  大城子釣魚臺水庫位于大城子河上游,美麗的雞冠山下。群山環(huán)抱,綠樹掩映,環(huán)境優(yōu)美。岸南邊依山建有一處歐式風格的旅游度假村,其建筑為白墻紅頂,錯落有致地排列在綠樹成蔭的山坡上。從山頂俯瞰,與清幽的水面相映成趣。釣魚臺水庫位于深山之中,水面平靜,映照出周圍群山秀美的倒影,富有詩情畫意。常有白鵝在水面上游來游去,捉魚嬉戲,悠閑自得。讓人不禁聯(lián)想起“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的著名詩句。有時還看到一兩個當?shù)貪O人,駕著輕快的小舟,熟練的撒網(wǎng)打魚,那悠閑的身姿,分明是一幅漁家的剪影。岸邊是成片的樹林,林中空氣清新,鳥鳴陣陣,林中有漁夫居住的簡陋小屋漁夫養(yǎng)的一條大黃狗臥在林陰里,雙眼微閉,雙耳在靜聽著周圍的響動…[詳細]
歌風臺
  歌風臺系沛縣重要景點之一,也是“古沛八景”之一。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的叛亂,回歸故里,置酒沛宮,邀家鄉(xiāng)父老歡宴,把酒話舊,感慨萬千酒酣興起,這位馬上歸來的開國皇帝、布衣英雄擊筑高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歌畢泣數(shù)行下”。一百二十名少年和而歌之,群情為之激昂,這就是文學史上著名的《大風歌》。此歌只有3句,卻字字金石,擲地有聲,其奮發(fā)有為之志,悲壯豪放,建功立業(yè)之心,氣勢磅礴,安邦憂國之慮,凝重深切?芍^壯懷激烈,感人肺腑!大風歌碑共存3塊。一塊漢碑,高一丈一尺,寬四尺四寸。字體渾圓虬勁,結(jié)構(gòu)勻稱優(yōu)美。據(jù)《沛縣志》和《徐州府志》記載,為東…[詳細]
青水古戲臺
  青水古戲臺建于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古戲臺建于22米長的永寧橋上,背后與“砥東亭”廟宇相毗鄰,建筑形狀別具一格。戲臺平面為矩形,長約38.5米,寬5米,高5米,歇山頂,具有古樸典雅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藝術風格?梢钥串屪迦说拇笄粦、儺面舞。每年農(nóng)歷的正月、三月、七月初一到十五,當?shù)氐拇笄粦驊虬嘧訒谶@里演出,鑼鼓從早敲到晚,鄉(xiāng)土氣息濃,熱鬧非凡。另外,青水畬族鄉(xiāng)龍頭村發(fā)展了“森林人家”農(nóng)家旅游項目,游客可以住農(nóng)家屋、吃農(nóng)家飯,干農(nóng)家活、享農(nóng)家樂,觀賞大腔戲、儺獅舞,唱畬鄉(xiāng)山歌、參加篝火晚會,體驗畬鄉(xiāng)民族風情![詳細]
修真觀戲臺
  修真觀對面隔著中心廣場是一個戲臺,它是修真觀的附屬建筑,最早建于清乾隆十四年,后遭到毀損,但這戲臺是1919年修繕以后就一直保存到今天,所以這里的人都稱其為古戲臺。現(xiàn)在戲臺前鑼鼓聲不斷,每天上午、下午逢整點都有演出,演出者是三個老人,其中兩位是夫妻,從烏鎮(zhèn)開放以來,長年都是他們兩個人在古戲臺演唱,唱的是當?shù)氐牡胤綉蚯型┼l(xiāng)花鼓戲,都是有地方方言演唱的,由于兩位老人年事已高,桐鄉(xiāng)花鼓戲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也將面對因失傳而永遠消失的局面。古戲臺正對面便是修真觀,它最早建于北宋年間,據(jù)說,咸平元年道士張洞明在此結(jié)廬修真得道,所以取名修真觀。與蘇州玄廟觀、濮院翔云觀并稱江南三大道觀。修真觀自建成至今,…[詳細]
濟南五峰山釣魚臺水庫
  長清五峰山風景區(qū)南2公里(釣魚臺水庫)(五峰山華氏生態(tài)莊園} 五峰山屬泰山山脈,與泰山、靈巖山并稱“魯中三山”。因這里有會仙、志仙、群仙、望仙、聚仙五個秀麗的山峰并列而得名。五峰環(huán)抱的綠樹濃蔭之中,宮、觀、亭、臺相互掩映,風景絕佳,人稱有八景,即青崖積翠、潤玉七峰、明泉早照、鳳山煙雨、滾栗朝霞、魚臺釣月、杏堤春曉、薛嶺牧樵,景景生輝,處處生情。這里群山綿延,山清水秀,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古時道教十分興盛,道觀規(guī)模宏大,故分南、北兩觀。北觀即“洞真觀”,觀內(nèi)碑石林立,宮觀殿宇數(shù)百間,主要有玉皇殿、真武殿、三元殿、清泠亭、石牌坊等。歷史上,宮觀殿宇幾遭戰(zhàn)火破壞,現(xiàn)尚存歷代碑碣百余塊,尤以“崔先生…[詳細]
太白書臺
  在宿松縣城南1.5公里處有一座小山,名曰南臺山。小山不高,卻因有紀念詩仙李白的“太白書臺”而遠近聞名。宿松歷史上最有名的縣官,當屬閭丘縣長,他因收留落難中的詩仙李白而名傳千古。據(jù)《宿松縣志》記載:閭丘是以行者的身份來宿松任縣令的,當時正值“安史之亂”的時期,江淮一帶,民不聊生。閭丘到任后,為官清正,順應民心,講休養(yǎng)生息之道,使縣民紛紛從外地回歸務農(nóng),宿松得以大治。唐至德二年,永王李璘舉兵向唐肅宗奪權(quán)失敗,李白被株連入獄,幸得郭子儀、崔渙、宋若思等人營救出獄。李白出獄后四顧茫茫,無處安身,宿松縣令閭丘愛慕其詩才,冒著風險主動將其迎至宿松避難。李白來宿松后當即住在閭丘下榻的南臺山南臺寺。為了盛情款…[詳細]
神木天臺山
  天臺山在神木縣境賀家川鎮(zhèn)東男方向距縣城65公里。山高險峻,巍峨挺拔。黃河和窘野河從東西兩側(cè)依山流河。山水相映,景色壯觀。天臺山廟群主要分布在前山與后山兩處。前山為崇峰寺,后山為天臺諸神殿,兩山南北相望,互為呼應,云蒸霞蔚,勢若龍騰。崇峰寺創(chuàng)始于北魏元宏太和年間,天臺諸神殿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間。后經(jīng)歷代增置修茸,漸成宏大規(guī)模,是歷史悠久享譽塞上一方宗教圣地。天臺山不僅有美麗的神奇的傳說,而且有志士仁人英勇斗爭的革命故事。1963年春,劉志丹率紅二十八軍東渡黃河時,就駐扎在天臺山寢宮殿,勝利地指揮了攻占山西羅口的戰(zhàn)斗,給天臺山留下不朽的史話?谷諔(zhàn)爭時期,抗日名將賀龍、關向應以及國際友人白求恩等曾等…[詳細]
魯隱公觀魚臺
  魯隱公觀魚臺位于魚臺縣張黃鎮(zhèn)武臺村西。是春秋時期棠邑治所。公元前718年(春秋隱公五年),魯隱公在武棠亭觀魚,F(xiàn)遺址面積1.2公頃,南北長125米,東西寬96米,高3米。土層為黑花土、灰土、黑淤土。出土文物有鬲足、鼎腿及粗、細繩紋陶器片等。北部斷崖處,曾出土商代石器;西北部頂至1.5米處,曾挖出石匣墓,墓中有漢代陶器和漢畫像石。1985年4月17日,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6月20日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亭內(nèi)有超化寺,座落于武棠亭遺址頂端。始建于864年(唐咸通五年)。經(jīng)多年雨水沖刷和人為破壞,面積縮小近三分之一。2006年重修伽藍殿,八月十八日正式恢復佛教活動,香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