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墓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墓篇

張世卿壁畫墓
  張世卿壁畫墓,位于河北張家口宣化區(qū)下八里村北一里許的坡崗上。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壁畫墓營建于遼天祚帝天慶六年(1116年),墓主人為張世卿,系漢人,向朝廷進粟2500云騎尉。壁畫色彩鮮艷,筆法流暢,線條、-都十分重要的價值。宣化遼墓壁畫中,人物形象及服飾有漢人也有契丹人,反映出明顯的契丹、漢族兩種習俗并存交融的地方特色。墓群的文化內(nèi)涵非常豐富,它不愧為遼代歷史畫卷,不愧為地下藝術畫廊。這座遼墓前后兩室的白灰墻壁上全是壁畫,總面積有86平方米,主要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場面,壁畫色彩鮮艷,筆法流暢,線條、-都十分重要的價值。比壁畫更為珍貴的是墓的后室穹窿頂部的彩色星圖,這幅彩色星圖既有中國的二十八宿星…[詳細]
袁臺子墓
  袁臺子墓位于遼寧省朝陽市十二臺營子鄉(xiāng)袁臺子村內(nèi),發(fā)掘于1982年,現(xiàn)已被原地封存保護。墓0土了大量陶器、釉陶器、銅釜、銅魁及馬具等珍貴文物。墓室石壁表面涂一層黃草泥,上面又抹一層白灰面,以紅、黃、綠、赭、黑等色繪制壁畫。墓室門內(nèi)立柱內(nèi)面畫門吏,東西相對。前室右龕內(nèi)畫主人像,坐于帳下方榻之上,左右方屏后各立侍女。在主人圖前面的南壁上,畫東西并列四女像,面對主人。西壁前部,上畫奉食圖,下畫四神中的白虎及朱雀。西壁龕頂部畫牛耕圖。西壁后部畫庭院圖。北壁東部畫屠宰圖。北壁龕上部畫玄武圖。東壁前部畫狩獵圖。東壁北部畫膳食圖。東壁龕上部畫車騎圖。其他還有畫于耳室壁面及墓頂?shù)忍幍姆驄D圖、馬圖、甲士騎馬圖,以…[詳細]
芳荑洞百濟古墓群
  芳荑洞百濟古墓群坐落在首爾松坡區(qū)芳荑洞,總共有8座墓地,據(jù)推算是三國之一的百濟在定都漢江流域時期(公元前18~475年)修建的。古墓于1971年首次發(fā)現(xiàn),1983年至1988年進行了修復,建成了今天的古墓公園。雖然古墓內(nèi)的遺物早已所剩無幾,但游客依然可以在這里了解到韓國古墓的構造及形態(tài)。芳荑洞百濟古墓為橫穴式石室墓結構,先在四面砌起石墻,修建安放遺體的玄室,然后在一側開辟一條與外界連通的小路,最后在上面用土覆蓋而成。這種橫穴式石室墓結構與在日本北九州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石室墓結構非常相似,說明百濟的墓地技術曾傳入過日本。芳荑洞百濟古墓群既是一處歷史遺跡,又是一座古墓公園。古墓之間開辟出很多小路,供游客參…[詳細]
城關墓葬群
  城關墓葬群年代:戰(zhàn)國、漢、唐、遼、金、元、明、清地址:薊縣城關鎮(zhèn)類別:古墓葬小毛莊墓群,城關鎮(zhèn)小毛莊,原有封土數(shù)座,最高者3余米,已平毀。地面暴露有較多繩紋磚碎塊和泥質(zhì)灰陶片。1991年發(fā)掘60余座,面積約1000平方米,有豎穴土坑墓和磚室墓兩種,出土有陶罐、甕、盒、壺、耳杯和五株錢等。2002年第二次考古發(fā)掘,面積43154平方米,發(fā)掘漢代至明清時期墓葬94座。79座漢墓,以單室土坑豎穴為主,出土了彩繪陶和青銅器,在以往的漢墓發(fā)掘中很少見到。2004年第三次考古發(fā)掘,共發(fā)現(xiàn)7座古代墓葬,東漢磚石混合結構畫像石墓即是其中的一座,為天津地區(qū)首次發(fā)現(xiàn)。該墓南北全長22.8米,墓室東西最寬處8.6米…[詳細]
黃淳耀墓
  黃淳耀墓又名“二黃先生墓”。為明末殉節(jié)的抗清志士黃淳耀黃淵耀昆仲墓葬。原墓建于清順治五年(1648年),坐落在今鹽鐵塘西方泰水產(chǎn)村東南隅,墓地0.64公頃。1962年9月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68年8月被夷為平地。1986年,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會同嘉定區(qū)人民政府決定易地重建墓址在原址東側,按原墓式樣重建黃淳耀墓。1990年,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撥款12萬元,方泰鄉(xiāng)人民政府撥地0.17公頃,是年8月開工,12月25日竣工。原上海圖書館名譽館長顧延龍手書“二黃先生墓”鐫于墓前石牌坊正面,其背鐫“陶庵留碧”4字,系復制前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吳玉章手跡。墓碑亦為顧延龍手跡。碑刻——明黃淳耀事略碑高72厘…[詳細]
林散之墓
  林散之墓位于馬鞍山市雨山區(qū)采石街道牛渚社區(qū)采石風景區(qū)林散之藝術館內(nèi),采石風景區(qū)大門右側約80米處。1989年林散之先生辭世后,與其妻合葬于馬鞍山市采石鎮(zhèn)的小九華山。1996年馬鞍山市政府投資將林散之夫婦合葬墓遷入采石風景區(qū)林散之藝術館內(nèi)的“江上草堂”之左,建成墓園。墓園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中間是林散之先生和夫人盛德粹的合葬墓,墓體用黑色花崗巖砌成,墓形為印章樣式,正面刻有啟功先生書寫的“林散之先生之墓”碑,背面刻有墓記。墓園最高處用花崗巖砌成半弧形照壁,趙樸初先生在上面題寫了挽詞“雄筆映千古,巨川非一源”。墓園在建造時保存了原有的名木古樹,依地就勢,階梯布局,顯得十分自然而不失莊重,F(xiàn)該墓…[詳細]
安金藏墓
  安金藏墓位于永壽縣監(jiān)軍鎮(zhèn)永安村。該墓豎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陜西巡撫畢沅所書“唐代國公安金藏墓”碑石一通。1986年被公布為陜西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豎立署名永壽縣人民政府文物保護標志碑一塊,并對該墓藏劃定了保護范圍,建立了保護組織和科學記錄檔案。安金藏唐京兆人,初為太常工人。則天稱制,睿宗號為皇嗣,少府監(jiān)裝匪躬,內(nèi)待范云仙以私謁皇嗣腰斬,太子被軟禁。唯有安金藏等工人能在左右,有人在武則天跟前誣告皇嗣潛有異謀者,乃令酷吏來俊臣刑訊逼供,左右不勝楚毒,皆欲自誣,唯有安金藏慷慨陳辭:“若不信金藏之言,請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即引佩刀自剖其胸,五藏迸出,流血遍地,氣絕而撲。則天聞之,遣醫(yī)人卻…[詳細]
春墓崗
  戰(zhàn)國時楚國令尹春申君的墓地,位于曹縣城西北10公里,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春申君,姓黃名歇,楚國令尹,與齊孟嘗君、魏信陵君、趙平原君并稱戰(zhàn)國四公子。黃歇多才多藝、能言善辯。任左徒時奉命出使秦國,唆使秦昭王打消攻楚念頭,并與楚國結盟。公元前272年,他隨太子熊完入秦為人質(zhì),在咸陽居住九年;楚頃襄王病重,為使太子歸國繼位,黃歇將太子裝扮成楚國使者的車夫,回到楚國,他只身留在秦國,后在秦應侯范睢幫助下回到楚國。公元前262年,太子熊完即位,任命他為令尹,封為春申君,領淮北十二縣(今山東西部皆屬之,曹縣時為蒙縣也在其中)。從此,黃歇在楚國擔任令尹二十余年,為楚國的政權鞏固和繁榮富強作出很大貢獻…[詳細]
活死人墓
  “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俠侶絕跡江湖”,看過金庸武俠小說的人對活死人墓一定不會陌生。在《神雕俠侶》中,這里是小龍女的主要活動場所,也是小龍女與楊過相識、相戀、隱居之處,可謂他們愛情的見證所在。而事實上,活死人墓是全真道祖師王重陽修道練功的地方;钏廊四刮挥谖靼彩袇^(qū)西南40公里處,距重陽宮還有4、5里路程的成道宮中。王重陽抗金失敗后,掘地穴居,稱之“活死人墓”,以方牌掛其上,書云:“王害瘋靈位”。他曾在這里居住了兩年,還寫了一首《活死人墓贈寧伯功》的七絕詩,詩中寫道“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墓中閑寂真虛靜,隔斷凡間世上塵”,描繪他在活死人墓中-的特殊方式。如今這里保留著當年的墓堆,前面有…[詳細]
共姬墓
  【共姬墓(皇姑墓)】位于淮北發(fā)電廠內(nèi)的王姬山南坡。此墓覆土成阜。儼如崗巒,墓地周長324米,坡高60米,占地面積10余畝,其墳下有:“周宋共姬之神道”和“宋共姬墓”碑!0”初期被砸壞,今無存。墓室的外廓南墻、西墻和部分東墻曾被挖開取石,在距墓室南34米的土層中發(fā)現(xiàn)一道東西方向12米長的1米見方的大石砌。在該墓已出土的墓石上發(fā)現(xiàn)有帶字的墓石數(shù)十塊,書體均系隸書。從墓葬結構及墓字石的書體考證此墓為漢代大型墓葬,并非共姬墓,但也可能為疊墓,上為漢墓、下為共姬墓。1966年發(fā)現(xiàn)帶有“呂朱筆”、“看皿宋石”、“山陽玉敬”等墓字石5塊。1968年2月14~16日發(fā)現(xiàn)有“國王季”、“山陽”、“梧李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