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建筑群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古建筑群篇

盡遠村古建筑群
  盡遠村古建筑群地址:懷化市鶴城區(qū)蘆坪鄉(xiāng)時代:明~清鶴城區(qū)蘆坪鄉(xiāng)盡遠村距離懷化城區(qū)約21公里,縣、鄉(xiāng)兩及公路貫穿其中,交通便利。盡遠村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歷史凝重,文化底蘊深厚。村內有50年以上的古樹20余棵,整個古村形成山抱水環(huán),山水相依,古村如珠,山水如手,遠遠望去有如佛手握珠之狀,此為古代風水學中的佳地,秀美之極,自古以來,文風鼎盛,素有“書鄉(xiāng)”之美譽。村內規(guī)范宏大的明清建筑;有數不清的歷史文物,這無不隱含了藎源人的智慧,折射出精深博大的古村文化風采,更記錄著這塊土地的滄桑歲月。倆母園、荷花池、行義小學等古跡尚在,陳祖虞藏寶、吳三桂冶駐兵、岳王神佑民救人等傳說令人心神向往。該建筑群始件建于明末清…[詳細]
新光古建筑群
  新光古建筑群位于浦江縣虞宅鄉(xiāng)新光村,年代為清。很多人把新光村稱作江南的喬家大院,一來是因為始遷祖朱可賓是清朝的傳奇婺商,二來是村中靈巖莊園氣派恢弘。新光村始祖朱照北宋年間為婺州通判,退休后定居浦江縣城西街,第十三世祖朱勝于洪武二年(1369)遷居茜溪五沙畈上宅(現智豐村,俗稱朱宅舊屋)。第廿三世祖朱可賓(號靈巖)于1740年前后在應家畈(現新光村,朱宅新屋)開始建造新宅靈巖莊園。嘉慶年間,朱可賓的后輩朱舍鋼對靈巖莊園又進行了擴建。新光村古建筑群的主體便是朱可賓族人聚居的家族莊園。靈巖莊園的主體建筑群呈“井”字形布局,以家廳詒穀堂為中心,兩側布置的是朱可賓的宅第,再往外則分布著他四個兒子的生活起…[詳細]
鳳城鳳凰山古建筑群
  鳳凰山古建筑群斗姥宮奉祀的是眾星之母中天梵炁斗姥元君,俗稱斗姥或斗姆。斗,即星斗。姥、姆皆指老婦人,斗姥,即是眾星斗的母親。一般寺院或宮觀中的女性神像模樣一般都很清秀、慈祥。但斗姥的形象卻很特別,不僅威嚴,而且奇怪。她的頭部四面有臉,每張臉上都有三只眼睛,其中多出的一只生在額頭上,與王靈官或馬王爺長相相似;四張臉的各面分別有一個身子和兩只胳膊,加起來共有八只胳膊!鞍酥皇帧奔从纱说妹。民國10年《鳳城縣志》載:“斗姥宮在(鳳凰山)半山間,行人緣石崖徑,狹甚險絕。旁有老松一株,根自石縫出,護若闌,因險而夷。每值新秋,一壑清煙,半林黃葉,疏鐘遲遲送響,寒泉汩汩聞聲。臨深領略,興味悠然。”碧霞宮俗稱…[詳細]
木蘭山古建筑群
  木蘭山古建筑群木蘭山古建筑群位于武漢市黃陂區(qū)長嶺鎮(zhèn)木蘭山。木蘭山古稱明山,后易名青獅嶺,因“木蘭從軍”故事更今名。歷宋、明、清三代,先后啟建七宮八觀三十六殿龐大建筑組群,F存玉皇閣、玉皇閣牌坊、金頂牌坊、唐木蘭將軍坊等。一九二七年底,黃麻起義突圍部隊在玉皇閣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七軍。木蘭山古建筑作為“木蘭”將軍的紀念性建筑組群,對于研究“木蘭”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第五批)黃陂區(qū)木蘭山建于1609年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傳說巾幗英雄朱木蘭曾在山下居住,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在山上建寺紀念,山亦更名木蘭山。山上建筑采用干砌的方法,依山就勢,建有七宮八觀三十六殿,形成規(guī)模宏大的宗教建…[詳細]
考溪古建筑群
  考溪古建筑群(考溪村南路亭、汪貴香宅、胡天香宅)位于板橋頭鄉(xiāng)考溪村,其中考溪村南路亭及汪貴香宅、胡天香宅保存較好,對研究考溪紅色革命歷史很有價值?枷迥下吠ぷ溆诳枷宕逦玻背,東西走向,粉墻黛瓦,人字頂,單間建筑,占地面積22平方米,建于清末,2015年進行了整體修繕,保存現狀良好,歷史價值較高。1933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主力部隊戰(zhàn)略轉移,留下部分骨干黨員繼續(xù)在皖南一帶發(fā)展地下組織。舒夢熊來到考溪村一帶開展革命工作,考溪村南路亭作為一個秘密聯絡點,地下黨同志在此接收、傳遞革命信息。汪貴香宅坐落于考溪村村中央,坐北朝南,一進三開間,二層樓房,樓層間高2米,硬山屋頂,三合土地坪…[詳細]
西村坊古建筑群
  西村坊古民居坐落在湖南省新寧縣一渡水西村坊村,該建筑群由廩生李昌富在清嘉慶年間創(chuàng)修,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全部竣工。分住宅、宗祠、會館三大部分,總建筑面積達6218平方米。宗祠和會館分別毀于1985年和1993年.現存住宅部分,面積為3168平方米.西村坊距今當有300余年歷史了。這是一個古老神秘而富有江南文化氣息的院落。住宅群坐東北朝西南,主體三縱三橫排列,組成九座風格各異,既統一又相對獨立的四合合院落.各庭院之間相距為2米,用青一色鵝卵石鋪成的梅花圖案形的防滑路面作為通道,且與水溝縱橫交錯,建筑布局十分規(guī)整,井然有序。建筑群雄偉古樸,座座飛檐翹角,畫卉雕花,每座庭院外為卵石白粉花墻,內…[詳細]
諾爾古建筑群
  諾爾古建筑群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旗多倫縣城多倫淖爾鎮(zhèn)會館前街。古街區(qū)府前路南,前牛市街、馬市、東盛街、興隆巷一帶清代建筑古色古香。興隆巷的裕和永銅鋪原是清代多倫四大銅鋪之一,專營鑄造銅佛,四合院有房四十余間,現存臨街向東鋪面,占地80平方米,面闊三間,磚木結構,卷棚硬山頂,券拱形門窗。聚興長鋪原為山西艾、常二姓老板旅蒙在多倫的最大的商號,原四合院有房三十余間,現存臨街向西鋪面,占地65平方米,面闊三間,亦為磚木結構,磚券拱形門窗,飾有雕花。附近多倫照相館舊址原是鎮(zhèn)集內的八大商號之一,臨街向西,占地104平方米,二層樓閣式建筑,硬山瓦頂,底層面闊五間,帶前檐廊。街區(qū)內山西會館又稱伏魔宮,是清…[詳細]
九溪衛(wèi)城及江埡古建筑群
  九溪衛(wèi)城位于今慈利江埡鎮(zhèn)九溪村。明洪武23年設九溪衛(wèi),同年筑城。清康熙時,迭修完善。陳宗瀛《九溪衛(wèi)志》載:“衛(wèi)城筑于宋索口寨遺基之上,周九里十三步,高丈八尺,門四,皆有樓。北門外濠塹四百八十丈,東西南三門以溇水為濠”。今衛(wèi)城殘存南北兩門及部分明代房屋建筑,北城墻及其濠溝大部尚存。九溪古為“索口市”后因土家族、苗族聚居,宋設口索口寨,立柵為城,依山傍水。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在九溪設衛(wèi)建城。城墻用石塊磚頭疊就周九里十三步,高丈八尺,門四皆有樓,(東“朝天門”,南“迎熏門”,北“拱極門”,西“鎮(zhèn)邊門”),北門濠塹四百八十丈,東西南三門,以溇水為濠”。城似弓箭形。衛(wèi)署設北門八寶街,住行政長…[詳細]
寶蓋古建筑群
  寶蓋,據載,宋末年間,衡陽知府廖漢依途經此地,見山水宜人,環(huán)境優(yōu)雅,便筑舍定居,時值兵革之變,建七層高樓,后稱保家樓,因資源豐富,又傳為寶蓋樓,寶蓋因此而得名。現寶蓋鎮(zhèn)系原寶蓋鄉(xiāng)與樟樹腳鄉(xiāng)合并而成,轄3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4.68萬人,總面積176.5平方公里。位于衡陽市區(qū)東南約45公里處,東界安仁縣,西接冠市鎮(zhèn),南毗耒陽市,北鄰衡東縣,距京珠高速公路13公里,距江口鳥洲12公里,故有“一雞叫四縣”之說。在寶蓋樓內游覽,你會發(fā)現這里的家家戶戶都沒有上鎖,你可以到任何人的家里去,每一個見到你的居民,都會給你一個友善的笑臉,這足可證明寶蓋人的善良與樸實。在這里,也同我在其他鄉(xiāng)鎮(zhèn)看到的一樣,…[詳細]
潘周家古建筑群
  潘周家古建筑群位于浦江縣檀溪鎮(zhèn),年代為明、清。潘周家村,其實是兩個村,一個叫潘家,一個叫周家。由于兩個村莊已經連在一起,所以有了潘周家村的合稱。據家譜資料記載,周家是宋朝時從杭州遷來,距今已有770多年。潘家是明朝時從古徽州遷來,已有410余年歷史。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潘周家村現已有500來戶人家。潘周家村位于浦江和桐廬臨交界的北部山區(qū)。令人稱奇的是,此地卻平生一塊山間平原,視線開闊。當地農民稱之為“大坪洋”,文人們則喜稱為“盤州”,因為四周皆山、環(huán)抱如盤。有一條不大的溪,叫壸源江,流經該村。正是這片肥沃的土地,使得潘周家村留下大片宏偉的明清古建筑群。潘周家村的古建筑群全部是廳堂式建筑,一般以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