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閣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閣篇

惠來文昌閣
  文昌閣文昌閣塔位于惠來縣城之南,初建于明嘉靖年間,清順治時毀于火災,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知縣張秉政修閣,移北向南。乾隆二年(1737年)知縣楊宗秉于閣前祠原地建文昌閣塔三層,額曰“奎光閣”。此塔為風水塔,屬古代磚石結構,貝灰夯筑,狀為三層八角形,密檐式塔檐,高23米,每層皆有石柱支架,外有欄桿,內有旋梯可上;藻井上繪有八卦圖。第三層北門上刻有清知府周碩勛“巢鳳凌云”楷書。登塔遠眺,海光山色,盡收眼底。1988年,縣政府于塔周劃地百畝,營建綜合型娛樂場所,命名為“葵陽公園”,古老的文昌閣塔修葺一新,閣塔前仿建了昔年的文明書院,展出文物、古董,兩側為革命歷史展覽館。公園內游亭小閣分設而立,盆…[詳細]
南閣祭酒祠
  南閣祭酒祠:南閣祭酒祠也稱許慎祭酒祠,位于郾城古城內東北隅。公元83年,許慎舉孝廉,入京為南閣祭酒,因此,后人為紀念許慎而建的祠堂稱南閣祭酒祠。該祠原占地三畝三分,坐北朝南,建大門三間,過廳五間,享堂五間,東西廊坊各三間,均為鳳閣出廈。大門上掛“許南閣祠”橫匾,門內有影壁,門外有石橋,即“一步三孔橋”。橋南有照壁。祠內享堂為許南閣祠主體建筑,內供“漢先儒許慎之位”木柱,上懸“五經無雙”金字匾額。四壁裝有用紫檀木雕刻的《說文解字》五百四十字序目。另外,又于“享堂之東,度隙地,撥景文書院款建屋數(shù)楹,為諸生肄業(yè)之所在。又建東西廂用以藏書”。整個祠堂,古樸典雅,莊嚴肅穆,往來學者及官員莫不親往拜祭,F(xiàn)…[詳細]
贛縣文昌閣
  贛縣文昌閣位于江西省贛江源頭、貢江北岸、贛縣縣城南部、贛南客家名人公園西段,占地1032平方米,建筑面積2696.62平方米。0外觀三層,一層設副階周匝,二層出檐設四出抱廈,三層為重檐十字脊,最高處為寶頂頂部,閣身高39米,臺基高7.36米,0總高46.36米。該閣為平面正方形設計,閣內共五層,其一至二層設有暗層。該閣于2009年10月2日動工興建,整個工程采用仿古建筑材料,運用傳統(tǒng)建筑工藝、結合現(xiàn)代建筑技術進行建設,內部為框架結構,外觀為仿宋木結構,頗具宋閣韻味,唐樓遺風。該閣是充分展現(xiàn)贛縣歷史文化的經典建筑,也是贛縣、贛州市民和國內外游客休閑觀光、登高望眺、吟詩高歌的重要場所。它的建成對于…[詳細]
肇慶文昌閣
  文昌閣在廣東肇慶市端州區(qū)朝陽路東側閱江樓旁邊。又名奎星閣、奎光閣。始建年代不詳,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建,嘉慶七年(1802)重修,增建齋舍并改稱“文昌閣”。道光、咸豐、同治年間曾多次修繕! ≡撻w為平面六角形,磚木構筑的三層樓閣式建筑,總高15米。每層均有瓦檐,由下而上逐層縮小,六角攢尖頂,黃釉陶質葫蘆形塔剎。底層南面開一門,門上方鑲嵌“文昌閣”漢白玉石匾額,墻高4.6米,東南面和西南面各開一長方形的窗。第二層墻高4.03米,南面開一拱窗,東南面和西南面也有一個長方形的窗。第三層,墻高3.74米,南面開一圓窗,窗上端鑲嵌“奎光”漢白玉石匾,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均開一長方形窗。整座建筑…[詳細]
張家口文昌閣
  張家口文昌閣始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間(1618年),距今已有390余年的歷史。在文昌閣下的“四門洞”辟了鼓樓東、西、南、北四條街。文昌閣內供奉文曲星,又稱“文星”,主宰功名、祿位的神。元朝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將梓潼帝君加封為“輔文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稱“文昌帝君”。文昌閣是現(xiàn)存明代重要標志性建筑。為正方形,座北朝南,臺基為石條加磚砌成。南北長14,50米,東西寬14,57米,面積211,26平方米。原臺基高8米,由于臺基下墊高,現(xiàn)為7,2米。門洞中心為穹窿頂,上有陰刻八卦石為上心。墩臺四門上方嵌刻有紅色大字,南曰:文昌閣;北曰:鍾樓;東曰:鼓樓;西曰:“山樓”。鐘鼓二樓及旗桿早年拆毀,…[詳細]
峨嵋山文昌閣
  文昌閣位于文筆峰東側,同是《顏山鎮(zhèn)志》載:“文昌閣,城東南文筆山椒,高二層,廣三間,撰峰高聳,最宜左魁星樓二層,下圓上尖,右張仙樓亦二層,與奎樓為對?滴醢四辏ü1669)建大門并周墻垣!敝链耍墓P峰下已形成初規(guī)模的建筑群。 據(jù)趙執(zhí)信《峨嶺文昌宮重佳記》載,清初年趙氏家族首重修文昌閣一次,并“增鐘樓於右,移小堂於左,以憩游者。其后筑室數(shù)楹,以庇司香火者風雨!壁w執(zhí)信還有《茸理文筆峰小引》一文,與上文俱見于《貽山文集》文筆峰、文昌閣、奎星樓是封建科舉制度的產物,是博山舊時的文化風脈所在。 地址:淄博市博山區(qū)峨嵋山路24號 門票:免費開放 開放時間:全天 周邊公交信息:11路、13路、15路…[詳細]
余姚文昌閣
  文昌閣位于余姚城區(qū)龍泉山南山腰。初建于明萬歷年間。現(xiàn)存建筑系清同治元年(1862)傾圮后于光緒十九年(1893)由鄉(xiāng)人集資重建,至今完整。文昌閣坐北朝南,重檐,東西兩側筑馬頭山墻,總占地面積達3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50平方米。分三開間,通面闊8,45米,通進深9米。明間梁架為抬梁式,次間為穿斗式,用五柱,八檁。殿前有船棚頂軒廊,廊枋雕刻精細傳神,重檐飛椽,用材較大。地面石板錯縫鋪砌,屋面小青瓦覆蓋,置勾頭滴水。文昌閣東側另有附屬建筑,為三開間硬山平房。通面闊9.05米,通進深7.15米。梁架結構為穿斗式,用五柱,八檁。用材較小,裝飾素雅。文昌閣系古代讀書人祭祀掌管科舉功名的文昌菩薩的場所,…[詳細]
績溪魁星閣
  魁星閣坐落于上莊鎮(zhèn)石家村,清人石承謨?yōu)檎裎娘L興建魁星閣,乾隆十六年(1751)告竣,1984年重修,整幢建筑保存完整。占地47平方米,平面正方,歇山式屋頂,飛椽承挑屋檐。臺明四角立方形石柱四根,支撐梁架,四周設廊。中間西向安裝木鬲扇,上首懸匾“山溪攬勝”,南北金柱有楹聯(lián):“十里溪流,溪水繞青襟翠帶,一村北向,山峰環(huán)鳳閣龍樓!毕鄠,石氏家族為表達“復明反清”思想,在建閣時大作文章。樓閣上大下小,蘊含明在上,清在下,明強清弱之意。檐水落地十七尺,象征明代十七君:翼角距地十九尺,四角之和七十六,再加每方用椽五十根共二百,兩數(shù)相加,剛好是明王朝統(tǒng)治年數(shù)二百七十六,設計巧妙,寓意頗深。1986年,公布…[詳細]
玉皇閣建筑群
  玉皇閣建筑群玉皇閣建筑群位于云龍縣石門鎮(zhèn)諾鄧村,距縣城約7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間,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維修擴建,清咸豐七年(1857年)部分建筑毀于兵燹,光緒年間陸續(xù)修復,F(xiàn)存建筑以玉皇閣為主體,由玉皇閣,文、武廟和木牌坊組成。玉皇閣為三重檐樓閣式建筑,建在高2.15米的方形臺基上,歇山頂,閣通面闊13.8米,通進深13.3米,高16.4米。閣兩側有左右?guī)N膹R在玉皇閣東約30米處。單檐歇山頂,通面闊8.6米,通進深6.7米,高7.31米。武廟建筑形式與文廟同。木牌坊在玉皇閣前約150米處。整座牌坊用四根木柱擎起斗拱架疊的層架構件,高9.65米。建筑布局合理,蔚為壯觀。諾鄧玉皇閣建筑群,…[詳細]
太倉雙鳳玉皇閣
  玉皇閣坐落于雙鳳鎮(zhèn)鳳林路,原稱神霄萬靈閣,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由元御封正一道教主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的弟子雙鳳人周靜清創(chuàng)建。該閣在民間有“全國兩只半,雙鳳獨具一只”之說,又有明朝建文帝曾在此避難的傳聞,故聞名于蘇南一帶。玉皇閣自1994年對外開放以來,香火逐漸旺盛。逢年過節(jié)及廟會,特別是每年農歷除夕、春節(jié)及大年初九,本鎮(zhèn)及常熟、昆山乃至上海等地的香客數(shù)以萬計,前來膜拜進香,加上調龍燈,弄滾燈,舞獅子等民間游樂活動助興,熱鬧非凡。交通指南景區(qū)地址:江蘇省蘇州太倉市雙鳳鎮(zhèn)鳳林路乘車線路:太倉市內乘111、310、329等路公交在雙鳳福地站下車可達。自駕線路:滬宜公路 — 204國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