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興寺造像碑
  河南省鎮(zhèn)平縣楊營鎮(zhèn)賈莊村西南(500米)處有座中興寺(又名登禪寺),寺院內有一座碑樓,里邊嵌立著一通造像碑。據南陽志第三十九卷記載,該寺始建于北魏元年(公元386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碑刻于南北朝西魏文帝大統三年(公元537年),距今已有1460多年的歷史。 造像碑呈圭形,通高184厘米,寬82厘米,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造像佛龕,下部為碑文。佛龕內深浮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和四飛天。釋迦大佛跏趺坐于中間方座上。袒露右胸,著褒衣博帶式袈裟,衣著復褶垂于座前。二弟子身著雙頜下垂式袈裟,侍立于佛后兩側。佛和弟子身后有火焰紋桃形頭光。二菩薩位于佛前兩側,跣足立于俯瓣蓮花座上。頭戴花蔓冠…[詳細]
禪靜寺造像碑
  禪靜寺造像碑刻于北朝東魏時期的長葛市禪靜寺造像碑(也稱“敬史君碑”),距今有1473年的歷史。碑文上承魏體之精華,下開唐楷之先河,被書法界公認是魏碑中的精品,是“龍門二十品”之外的“品外之品”。1973年,此碑拓片應邀赴日本展出,從此譽滿天下。2013年5月,禪靜寺造像碑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劉碑寺造像碑
  劉碑寺造像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東南20公里劉碑村,北齊天保八年(557年)豫州剌史劉碑等人刻立。后人因碑興建佛寺,因名“劉碑寺”,又為保護此碑建碑樓,俗稱“碑樓寺”!督鹗途帯吩疲骸氨畼撬略诳h東四十里石淙東源上,內有豫州劉剌史碑,北齊天保八年丁丑立?虅澐鹣瘢牧猩戏,字殊鄙劣。剌史名碑,無佛處鐫諸人姓名,俱劉氏名。文紀劉碑為首造碑文緣起也,村落沿其名曰劉碑”。原建碑樓和寺院早已損壞,面貌全非,寺內建筑多系清末重修。民國年間,寺院保存尚為完整,寺院面積1千多平方米,前有山門,左為客堂、關帝廟,右為客堂、六祖殿,后面正中為佛祖殿,左為火神廟,右為老君殿,建筑皆為三間。從建筑布局看,除佛祖殿、六…[詳細]
石佛寺造像碑
  石佛寺造像碑,位于河南省浚縣,始建于北齊,2006年11月14日,石佛寺造像碑入選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錄![詳細]
千唐志齋
  千唐志齋位于新安縣鐵門鎮(zhèn),是已故國民黨起義將領張鈁先生所營園林“蟄廬”的一部分。興建于民國21~23年間(1932~1934年),包括15孔磚質窯洞、3個天井和1條走廊。著名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予以命名并用古篆題額。整個建筑里里外外,鑲滿了大大小小的墓志和書法、繪畫石刻,F存各類藏石1413件,其中唐代1185件,宋代88件,明代30件,五代22件,北魏2件,隋2件,西晉1件,元1件,清2件,民國7件。此外,還存墓志蓋19件及其他各類書法、繪畫、造像、經幢、碑碣54件。這些志石是由原齋主人張鈁先生從民間各地,主要是洛陽一帶搜集而來的。所獲北魏志石歸于佑任,唐志石歸張之寶齋。他早年參加同盟會,是辛…[詳細]
元次山碑
  元次山碑位于平頂山市魯山縣高中院內。為唐代刺史、詩人元結(719~772年)墓碑。碑銘原立于魯山縣城北青條嶺泉坡元結墓地,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將碑移于此并建保護亭。碑亭為方形攢尖頂灰筒瓦頂建筑,元次山碑位于亭內。元次山碑系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于大歷七年(公元772年)63歲時為好友元結親手撰寫并書丹的悼文。全文以寸半見方的楷書寫就,字跡渾厚雄健,遒勁秀拔,氣勢磅礴,充溢著寧折不彎的浩然正氣。是顏體的代表作品之一。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元次山碑為青石雕刻而成,碑額缺失。碑身為長方體,高1.9米,寬0.95,厚0.28米,右下角殘缺。碑文四面環(huán)刻,也稱四面碑,正背兩…[詳細]
女皇御書升仙太子碑
  升仙太子碑位于洛陽東30公里偃師市府店鎮(zhèn)南緱山之巔。這里是傳說中周靈王太子晉升仙的地方。武周圣歷二年(699年),武則天于二月初四日由東都洛陽出發(fā)赴嵩山封禪,途中留宿緱山,游覽了剛剛竣工的升仙太子廟,一時興至,便撰寫了這篇碑文。同年六月十九日碑成,立于緱山升仙太子廟大殿之前。碑文借太子晉升仙的故事,描繪縹緲瑰麗的仙境,以贊美武周盛世。碑文描寫的武周社會,是武周承天之命,開創(chuàng)基業(yè),江山穩(wěn)固,人口眾多,政令統一,幅員遼闊,邊防鞏固,風調雨順,天下太平的景象。升仙太子碑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筆劃絲絲露白,為唐代少見的飛白體題額。碑文中有武周時期新造的字。碑文的上下款和碑陰的《游仙篇》雜言詩、題名…[詳細]
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之頌碑
  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之頌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郊嵩山南麓峻極峰下的書院村,F立于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大門外西側10米處,唐天寶三年(744年)刻立。該碑由基座、碑身、碑額、云盤、碑首五層雕石組成。通高9.02米,寬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通篇碑文1078字,內容主要敘述嵩陽觀道士孫太沖為唐玄宗李隆基煉丹九轉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額,徐浩書丹。字態(tài)端正,剛柔適度,是唐代隸書的代表作品。2001年6月,大唐嵩陽觀紀圣德感應之頌碑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大周封祀壇遺址
  大周封祀壇遺址位于登封市區(qū)西萬羊崗山頂,是女皇武則天封禪中岳時行禪少室——祭地之禮的場所。該壇上圓下方,反映了古人天圓地方觀念。遺址面積約1000平方米,壇作高丘,高約10米,壇上建筑已毀。碑記刻立于武周萬歲登封元年臘月,高4.49米,寬1.48米,厚0.60米,記述了武則天率領文武大臣封禪中岳、禪祭少室大典的盛況。梁王武三思撰文。大書法家薛曜書,楷體,時稱“薛書”,謂宋徽宗瘦金之祖,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價值。該遺址是研究我國古代封建君主祭祀天地活動的重要實物見證。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石淙河摩崖題記
  石淙河摩崖題記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區(qū)東南約16公里的大冶鎮(zhèn)西劉碑村西的石淙河畔,題記摩刻于武周久視元年(700年),三月十九日刻。高3.7米,寬3.7米,楷書,繁體字,字徑四厘米,分三層刻制,39行,行42字,為河南省最大的摩崖碑刻,分為《夏日游石淙詩并序》和《秋日宴石淙序》兩部分。石淙河發(fā)源于登封市東北二十公里的嵩山玉女臺下的平洛澗,所以上游稱為“平洛溪水”,溪水東流至市境唐莊、盧店等區(qū)域稱為勺河,河水流經大冶區(qū)域的西劉碑村折向西流,此河段稱為石淙河。摩崖題記位于風光秀麗、巨石林立近千米長的河段內,此河段的兩岸為高約二百余米的丘陵,在兩丘陵的澗谷中,土盡石出,群里成林,面積約有四萬平方米。摩崖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