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1月5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天津市文物保護條例》等有關規(guī)定,在全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中,按照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經過論證篩選,確定了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共145處),現予公布。
大港油田的發(fā)現井——港5井
  大港油田的發(fā)現井——港5井時代:1964年地址:大港石化公司南側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04年,大港油田40華誕。為了彰顯港5井和第一代大港石油人為油田發(fā)展做出的貢獻,大港油田集團公司、大港油田公司、大港石化公司共同建立了港5井紀念碑,并命名港5井為大港油田發(fā)現井。碑文寫到:大港油田的發(fā)現井——港5井1964年1月5日,中共中央批準組織華北石油勘探會戰(zhàn)。1964年12月20日,港5井喜噴高產油氣流。因港5井地處北大港構造帶,大港油田因此得名。油區(qū)三大公司共立此碑,以彰顯港5井在大港油田發(fā)展史上之重要意義,緬懷歷代大港石油人建設石油事業(yè)之豐功偉績,并激勵后人與時俱進,再創(chuàng)輝煌![詳細]
海河防潮閘
  海河防潮閘位于天津市塘沽區(qū)海河入?谔,是一座泄洪、擋潮、蓄淡、航運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閘工程。其主要功能是將子牙河、大清河、南運河、北運河、永定河五大水系在天津匯流后的部分洪水經海河干流宣泄入海,并具有防洪排瀝、擋潮、蓄淡之功能,是海河干流重要的水利控制工程。工程建成以來,擔負著天津市排瀝、工農業(yè)生產及生活用水,對天津市的經濟建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歷史最大洪水:1963年8月28日洪水最大實測流量為1698m3/s,當時海河防潮閘8孔閘門全部提升至最高位置全天候敞泄。海河防潮閘的主體建筑物是天津市著名風景名勝之一,閘體兩岸控制樓為仿古建筑,氣勢宏偉,莊嚴秀麗,閘東樓墻上鑲嵌著朱德同志為海河閘建閘…[詳細]
塘沽新港港灣局舊址
  塘沽新港港灣局舊址年代:近代地址:天津市塘沽區(qū)辦醫(yī)街20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七七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出于侵略戰(zhàn)爭需要,急于要把從我國華北地區(qū)掠奪的煤炭、鹽、其他礦產、棉花、糧食等戰(zhàn)略物資運至日本,同時它又要將其國內生產的戰(zhàn)爭物資和工業(yè)品運至我國,進行軍事侵略和經濟傾軋。因此,原有的天津、塘沽碼頭的航道水深、吞吐能力均不能滿足要求。1939年4月,日本帝國主義選址塘沽建筑新海港,塘沽新港港灣局就是在這個時期建成的,它是日本帝國主義勢力在塘沽新港的管理機構所在地。塘沽新港港灣局舊址正門朝西,東西長約135米,南北寬約100米。磚木結構,雙坡起脊式屋頂,灰頂紅墻,單層式建筑群呈中軸…[詳細]
塘沽火車站舊址
  塘沽火車站舊址現名“塘沽南站”,隸屬北京鐵路局塘沽火車站。始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我國最早自主修建的鐵路——北洋鐵路上的一座車站。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大沽口炮臺后,繼而占據此處,利用車站轉運軍需物資和戰(zhàn)爭人員。1919年毛澤東與羅章龍等人送赴法留學生,路經天津在此下火車,首次造訪大沽口炮臺。1933年5月,中日談判《塘沽協定》期間,南京政府代表團駐留在塘沽火車站。1937年日軍占領該站,用作轉運戰(zhàn)爭物資。塘沽火車站舊址歷經中國近代以來多次重大歷史事件和社會變革,至今尚保留有完好的原主體建筑物和一應站區(qū)設施,是天津鐵路分局仍在使用的一個四等車站。舊址主體建筑為磚木結構歐式單層建筑群…[詳細]
亞細亞火油公司塘沽油庫舊址
  亞細亞火油公司塘沽油庫舊址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塘沽三槐路86號,年代為1915年。建于1915年的亞細亞火油公司塘沽油庫,是英國、荷蘭兩國在中國石油產品貿易的專門轉運經營機構,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是近代天津被迫開埠的產物及西方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滲透和掠奪的歷史見證,為塘沽近代重要歷史遺存。資料顯示,1903年6月29日,荷蘭皇家公司和英國殼牌兩家公司聯合出資在倫敦組建亞細亞火油公司,1915年建塘沽油庫。1949年,塘沽解放,亞細亞火油公司塘沽油庫由解放軍軍管會接管,更名為901油庫。目前,該油庫為外地一家儲運企業(yè)經營使用。該油庫舊址現保存1915年建造的辦公樓1座、油罐2座。其中,辦公樓為一座…[詳細]
楊柳青火車站
  楊柳青火車站時代:民國地址:楊柳青火車站位于楊柳青鎮(zhèn)北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始建于1912年京浦鐵路竣工時建造。占地面積575平方米,磚混二層德式建筑,平面成“口”字形,屋面蓋紅色筒瓦,陡坡開天窗,正面四間木制月臺,兩側邊門拱券式券門,保存基本完好。1898年9月,英、德資本集團背著中國,在倫敦舉行會議,擅自決定承辦津鎮(zhèn)鐵路(天津至鎮(zhèn)江)。清政府屈服于帝國主義的壓力,于1899年5月簽定了借款草合同,1908年簽定了借款合同,并將津鎮(zhèn)鐵路改為津浦鐵路。津浦鐵路全長1,009公里。北段自京奉鐵路天津總站以南兩路接軌處起,至山東韓莊,長626公里;南段自韓莊至浦口,長383公里。兩段分別…[詳細]
獨流木橋
  運河上唯一老木橋:獨流木橋這座橋位于靜海區(qū)獨流鎮(zhèn)興業(yè)大街,是運河上唯一一座老木橋。這里的老居民說,幾十年前的南運河是一條很寬的河流,河面上每天都有船只來來往往,獨流鎮(zhèn)也因此變得熱鬧。這座橋建于民國時期,長31.8米,寬5米,為木質結構。橋兩側有19根護欄,材質均為黃花松。橋面鋪有瀝青路面,下面有5個橋墩。由于年代久遠,風雨腐蝕,木質已見腐朽。護欄原來涂有綠色油漆,近期對其進行了修復。老橋無法再承載過多車輛,目前已經禁止通行,只能看見稀疏的路人步行走過。市文物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獨流木橋屬京杭大運河遺產的一部分,也是本市現存鄉(xiāng)土建筑中的一個重要門類。它已被列入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靜海火車站
  靜;疖囌臼冀ㄓ1910年。靜海站的百年鐵路工業(yè)遺存建筑群落、靜海站站史室會同正在使用中的現代化鐵路裝備,構成了一個正在運營之中的“鐵道博物館”,記述著靜海站的前世與今生。1907年12月,清廷與英德銀行簽訂了津浦鐵路借款合同。1908年6月,津浦鐵路開工修建。同年,津浦鐵路展筑至靜海,修建了靜海站。靜海站由德國工程師設計建造,只有到發(fā)線股道2條、側線股道1條、旅客站臺2座、旅客平交道口1處、站房1座、公事房1排。此外,在靜海站旁側還配置有靜海道班房1個。剛建立時,靜海站的客貨運量很小,但是靜海的土特產品獨流老陳醋、獨流白酒等得以從靜海站裝車運往全國各地乃至國外。1922年,在直隸省第一次工業(yè)…[詳細]
九宣閘
  九宣閘,位于天津市靜海區(qū)靳官屯馬廠減河首端,主要分泄南運河洪水,經馬廠減河導洪入海。同時,作為引黃濟津入津的第一站,承擔著引黃應急調水的重要任務。為解決天津市用水,該閘曾多次在引黃濟津中擔負引黃輸水任務。該閘建于清光緒七年(1881),曾多次進行改造。是天津水利史上較早建筑的水閘,除閘門和啟閉設備做了更新換代以外,其它建筑均為原建筑物,且還在運用。該閘在中國近代水利科學技術水平方面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不僅是一座重要的水利工程建筑,而且還含有歷史文物的價值。2013年在其前段新建新閘。據史書記載,九宣閘又名宣九閘,因古代把數字分為陰陽,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中又以九為最高,故取名九宣閘,意為宣泄…[詳細]
臺頭孫氏宗祠
  孫氏宗祠,是靜?h臺頭鎮(zhèn)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被列入第四批天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雖然歷經八十多年的風吹雨淋,目前仍保存完好。據孫氏族譜記載,明朝永樂年間,始祖孫顯義從襄陽府泗水縣大理村遷至黃岔村定居以來,至今已600多年,傳32世。目前有800余戶、3000多人。孫氏宗祠始建于1926年,新中國成立后為供銷社所借用。1998年,歷時三個月的維修,維修后的孫氏宗祠,修舊如舊,雖然規(guī)模不大,但厚重、肅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