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6月8日,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公布。
陽城故城遺址
  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陽城故城遺址。陽城故城遺址在今商水縣舒莊鄉(xiāng)的扶蘇村北,為秦朝末年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誕生地。該城由內城和外城組成,城墻由夯土筑建。外城東北部夯土墻現(xiàn)仍高出地面,長約200米,其余為間斷殘存。連接一起外城墻東西長800米,南北寬500米,城走向為一直線。城基部寬20米。內城東西分別距外城東西城墻各270米,北墻利用外城的北墻,每邊長250米。城內地面散布戰(zhàn)國秦漢時期的瓦礫很多。內城至今當?shù)剡俗稱“金鑾殿”。在內城東南角發(fā)現(xiàn)有“扶蘇司工”陶器殘底四件。據(jù)《史記。陳涉世家、正義》載:“陳涉,陽城人也。”“陽城河南府縣、又陳。”《漢書、地理志》記載陽城為汝南郡。后有人稱扶…[詳細]
毛冢遺址
  毛冢遺址位于孫店鎮(zhèn)毛冢村西北100米處。毛冢遺址,又稱孝子冢。該遺址是一個由東向西北延伸的橢圓形土崗,高出地面2米多,呈不規(guī)則形,屬于古墓群。出土文物有:銅箭、戈和刻有文字的陶拍等,對考察商代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jù)傳說,在很早以前,當時官府規(guī)定老年人60歲活埋,當?shù)赜幸恍⒆,其父早年喪妻,為了兒子不受繼母-,終生未娶,爺兒倆相依為命。孝子長大后,為了永久不失去父親,他一邊耕作,一邊建了一個窯場燒磚(遺址附近現(xiàn)存一個200多畝地的窯坑)。背著官府,用燒制的磚,砌了一個地下宅院和長廊,上面再覆蓋上厚厚的土層(即現(xiàn)在的土丘)讓其父隱居在里面,每天送飯,陪父聊天,老人一直活到一百…[詳細]
鹿邑武莊遺址
  武莊遺址位于鹿邑縣城南10公里的王皮溜鄉(xiāng)馬莊行政村武莊村北。這里是一處孤堆型遺址,東西長約300米,南北約250米。近代曾在其上建廟,人稱“梅閆寺”。遺址東,北有一古河道環(huán)繞,俗稱“運糧河”現(xiàn)已湮滅,遺址北不遠有白溝河,南有清水河,均為淮河支流。武莊遺址為87年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調查時發(fā)現(xiàn)。1990年春為配合蘇、魯、豫、皖相鄰地區(qū)古文化研究課題的開展進行了發(fā)掘。發(fā)掘面積450平方米,發(fā)現(xiàn)晚期墓葬十余座和一批新石器時代的遺跡,遺物。武莊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較早時期遺址。發(fā)現(xiàn)了一批文化遺跡和遺物,從而豐富了我們對淮河流域史前考古學文化面貌的認識![詳細]
魏灣遺址
  魏灣遺址位于遂平縣城西南26公里文城鄉(xiāng)魏灣村東北150米處,分布在3個崗地上,有一條河從遺址南部由西向南流過。遺址北部地勢很洼,是一片沼澤地,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50米,面積約245000平方米。該遺址文化層豐富,深度在2~4米之間。工作人員從地面采集到大量陶片,器形有大口尊、翁、鴨嘴狀鼎足、缽。另外,還有磨制石斧一件、石刀一件、陶狗一件。陶片以灰陶為主,紅陶占很大比例,亦有少量黃陶和白陶。紋飾以素面居多,有繩紋、寬藍紋、方格紋、弦紋和附加堆紋。陶質分泥質和夾砂兩種。采集的標本證明,該遺址為新時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根據(jù)采集標本的器形、陶質、陶色及紋飾等有關特征的不同,可將其粗分為仰韶文化遺…[詳細]
中王莊遺址
  中王莊遺址,位于遂平縣城西南約45華里、文城鄉(xiāng)中王莊村南150米。遺址在南北兩個高臺地上,南距小黃河500米。該遺址兩個高臺均呈東西走向,南北相錯,西邊相連,南面臺東西長約320米,南北寬200米,高約7米。通過多次調查、勘探,發(fā)現(xiàn)這里文化層較豐富。文化層深度在2~4米之間。南面臺北坡地面上有大量紅燒土碎塊,有鴨嘴形、扁鑿形鼎腿。遺址上的陶片以紅陶居多,灰陶次之;紋飾以素面為主,也有繩紋、藍紋。發(fā)現(xiàn)器物有夾砂陶、鼎缽、泥質灰陶圈足、盤鬲足等。當?shù)厝罕娎绲貢r,經常發(fā)現(xiàn)有磨制石箭頭。根據(jù)遺址上采集標本的器形、陶質、陶色及紋飾等有關特征的不同,可將其粗分為仰韶文化遺物及龍山文化遺物。2006年6月,…[詳細]
馬臺寺遺址
  馬臺寺遺址位于駐馬店市驛城區(qū)諸市鎮(zhèn)境內,距駐馬店市14公里。原為馬臺寺學校校址,學校遷出后改為馬臺寺村衛(wèi)生室。北至汝河2700米,東距小莊500米,西臨馬臺寺河,東西長120米,南北寬190米,面積約22800平方米,遺址高出地面7米,四周有1935年修筑的寨墻,高度1米~4米不等。馬臺寺原為興臺寺,辛亥革命后,興臺寺周圍幾個村莊姓馬的人口眾多、勢力較大,遂將興臺寺改為馬臺寺。寺院始建年代不詳,據(jù)當?shù)卮迕駛髡f,始建于唐代,寨墻外還建有一座寶塔,1933年修寨時被平毀。過去馬臺寺(興臺寺)石碑林立、香火繚繞、鐘聲隆隆,寺廟內僧人數(shù)余人。每到初一、十五前來祈愿的香客絡繹不絕。該遺址于1980年1月…[詳細]
臺子寺遺址
  臺子寺遺址位于平輿縣城東北、廟灣鎮(zhèn)東南馬港東岸,屬新時器時代遺址。198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地勢北高南低,最高處高出地面6米,整個遺址東西長120米,南北寬160米,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遺址中心臺地在明清時代屬廟灣八景之一,雅號“古寺插云”,故名臺子寺。古寺早在清末被毀,遺存臺地。該遺址內涵豐富。曾采集有石斧和代表不同鹿齡的鹿角、紡綸、角錐、牙錐、石鏃、鼎足、鬲足、甑、澄濾器等器物殘片標本。陶質以加沙為主,泥質次之。陶色,以灰陶為主,黑陶、紅陶次之。紋飾,以繩紋為主,蘭紋、條紋次之。這個遺址還具有一個特色,地面散布著大量貝殼、螺殼,堆積較厚的地方至今不成莊稼…[詳細]
五龍口遺址
  五龍口遺址位于駐馬店市驛城區(qū)諸市鎮(zhèn)五龍口村北,距離駐馬店市西北12公里,南距五龍口村約100米,東距諸市街120米,北臨公路,西靠汝河。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40米,面積約28000平方米。該遺址于1981年5月發(fā)現(xiàn),1982年12月和1983年11月又兩次派有關人員實地調查。該遺址是突兀在地面上的一個大土冢,高出地面2米~6米。汝河流經遺址西部,河水沖刷土冢,形成斷崖,群眾稱為“斷子崖”。經考古鉆探,文化層深度在2米~4米之間。從斷崖上可以看到明顯的文化層,有大量的紅燒土,帶形灰坑、窖壁。房基下層是紅燒土,房子的居住面上有經過火燒的夾砂陶片,地面有一層白灰面。從地面采集到的石器多為磨制…[詳細]
驛城新莊遺址
  新莊遺址位于驛城區(qū)老街街道辦事處鄧瓦房村,坐落在練江河支流北岸的二級臺地上,河水自西向東環(huán)繞流過,現(xiàn)為農田。西南部因練江河支流沖刷,形成斷崖,其余保存較好。遺址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呈長方形,地表呈突起狀,南北長130米,東西寬120米,總面積15600平方米;第二部分呈正方形,南北長120米,東西寬120米,面積14400平方米,遺址總面積30000平方米。從遺址東部深溝和河岸斷崖可見文化層堆積情況。文化層厚0.4~1.5米,遺跡、遺物豐富,有大量的紅繞土塊、碳屑和陶片,還有灰坑、窯址等重要遺跡。工作人員采集的標本有陶片、石器和動物的骨骼。陶片以灰陶為主,有少量的紅、黑、棕褐色。質地有泥質、夾砂…[詳細]
竹溝遺址
  竹溝遺址位于確山縣竹溝鎮(zhèn)西寨門西約300米處。遺址為高地,高出地面約4米,有一鄉(xiāng)村生產路從遺址中貫穿而過,把遺址分為南北兩塊。遺址東鄰竹溝鎮(zhèn),北鄰確泌公路,西南方向皆為耕地。該遺址東西長約250米,南北寬約200米。該遺址現(xiàn)保存完好,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jù)文物工作人員實地調查考證,該遺址分布較均勻,文化層厚度為2.8米,30厘米以上為耕地、以下是灰土層和紅燒土。遺物多為灰陶、夾沙紅陶、黑陶,并伴有部分彩陶。器型主要有豆、鬲,紋飾多為繩紋,并有石鐮、石斧、陶紡輪等器物出土。根據(jù)遺物的器形判斷,該遺址延續(xù)時期較多。該遺址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豫南地區(qū)的新石器文化具有一定的價值。…[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