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英莊遺址
  英莊遺址位于英莊鎮(zhèn)后英莊村北,新石器時代,面積約2.25平方米,文化城厚1.4米。地表散存有陶片,其中有圓錐形鼎足、罐、壺、盆等陶器殘片和石斧、是一處仰韶文化遺址![詳細]
朱崗遺址
  朱崗遺址:位于今杞縣縣城東約3公里的朱崗村邊,北距惠濟河約1.2公里。遺址原為一處東西長約75米,南北寬約40米的坡狀臺地,后因村民常年取土而成為凸凹不平的洼地,黃土裸露,文化層被毀殆盡。1989年秋季,聯(lián)合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了搶救性清理試掘,共清理二里頭文化灰坑9個,獲得了一批以二里頭文化陶器為大宗的實物資料![詳細]
溝灣遺址
  溝灣遺址原名下集遺址,位于河南省淅川縣上集鎮(zhèn)張營村溝灣組東,老灌河(古稱淅水)東岸二級臺地上,周圍群山環(huán)繞,地處盆地之中,東為小山,南為走馬嶺,西鄰峰子山,北望小北山。1958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原長辦考古隊河南分隊)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該遺址,并于1959年對其進行了小規(guī)模發(fā)掘,發(fā)現(xiàn)有仰韶、屈家?guī)X、龍山三個時期的文化遺存。1989年該遺址被確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朱莊遺址
  朱莊遺址距驛城區(qū)東南約9公里處,位于驛城區(qū)古城鄉(xiāng)朱李莊村,遺址北邊緊靠小清河。遺址系丘形臺地,最高約5.5米,南北長160米,東西寬100米。耕土層下是文化層,文化層西部厚約1.8米,中部厚約3.5米,東部厚約1.5米;高出地面1.5米處是灰色夾砂土,出土有磨光黑陶。從遺址的遺物和鉆探情況看,此遺址系仰韶文化晚期、龍山文化前期,文化內(nèi)涵延續(xù)較長。1983年被確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國樓遺址
  國樓遺址位于駐馬店市驛城區(qū)朱古洞鄉(xiāng)國樓村與橡林村之間,京深公路兩側(cè),距離駐馬店市區(qū)5公里處。遺址呈龜背形,東西寬195米、南北長253米,總面積大約49335平方米。文化層厚3.2米,多為紅燒土,出土文物有陶鼎、陶鬲、陶盆、陶罐等陶器殘片。質(zhì)地多是紅色。飾紋多是附加堆紋、繩紋和指紋,兼有網(wǎng)飾紋彩陶及少量的黑陶、灰陶。出土另有石刀、石斧、石鏃等,出土器物均為磨制石器。1985年京深公路拓寬,遺址遭挖損。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時期文化遺址。1983年被確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栗樹溝遺址
  栗樹溝遺址,在市區(qū)西南20公里的栗樹村東北,東靠白道河,西臨王溝,南接大寨坑,北鄰腰地。地處丘陵地帶,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東西長200米,南北寬150米,面積約3萬平方米。遺址高度減落,四周平整,最深文化層約3——5米,內(nèi)涵豐富,南部斷層發(fā)現(xiàn)動物骨堆,陶窯燒土。高處有宅基平面燒土。采集的文物有白衣彩陶片、彩陶缽、紅陶罐、尖底瓶、背水壺、鹿角槌及甑、豆、環(huán)、球等陶器。屬于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北陽平遺址
  北陽平遺址位于河南省靈寶市陽平鎮(zhèn)北陽平村西500米處,屬新石器時代遺址。該遺址南北長近5公里,東西寬300~500米,有“十里長街”之稱。發(fā)掘面積320平方米,發(fā)現(xiàn)灰坑27個,其中5000年前后的仰韶時期的灰坑24個,西周灰坑3個,發(fā)掘古墓葬5座,其中仰韶時期的墓葬兩座,戰(zhàn)國墓葬3座,發(fā)掘仰韶時期的房子3座,發(fā)現(xiàn)各種陶片、石器、骨器數(shù)10萬件,有平底紅陶盆、小口尖底瓶、夾砂灰陶缸等,屬于仰韶丈化和龍山文化。北陽平遺址堆積厚,文化內(nèi)涵豐富,其中以廟底溝類型為主,具有仰韶文化中晚期中心地位的特點,是探索中國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區(qū)![詳細]
五帝遺址
  五帝遺址位于靈寶市大王鎮(zhèn)五帝村村莊東南好陽河東岸的二層臺地上,這里有新石器時代留下的陶窯、陶片、灰坑和石刀、石斧等遺物。1987年,五帝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詳細]
閻村遺址
  閻村遺址位于汝州城東紙坊鎮(zhèn)北500米閻村東。距縣城12.5公里,總面積7。5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3米左右,內(nèi)涵豐富。1986年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部落遺墟。分布有居住、墓葬、手工業(yè)地帶。遺物多為石器、陶器。石器均采用質(zhì)地堅硬的河卵石精細磨制,有石斧、石鏟、石鑿。陶器多泥質(zhì)紅陶、夾砂紅陶,均采用泥條盤筑法,后經(jīng)慢輪修整打磨。器表多采用紅、褐、黑、白間施進行彩繪。花紋有勾葉、垂弧、三角、網(wǎng)狀、圓點、幾、S、條形等幾何圖案。器形有尖底瓶、斂口缽、直壁缸、尖底器、釜形鼎、罐形鼎等。陶缸、尖底器均為葬具,底部中間都城有一個小孔。1978年出土一陶缸,器表繪有鸛魚石斧圖,屬…[詳細]
邵窯遺址
  邵窯遺址東西長700米,南北寬240米。遺址西高東低為梯田狀,東南北三面有約7米高的斷崖。遺址保存較完整,平面略呈長方形。文化層厚達6米,遺址遺存物從斷崖層和遺址地面隨處可見,主要有石器、陶器和少量骨器。石器有石斧、石鏟、石磨棒等,陶器有泥質(zhì)紅陶、褐陶、灰陶和紅皮灰陶及彩陶,器型有小口尖底瓶、彩陶盆、缽、鏤空豆、杯,骨器有矛、錐等。從出土標本看,應為仰韶時期至農(nóng)山時期文化遺址。類別:古遺址時代:新石器時代地址:宜陽縣尋村鄉(xiāng)邵窯村公布時間:1986/11/1公布批次:第二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