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籀園
  籀園位于鹿城區(qū)九山湖濱勝昔橋畔,溫州學界為紀念孫詒讓而建,由籀公祠和籀園圖書館組成,1916年落成。1919年稱溫屬圖書館。青田杜師預篆書舊溫屬六縣聯(lián)立籀園圖書館題額。大門上青石刻有南通張搴書籀園2字。籀公祠3間,坐西朝東,為五間歇山頂建筑,明間抬梁式梁架結(jié)構(gòu),次間為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結(jié)構(gòu)。四面回廊,懸山頂木構(gòu)建筑。圖書館面闊四間,系西式結(jié)構(gòu)藏書樓,有曲檻臨流的服膺軒和松柏拱護的廳榭等,藏書宏富,且多善本。服膺軒坐東朝西,為五間卷棚頂建筑,通面闊10.7米,通進深5.6米,四面回廊,東面走廊外側(cè)為直欞式坐凳欄桿。孫詒讓,號籀庼,曾任溫處學務(wù)分處總理,興辦學校,成績斐然。1912年,溫州文教界人…[詳細]
三元洞
  三元洞又名三官洞,是采石磯五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素為江南天然勝景之一。三元洞得名有二:一據(jù)史料記載清康熙年間,僧人定如云游,悅此清幽絕俗,遂率眾僧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于此而得名三元洞。另有民間傳說,湖南三秀才乘船赴京會考,途經(jīng)采石忽遇狂風驟雨,幸得神仙保佑,方才化險為夷。后三人皆金榜提名,為官一方,為報神仙救命之恩,捐資就洞筑樓,改名三官洞。2010年11月9日,三元洞被公布為馬鞍山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本體外東南北各10米,建設(shè)控制地帶:本體外東南北各20米。交通位于采石風景區(qū)內(nèi),火車站乘游1路公交車前往![詳細]
祖廟大街店鋪
  在嶺南天地中,一處被標上“祖廟大街店鋪”的文物景點,曾經(jīng)是明末清初佛山最繁華的鬧市。這里是古老佛山最繁華的地方,最鼎盛時期出現(xiàn)在清乾隆年間。從《佛山忠義鄉(xiāng)志》古人繪畫中可以依稀找到這一帶店鋪曾有的景象:這里曾經(jīng)有售賣各種生活用品的店鋪,像手工業(yè)的剪紙、木版年畫、鍋碗瓢盆、石灣公仔和鐵器等。當時以陶瓷、鑄造業(yè)等手工業(yè)聞名全國的佛山,在祖廟大街店鋪集中展示了本地的文化精粹。后來隨著近代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在機器化制造的洋貨和戰(zhàn)爭的炮火面前,祖廟大街店鋪一度陷入衰落時期。而新中國成立后,傳統(tǒng)工藝被人們重拾,祖廟大街的繁華才得以逐漸恢復。據(jù)佛山嶺南天地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佛山在明、清時期,民居比較集中,且大部分…[詳細]
徐仰山故居及徐氏祠堂
  徐氏家族是源底村旺族,迄今已有23代子孫,700多年歷史,出現(xiàn)過徐仰山、徐敬五等眾多愛國志士,令后人懷念、瞻仰。在徐氏祠堂,“敦本惟源”四個大字正立中間,兩邊書有“繼祖宗一派傳真克勤克儉,教子孫兩行正路惟讀惟耕”字樣,“克勤克儉,惟讀惟耕”成為徐氏祖訓,也是徐氏族人安身立命之本。徐氏先民早先靠販賣木材起家,經(jīng)幾代人辛苦經(jīng)營、克勤克儉,才日漸發(fā)展致富,成為源底村的旺族,但是物質(zhì)的豐饒并沒有改變徐氏族人的初衷,反而還保持“學而優(yōu)則仕”的傳統(tǒng),教育家族子弟勤學苦讀,爭做有志之士。辛亥革命志士徐仰山故居石柱上有一幅對聯(lián),“欲高門第須與善,要好兒孫即讀書”。徐氏的古宅正門多有“東海舊家”“山輝川媚”“山…[詳細]
王卓然舊居
  王卓然舊居位于博愛道23號,二層磚木結(jié)構(gòu),簡樸素雅,歐式樓房。1928年7月末,王卓然從歐美回到沈陽,此時的張學良正在廣攬人才,勵精圖治。聽說在歐美留學的王卓然剛剛歸國,張學良立刻約見懇談。王卓然與少帥之間的友誼就從那一年開始了。1929年1月里一個早晨,王卓然按照排定的功課表,到“大帥府”教書。剛一進院內(nèi),就見到--的樣子,情形緊張。原來就在前一晚,張學良把東北保安司令部總參議楊宇霆與黑龍江省省長兼東北交通委員會委員長常蔭槐請到府里來殺掉了。張學良興奮過度,一夜未眠,見到王卓然立刻問他對于殺死楊、常二人有何意見。王卓然答道:“這不是法律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論政治,就要看你以后的作風如何,…[詳細]
大梅沙遺址
  大梅沙遺址位于深圳市鹽田區(qū)大梅沙村前海灣沙堤上。年代為新石器時代中期與周代。1980年發(fā)現(xiàn),其后于1992年、1993年兩次發(fā)掘共2405平方米。遺址Ⅰ區(qū)(沙堤中部)為新石器時代中期,有兩個文化層,發(fā)現(xiàn)有灶坑遺跡。出土陶器有夾砂與泥質(zhì)兩種,器種有釜、罐、碗、豆、器座、支腳等,紋飾以繩紋為主,還有劃紋、葉脈紋、水波紋、貝印紋、指甲紋、附加堆紋等。石器有斧、錛、刀、拍、礪石等。T11③層的木炭標本經(jīng)碳十四測定年代為距今6250年。Ⅱ區(qū)(沙堤西南部)為周代,第二文化層出土大量幾何印紋陶器,其中多為夔紋陶器,也有原始瓷豆。陶器紋樣多為組合紋,如夔紋與方格紋、云雷紋、凸格或凸點紋組合。陶器種類有甕、罐、…[詳細]
黑堌堆遺址
  黑堌堆遺址位于成武縣白浮圖鎮(zhèn)董莊村東北500米處,地上現(xiàn)存一東西長10米,南北寬7米,高約5米的土堌堆,因堌堆土質(zhì)曾黑色,故人稱黑堌堆。該遺址原有7200平方米,后因當?shù)厝罕姀倪z址上挖掉部分當做肥料灑向田間,使遺址遭到嚴重破壞,在挖土過程中,曾發(fā)現(xiàn)有大批石匣墓葬和磚砌墓,殉葬器物很多,有陶鼎、陶壺、陶豆、陶馬、陶俑、銅鏡,還發(fā)現(xiàn)有漢磚、石斧、鹿角、畫像石等,出土物極為豐富。在保存下來的文物中,畫像石為最多,至今該村隨處可看到完整和不完整的畫像石塊,石上刻有蛇、熊、狗、水鳥、魚等圖案,看上去雖然粗糙簡陋,但線條流暢明快,形象生動傳神。這些圖案生動地記錄了當時社會生活的許多側(cè)面,給我們了解當時社會…[詳細]
汀州會館
  目的地介紹  汀州會館位于崇文區(qū)西北部,前門外長巷二條。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間(1488-1505年),系福建省在京同鄉(xiāng)集資修建的北京獨一無二的福建風格的民間建筑。1984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位置:位于崇文區(qū)西北部   汀州會館分北館和南館二部分,隔街相望。北館先建,有大小6個院落,房屋共50多間。中院為主院,有一座五開間的大殿,原為會館的祠堂,供奉天后娘娘和會館創(chuàng)建先輩的牌位。祠堂建筑相當考究并具有南方建筑的特點:梁、柱、門、窗全部用江南的杉木制作,屋頂起坡平緩,前廊后廡,廊內(nèi)裝修為一色花格子卷簾雕花門窗,廊頂露明天花,雕刻出象鼻形椽子,挑尖梁上有雙象形蜀柱,梁頭鏤雕出天馬、神牛等多…[詳細]
惠山忍草庵
  忍草庵位于無錫市錫惠公園內(nèi)的惠山頭茅峰章家塢山腰,占地約十畝。元至正十年(1350)僧月川在此始建茅庵;忍草庵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僧道林復構(gòu)草庵,初名“草庵”。明天啟元年(1621),僧人洪恩根據(jù)唐代宋之問《游法門寺》中“晨行踏忍草,夜誦得靈花”詩句,在“草庵”前加了一個“忍”字,改名為“忍草庵”?滴蹰g及咸豐十年(1860)該庵兩遭火焚。無錫人顧貞觀(1637-1714)清代文學家,集資修葺。顧貞觀,字梁汾,康熙十一年(1672)舉人,官至內(nèi)閣中書,是清代初期的大詞人,與陳維菘、朱彝尊并稱為“詞家三絕”。庵之名跡,首推貫華閣,間后有松苓泉。該閣為僧有叔始建于康熙初。貫華閣矗立在…[詳細]
張鳴岐故居
  張鳴岐宅邸位于馬可波羅廣場西北角,建于民國初年,在意租界現(xiàn)民族路80號樓。羅馬式建筑風格,磚木結(jié)構(gòu)三層,迫使瓦頂,立面三層正中有四聯(lián)拱券扇形陽臺繩索式廊柱,連弧扇形陽臺,牛腿承檐,飾花葉形浮雕,造型優(yōu)美。此為張鳴岐在意租界寓所之一。張鳴岐(1875~1945),字堅白,號韓齋,山東無棣人。前清舉人。1898年就館于岑春煊,頗得器重。1900年后,隨岑在陜西、四川、兩廣先后任職兩廣學務(wù)、營務(wù)處,廣西太平思順道、廣西布政使、廣西巡撫。1910年因賄賂奕劻得署兩廣總督兼廣州將軍,曾鎮(zhèn)壓黃興廣州起義,殺害林民黨、喻云紀等四十余人。1913年任廣西民政長,會辦廣西軍務(wù)。1915年任廣東巡按使。1916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