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祠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祠篇

藍科進公祠
  金竹擁有很多的古祠,最有名的是流舍畬族村的藍科進公祠,也是江西省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保存最為完好的畬族古建筑之一。藍科進公祠正房坐南朝北,背山面水,面積約340平方米,由兩進一天井構(gòu)成。整個建筑主體采用卵石、雜土砌建而成,圖騰崇拜的民族特色明顯,現(xiàn)已成為一個畬族文化的展示館。藍公祠正房坐南朝北,背山面水,面積約340平方米,由兩進一天井所構(gòu)成。整個建筑主體采用卵石、雜土砌建而成,絢麗精美,圖騰崇拜的民族特色明顯。藍公祠前廳有一天井,天井中央放置一張畬族人所特有的祭天時所用石案桌,高1.28米,采用麻條石制作而成。藍公祠后堂為祭堂。祭堂中的祭案桌非常具有畬族的民族特色,它的桌面比漢族多加一層帶角的板,案…[詳細]
鳳山査氏宗祠
  鳳山査氏宗祠 浙源鄉(xiāng)鳳山村查氏宗祠是海寧、婺源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該宗祠始創(chuàng)于康熙三年(1664年),又名“孝義祠”,距今已有349年。宗祠建筑宏大,檐柱雕龍畫鳳,橫梁及檐角雕刻著堆花、蟲鳥。其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價值高、保存較完整。據(jù)了解,該鄉(xiāng)開始籌備宗祠修復(fù)項目,預(yù)計將投資1000萬元對查氏宗祠進行大規(guī)模修繕。 查氏宗祠是婺源查氏僅存的一座宗祠,是中國儒教宗法制度思想的物化象征,也是禮制文化的重要載體,為研究徽州地區(qū)的家族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查氏宗祠:是海寧、婺源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由當時鄭太守頌名,是浙江海寧和江西婺源的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是婺源與海寧查氏族人祭祀…[詳細]
杜少陵祠
  杜少陵祠杜少陵祠是為紀念唐代大詩人,素有“詩圣”之稱的杜甫而建。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河南鞏縣人。天寶十年進三大禮賦,受唐玄宗賞識,命引制集賢院,后授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安史之亂城陷,后脫身赴鳳翔,肅宗任為左拾遺。因-救房官觸怒肅宗,出任華州司功參軍,上元六年輾轉(zhuǎn)入蜀,曾于唐廣德元年(763年9月)好友房官病卒閬中,為其奔喪蒞閬中。唐廣德二年春再度攜家次蒞閬中,游歷閬苑風景,是詩人一身中寫詩最多的地方,留下詩篇66篇,其《閬山歌》、《閬水歌》流露出詩人對閬苑仙景的無比感慨和贊美。唐宋在錦屏山為詩人建祠堂,祠中存有國家一級珍品漢白玉杜甫雕像,以勵后人。月亮峽渡假村位于甘肅南部的徽縣境內(nèi),也是…[詳細]
巴黎先賢祠
  先賢祠位于法國巴黎的拉丁區(qū),最初是法王路易十五興建的圣日內(nèi)維耶大教堂,歷經(jīng)數(shù)次變遷以后現(xiàn)在成為法國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安葬地。先賢祠是新古典主義建筑的早期典范,其正面仿照羅馬萬神殿,拱頂為布拉曼特風格。先賢祠長110米,寬84米,建筑的正面是由“科林斯柱”組成的柱廊。整個建筑是一個古希臘十字形,僅教堂的圓頂就高83米,圓頂上并安有一個頂塔。教堂的圓頂是由里外三層半球體一層套一層而構(gòu)成。建筑家索弗洛(Soufflot)希望透過這棟83米高的希臘十字形的杰作,和羅馬圣比得大教堂和倫敦的圣保羅大教堂相媲美;建筑宏偉的圓頂,三十二根立柱和飾有雕刻的山墻都受到古代建筑的影響,特別是羅馬的阿格里帕先賢祠,自法…[詳細]
逢簡劉氏大宗祠
  劉氏大宗祠位于杏壇鎮(zhèn)逢簡村,堂號“追遠堂”。始建于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明天啟年間擴建。清嘉慶年間及2002年多次重修。劉氏供奉至今已有二十二世了。當時稱“影堂”,后改為:“追遠堂”。是目前珠三角保留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明代祠堂。是逢簡最大的祠堂,也是順德五大祠堂之一。據(jù)傳,逢簡劉氏是中山靖王之后,與劉備同宗,是漢高祖的后裔。劉氏大宗祠是逢簡古村“第一祠堂”,無論占地面積還是氣勢都是其他祠堂所無法比擬的。宗祠建于明永樂十三年,為劉氏五世祖率族建祠。明天啟年間進行過修繕,擴建東西鐘、鼓二樓及周邊樓閣等。宗祠坐北向南,三路三進四合院式結(jié)構(gòu)。硬山頂,龍舟脊,青磚墻。是順德年代較為久遠,造型較為獨特…[詳細]
蘭村祠堂
  瀘溪縣蘭村的祠堂,像一顆顆明珠散落在鄉(xiāng)間的綠野上。它們雖地處湘西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仍體現(xiàn)了湖湘建筑的特征,同時又具有湘西地區(qū)的特點。 蘭村的祠堂都是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青磚墻體四面圍繞,其內(nèi)為木結(jié)構(gòu)屋架。 高聳的青磚圍墻,將外界的雜亂塵世阻隔在外,更增添了幾分家族祠堂的莊重氣氛。兩側(cè)的封火山墻處理也很有湘西的地方特色。正門入口的立面也十分講究。門洞外用灰漿砌筑門套,大門上方兩側(cè)的墻體上有鐵壁虎一對,做成避邪圖案或?qū)毱俊⒒ò甑刃螤。這些構(gòu)件都表達著勞動人民對家族的尊重,對這片故土的熱愛。 祠堂內(nèi)部布局上,稍微講究的祠堂入口處為亭閣木構(gòu)建筑,等級差一點的則為門廊。中間為開敞天井,后部為議事和祭祖用的大…[詳細]
張蒼水祠
  張蒼水祠位于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建筑面積二百五十平方米,粉墻青瓦,為清代的江南民居風格。祠后為張蒼水墓?骨迕褡逵⑿蹚埳n水之所以被葬在西湖湖畔還有一段動人的真實故事,其墓碑上的“王先生墓”也是有淵源的。張蒼水先生祠由碑、像、匾、畫、楹聯(lián)組成,具有強烈的時代氛圍和藝術(shù)感染力。祠內(nèi)有碑十方,分別刻有張蒼水先生的事跡、詩文、后人的銘文等,八幅壁畫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張蒼水憂國愛民的一生,當代書法名家沙孟海、啟功等撰寫的匾額為祠堂平添肅穆與莊嚴。張蒼水墓位于祠堂南面約100米處,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與章太炎墓毗鄰。墓碑上刻有“故名鄞蒼水張公墓”,東西兩側(cè)分別為與他同時被捕殉難的…[詳細]
大莊蘇家祠堂
  大莊蘇家祠堂:大莊蘇家祠堂,坐落于大莊鎮(zhèn)大莊街正中,座向向東,背靠犀牛山,面臨沙甸河。它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1694年),建筑完工時,有正廳房屋三間、廂房十二間、面房六間(含戲臺)、耳房二十四間,三方是走馬轉(zhuǎn)角樓,正中大院心種金桂、銀桂、柏枝、紫竹等。大殿格子門鏤雕三層花草,戲臺墻上有“水漫金山”畫和蘇家氏譜,四小天井及大院井地面都有六角方磚,大門口有兩個石尊、兩棵槐樹,大門上有清同治皇帝賜給蘇斯洋的“義勇巴圖魯”匾一塊(現(xiàn)存雙柏縣文化館),大院四周墻壁有花木鳥獸、山水人物等惟妙惟肖的墻畫,建筑還含有石桅桿、仙鶴湖、照壁(高六米長十二米)幾部分,可謂冠冕堂皇、氣勢恢宏。后來,因部分建筑毀于火災(zāi)…[詳細]
惠州黃家祠(黃氏書室)
  黃家祠又稱黃氏書室,祠堂是漢民族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在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qū)環(huán)城西路36號,是歸善縣(今惠陽市、惠東縣、惠城區(qū)、寶安區(qū)部分地方)黃氏的祖祠。建于清道光壬寅年(1842年),后改為黃氏書室。黃家祠為三進式院落,左側(cè)另有三進配房以小巷側(cè)門聯(lián)接,建筑總面積1000平方米。一進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大門兩側(cè)次間與明間前面各安放一條弓形石枋,枋下兩邊使用石質(zhì)角替,枋上承放石獅,獅上置一斗三升斗拱;◢徥箝T高峻雄偉,高3.6米,闊2.05米。大門匾額“黃氏書室”四字,楷書、陰刻,每字50X60厘米;楹聯(lián)“績著循良第一”、“家傳孝友無雙”,行書、陰刻,每字25X40厘米,字體俊逸流暢,有較高的…[詳細]
上街新洲金氏宗祠
  上街新洲金氏宗祠閩侯縣上街鎮(zhèn)新洲村的金氏家族,是彭城金氏的一個支系,于唐朝末年入閩。入閩始祖?zhèn)髦潦皇,因人丁稀薄,遷居各地。金履豐,字希成,號亮功。宋端平二年(1235年)生于浙江蘭溪縣金府。金履豐智勇雙全,征伐有功,官至駕前大將軍、御史大夫。旋值元兵入侵,金履豐抗御屢勝,得軍功賜券,并允世襲。后宋亡于元,金履豐憤時事不可復(fù)為,遂偕子金標歸隱福建侯官縣璧團洲,從此在璧團洲結(jié)廬而居,懇沙造園,將一片渺無人煙的荒蕪之地發(fā)展成良田遍地的人間樂土。元大德五年(公元1302年),金履豐卒于家中,享壽六十有七。金履豐逝世后,金氏一族在璧團洲繁衍生息,發(fā)展壯大。至明清時,已傳承30余世、500戶。后因璧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