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葉,有范姓從河南商丘遷來落戶,住在黑水河西岸坡地上,曾名范家屯。清同治六年 (1B67),黑水河水患沖毀范家屯,村民們希望平安,取名西平坡。 [詳細] |
明末清初,有葛姓人家從河北馬路嶺遷此落戶,故名。 [詳細] |
歷史上曾是一片荒草甸子,地勢又較高。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1),有田姓由山東遷來定居,得名田高甸子,后簡稱高甸子。 [詳細] |
清乾隆年間有范姓人家由山東蓬萊遷來定居,逐漸傳名范家屯。 [詳細] |
該地筆架山上流下三股水,直瀉入水塘中,淙淙鳴聲。清代柳條邊修經(jīng)此處,設邊門1座,名為鳴水塘邊門,"鳴"水逐漸諧音稱明水。 [詳細] |
該地山溝錯綜,自古多生楸子樹,故名楸子溝,后簡化為秋子溝。 [詳細] |
清道光十三年 (1833),當?shù)匕傩諡楸Wo桑林,發(fā)展桑蠶,把約定的賞罰條款刻在石碑上,立于村北小路旁的巖石邊,加碑巖地名由此而得。 [詳細] |
明代遼東長城在此處建城堡,取名永安堡。鄉(xiāng)人民政府駐地大甸子,原是一片荒草甸子,浦康熙五十年 (1711)開發(fā)后取名大甸子。 [詳細] |
明代于此處修筑城堡,萬歷三十四年(1606)有李姓人家由山東大槐樹遷來落戶,因此取名李家堡。 [詳細] |
該地位于狗河西岸,清乾隆初年有黃李二姓由山東遷來居住,常年以織網(wǎng)、捕魚為業(yè),初名網(wǎng)鋪,后稱網(wǎng)戶。 [詳細] |
因為所轄是綏中縣城郊區(qū),故名城郊鄉(xiāng)。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