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設(shè)西安區(qū),因境內(nèi)西安街得名。 [詳細] |
因地處老爺嶺和張廣才嶺交接的峽口地帶,森林茂密,有森林之口之稱,故名;另據(jù)《中國地名辭源》:該縣因處于森林覆蓋的老爺嶺和完達山之交接處得名;又說因縣位于老虎嶺和完達山的交接口的林口鎮(zhèn),故名。 [詳細] |
1975年設(shè)市,因位于綏芬河上游得名;據(jù)《中國地名辭源》:因綏芬河(率賓水、恤品河)得名,滿語意為錐子;因此河系山溪性河流,水流落差極大,彎曲迂回處亦多,形如錐子故名;另說因河里生長著一種尖銳如錐的釘螺得名。 [詳細] |
海林市原名海林縣,系由新海、五林二縣合并時,各取原縣名稱的后一個字而得名。 [詳細] |
寧安,原名“寧古塔”。清初流人方拱乾撰《絕域紀略》載:“相傳當年曾有六人坐于阜,滿呼六為寧公、坐為特,故曰寧公特,一訛為寧公臺,再訛為寧古塔矣!毙戮帯秾幇部h志》稱:“‘寧古’為滿語,漢譯為‘六’或‘六個’,‘塔’是滿語‘特’的訛音,漢譯為‘居址’,合譯‘六居址’,是指當時寧古塔地面上的六個大部落而言。 [詳細] |
以穆棱河得名!澳吕狻,是“穆勒恩”、“木倫”的轉(zhuǎn)音,滿語為“馬”的意思。一說此地古為“產(chǎn)馬之區(qū)”,一說為“牧馬場”,意思相近。 [詳細] |
清末設(shè)治,以其地居寧古塔東部而得名。清代屬寧古塔副都統(tǒng)轄區(qū)。 [詳細] |
1993年由縣級黑河市改設(shè),原名璦琿,取名于璦琿(艾渾、艾滸、愛呼)河,系達斡爾語音轉(zhuǎn),意為可畏;另據(jù)《中國地名辭源》:因境內(nèi)的艾虎河得名,系滿語音轉(zhuǎn),意為可畏,1956年更改生僻字地名改現(xiàn)名。 [詳細] |
1912年嫩江府改設(shè)嫩江縣,據(jù)《中國地名辭源》:因嫩江得名,嫩系蒙古語,又說于女真語,意為碧青,因江水之色青碧而得名;另說嫩江系滿語,意為妹妹。 [詳細] |
1929年設(shè)奇克設(shè)治局改設(shè)奇克縣,據(jù)《中國地名辭源》:縣名源于奇克特屯,鄂倫春語薪屋之意,另說因山得名,境內(nèi)有山稱為奇克勒,后轉(zhuǎn)音為奇克特,簡稱奇克;同年在境內(nèi)設(shè)遜河設(shè)治局,1931年改設(shè)遜河縣,因遜河(遜別拉河、遜必拉河)得名,滿語奶漿河之意,可能因河水甘醇而名;1942年由遜河縣、奇克縣合置,各取一字得名。 [詳細] |
1937年璦琿縣南境析置孫吳縣,以孫、吳兩家地營子得名,據(jù)說在很久以前有孫吳二姓居住于此,故名。 [詳細] |
1916年龍門置設(shè)治局改設(shè)龍鎮(zhèn)縣,1933年縣城移至北安,1939年更名北安縣,地處祖國的北疆,寄希望于北方平安;據(jù)《中國地名由來詞典》:因北安鎮(zhèn)得名,取北方平安之意。 [詳細] |
原名“北團林子”,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設(shè)置廳治時取名“綏化”!敖椈币幻暮x,一說“綏化”系指綏楞閣山(又名綏林閣山),二說“綏化”意為“吉祥、安順”,三說“綏化”是滿語,意為“艾蒿”。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