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涂寨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涂寨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涂寨村,涂寨街最早為五谷雜糧的集散地,后發(fā)展為小市鎮(zhèn),并成為惠安縣東部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明朝時期為抵御倭寇的侵?jǐn)_,先人戚繼光曾派軍駐扎于今涂寨街頂街,挖土筑寨,得名土寨,后諧音為涂寨。
新亭村,因唐末時期,藍(lán)氏提督受旨視察崇武,途經(jīng)此地時遇大雨,避于路邊亭仔,觀賞此處風(fēng)光,感慨萬千,后留下一子在此建居,重新修建亭仔,故名。
陳芹村,因古代,胡姓村民從福州到此看護杏林祖墳,在山坡建一路亭,供人避雨、乘涼,稱亭芹,后王、陳二姓村民相繼遷此建居,仍沿用此村名,后諧稱陳芹。陳芹村民委員會,即為陳芹村村民選舉產(chǎn)生的,可實現(xiàn)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wù)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靈山村,即取龍瑞山首尾二字,諧音靈山。
溫厝村,因唐末時期,溫姓村民從山西太原遷此建居,故名。
上村村,元至正年間,王氏先祖從晉江杏坂遷居于此,取名杏村,四代單后遷至大池邊另建新居,人丁漸旺,取吉祥常在之意,稱常春,后諧音稱上村。
曾厝村,即曾姓聚居的自然村落,故名。
莊內(nèi)村,因為莊、劉、陳、邱、葉五姓混居,其中莊姓占80%以上,又東、南、西三面有五座山丘拱起為屏,地形呈盒狀,居盒內(nèi),故名。
互助村,因村民團結(jié)互助,自我激勵,故名。
山尾村,建居于明正統(tǒng)元年(1436),初建村時名為三美,后因座落于秀麗文筆山麓與蔗潭溪的環(huán)抱中,故名。
廖厝村,因元朝時期,廖姓村民從安溪遷此定居,故名。
和弄村,古時稱豪巷,據(jù)《惠安鄉(xiāng)土志》、《惠安縣志》、《紫云象塘黃氏族譜》記載,沿用古村名,古時為多姓聚居,后不知何時、何因改村名為和弄。從村名可看出其含義,即和睦相處、安居樂業(yè)。
文峰村,因有一文筆峰,故名。
胡厝村,相傳一千多年前,胡總兵屯兵文筆山下,后有胡韋長者在此建居,故名。
巖峰村,因村民大多建居于巖石山麓周圍,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