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屬永春縣五、六都,民國時(shí)期坑柄、下厝坂、洪內(nèi)坂、洋頭曲、金雞、蕉坑、枧頭、中心為玉斗保、大南坑,合爐地保,新中國成立后為玉斗公社玉斗大隊(duì)(包括玉美大隊(duì)),1961年從玉美析出后,仍為玉斗大隊(duì)(包括大南坑),1984年6月改為玉斗村委會(huì)。 |
明代屬永春縣六都,民國時(shí)期屬八坑、草埔尾兩村落合玉斗、坑柄為玉斗保,梅田洋村落合玉斗的大南坑與爐地合為爐地保,新中國成立后至1958年皆為玉斗公社的玉斗大隊(duì),1961年從玉斗大隊(duì)析出,取玉斗的″玉”字草埔尾(美)的″美”為名玉美大隊(duì),1984年6月改為玉美村委會(huì)。 |
明代屬永春縣宣和鄉(xiāng)福德里六都。 1949年前編保,1950年編鄉(xiāng)(含陳珩自然村落)人口1004人,1957年并鄉(xiāng)(含溪邊、洪山兩個(gè)自然村),1958年為大隊(duì),1985年為竹溪村民委員會(huì)。 |
原是鳳山六都,沿名至1958年與竹溪合村,命名碧溪村,1962年列入公社成立,由于人口增加,從竹溪析出。 獨(dú)入鳳溪大隊(duì),到1984年成立村委會(huì),稱為鳳溪村民委員會(huì)。 |
新中國成立前屬五都鳳山鄉(xiāng),新中國成立后與六都的鳳溪合鄉(xiāng)時(shí)稱鳳山村,1961年與鳳溪分開,改為洪山大隊(duì),于1968年因洪山大隊(duì)小水電紅火似錦,再改為紅山大隊(duì),直至1984年更名為紅山村委會(huì)。 |
明代屬永春、五都白珩鄉(xiāng)。 民國期間稱白珩保。 新中國成立后至1958年屬玉斗鄉(xiāng)白珩鄉(xiāng)。 1958年至1961年屬玉斗人民公社白珩大隊(duì),下轄白珩、云臺(tái)、新珩三個(gè)村。 1962年云臺(tái)、新珩兩村析出。 1984年白珩大隊(duì)改為白珩村委會(huì),下設(shè)20個(gè)村民小組,隸屬玉斗鎮(zhèn)人民政府。 |
歷代下科、暗林屬白珩鄉(xiāng),新和屬云臺(tái)鄉(xiāng),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析出設(shè)新珩鄉(xiāng),1957年10月又與白珩、云臺(tái)、新珩并為一個(gè)大隊(duì),屬錦斗公社白珩大隊(duì),直至1961年2月拆社隊(duì),屬玉斗公社新珩大隊(duì)。 1984年改稱新珩村委會(huì)。 |
民國18年(1929年)前屬宣和鄉(xiāng)福德里六都,1929年后曾屬一都區(qū)福鼎區(qū)署、云山保、石峰保,新中國成立后屬一區(qū)、二區(qū)、三區(qū)、錦斗區(qū)、玉斗區(qū)、玉斗鄉(xiāng),1958年屬錦斗公社白珩大隊(duì),1961年屬玉斗公社,1984年改為云臺(tái)村民委員會(huì)。 |
明代以來,爐地屬稱福建省五都,新中國成立后,成立永春縣錦斗、桂洋、坑仔口、玉斗區(qū)公所,后又改為玉坑鄉(xiāng)(玉斗、坑仔口)。 于1958年9月成立永春縣玉斗人民公社爐地大隊(duì),于″文化大革命”期間,成立玉斗管委會(huì),又于1984年10月機(jī)構(gòu)改革,稱玉斗鎮(zhèn)爐地村村民委員會(hu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