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鎮(zhèn)政府駐地位于曲周縣城而得名曲周鎮(zhèn)。1949年設城關鎮(zhèn),1956年改鄉(xiāng),1958年建公社,1980年復建城關鎮(zhèn),1988年更名曲周鎮(zhèn)。 |
宋遼交兵打仗,宋兵曾在此安營扎寨,此地便取村名安寨。因鎮(zhèn)政府駐地安寨,故得名安寨鎮(zhèn)。 |
戰(zhàn)國時,趙國曾在此地筑“堠”(即古代探望敵情的土堡)。建村后即稱堠村,后演變成侯村。因鎮(zhèn)政府駐地侯村,故得名侯村鎮(zhèn)。 |
因地處古漳河南岸淤灘上,故稱河南灘,后雅化為河南疃,故名河南疃鎮(zhèn)。 |
明初,已有李士亮居住。明永樂年間,宋公良從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定居。因位于古漳河西岸灘地上,沿漳河故道從北向南排列,已有第二灘,第三灘,故名第四灘,后雅化為第四疃。因鎮(zhèn)政府駐地第四疃,故得名第四疃鎮(zhèn)。 |
明以前,即稱白寨。明朝時,張新年、張新月二人從河南省呂縣(今無此縣,蓋系訛傳。疑為山東省莒縣)磨石古墩村遷此定居建村,取名白寨。因鄉(xiāng)政府駐地白寨,得名白寨鎮(zhèn)。 |
以前,村東有漳河故道,其上有用槐木和石墩建造的便橋,村民則美其名曰槐玉橋,久之遂為村名,后簡稱槐橋。因自然村槐橋村得名槐橋鄉(xiāng)。 |
在唐朝時稱南禮樂,為崇尚禮樂之意。明初,胡、李等人家從山西省洪洞縣遷居到此,按土俗聲改為南里岳。因鄉(xiāng)政府駐地南里岳,故得名南里岳鄉(xiāng)。 |
因此地位于古漳河河道旁,故稱大河道。因自然村大河道村得名大河道鄉(xiāng)。 |
據(jù)清朝同治八年(1869)《縣志》記載:依莊明朝前稱益倪莊,“燕王掃北”后,只剩下一戶李姓人家。永樂年間有任、高等氏遷此定居,改稱益兒莊,又演變?yōu)橐纼呵f,解放后改稱依莊。因鄉(xiāng)政府駐地依莊,得名依莊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