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鏡嶺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鏡嶺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因駐地鏡嶺得名。含義有二。一是三面環(huán)山,有山嶺通肇圃、竹潭、西坑,澄潭江自南向北流經(jīng),像一面鏡子,兩岸青山盡映水中,故名鏡嶺腳,后簡稱鏡嶺。二是明嘉靖34年(1555),戚繼光率兵抗捼至此,士兵見金條滿地,貪財不進,戚繼光將拾金者逐出隊伍,因軍紀嚴明,剿滅了倭寇,當?shù)匕傩諡榧o念戚繼光,稱其地為“金嶺”,后演變?yōu)殓R嶺。
村西有澄潭江流經(jīng),故名溪西。
鏡嶺由坐落地形得名,其三面環(huán)山,有山嶺通肇圃、竹潭、西坑,澄潭江自南向北流經(jīng)。像一面鏡子,兩岸青山盡映水中,故名鏡嶺腳,后簡稱鏡嶺。
古為溪灘,水運繁忙,相傳有紹興一黃姓婆婆帶著兩個吳姓兒子在此擺攤經(jīng)商,漸成集市,人稱黃婆灘。
因四個自然村有二個村有黃字,二個村有岙字,所稱黃岙村。
舊作下張,因張氏主姓得名。
古名瀨磯,亦作瀨石。村東有澄潭江,村西有桂溪水,系水流沖刷之地,故名瀨磯,后寫成樓基。
桂溪流經(jīng)村前有一砩圳,村坐砩水之源,故名砩頭。
西一、西二、西三三村過去統(tǒng)稱細坑,初名細坑。古時,此地森林茂密,一泓山溪從密林中涓涓流出,久旱不絕,故而得名細坑。西坑之稱,始于當代。
相傳古時村四周皆圍墻,中間筑圃建宅,故名肇圃。
大古年村委會駐地。始名大公年,潘氏始遷祖在兄弟中排行老大,晚輩稱其為大公。從鏡屏鄉(xiāng)下潘移居該地后,下潘晚輩到大公家拜年,稱此地為大公年,后演變稱大古彥、大古年。
冷水村委會駐地。村中有一冷水孔,故名冷水。
水潭約深1.7米,四周都是巖石。石中有二道裂縫,不論天旱多久,泉水噴涌不止,故名巖泉,俗稱巖前。
古時,此地名氣不小的染店,后搬遷后改為后染。
古時,與殿前均稱鹿石,上半村多楊姓,下半村多潘姓,潘氏據(jù)此最早。解放初,鹿石分設(shè)三個村時,取名下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