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葉有一棵需五個人牽手方能合抱的大古樹,故以樹名為地名。 |
此地四面環(huán)山,中間為坦地,早前從花果坪去恩施崔家壩、鴉雀水必經(jīng)此地。坦中為原始森林,林木茂密,藤蔓交織如網(wǎng),林中只有一條羊場小道,過往行人有須側(cè)身甚至抱頭而過,行走艱難。清道光年間,有位官員奉命調(diào)查了解此地銀礦分布以及開采情況,騎馬經(jīng)過此地,紅須官帽被藤蔓勾掛,馬也穿不過去,官員只得下馬牽著韁繩,側(cè)著身子向前走。他邊走邊怨道:“我的馬竟在此坦被隔,那還了得,我不派人將它砍開,誓不罷休”。不久,附近的里長、鄉(xiāng)約、保董,即奉命帶人在此砍出了一條寬敞通道,這件事傳開后,人們根據(jù)便稱此地為“隔馬坦”。 |
“香草嶺”是指此地有一向陽的山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樹林茂密,其半山腰有一水塘,水塘周圍長有異草(蘭草),開花時香氣四溢,令人心曠神怡,故而名之為“香草嶺”。又相從前此山嶺上住有一戶人家,家有四人,一叟一婆,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他們從不與外界接觸,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十分勤勞。他們種的莊稼,一不是玉米、二不是馬鈴薯,既不是麥、也不是蕎,遠遠望去,只見嶺上綠絨絨的一片。每到春夏,這一片綠地,便散發(fā)出沁人肺腑的馨香;這香氣隨風(fēng)飄散四方,使人喜悅,也使人神秘。清乾隆年間,施南府府臺派員到崔家壩檢查工作,聞聽離此不遠的建始隔馬坦一帶,常有香風(fēng)吹來,他定要去弄個明白,于是帶領(lǐng)隨從經(jīng)墨石溝、隔馬坦、箱子嶺來到此地,他只見一嶺翠綠的芳草,隨著微風(fēng)起伏蕩漾,并散發(fā)出醉人的馨香。因為這個官員是貧民出身,又聽說四個種草人亦是窮人,所以心情格外激動,即興吟詩一首:“一嶺巍峨矗云天,八手強勁勤耕耘,巧編綠毯鋪世外,妙釀香露灑人間”。吟畢,他領(lǐng)隨從來到嶺上茅屋,想找四個種草人談?wù)劶页,誰知連個人影也未見著。正想起身回程時,忽見堂屋中間篾笆折上貼有一張方紙,上面寫著:“當官為民,處處芳香,當官壓民,男盜女娼,當官貪財,斷頭挖肝”。落款為“平民百姓”四字。那個官員看后頗為感動,隨即揮筆在茅屋大門的橫板上寫下“香草嶺”三個大字!跋悴輲X”因此得名。此說有警示為官者“當官為民,處處芳香;當官壓民,男盜女娼;當官貪財,斷頭挖肝”。 |
此地地勢平坦,坪中有一天坑,下雨天洪水由此坑消落,故名落水坪。 |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黃姓先祖遷至此地,此地為一片荒蕪的草壩坪,黃姓先祖在壩中放馬。坪邊坡上有一山洞,深邃無比,蜿蜒曲折,先民遂稱該洞為“龍洞”,取名為馬壩龍。后因人們音訛,傳為“馬背龍”。 |
境內(nèi)有一條山溪名為“石板溪”,由于溪流河床底部是一整塊平展的石板構(gòu)成,很是特別,在周邊頗有名氣,故以其名為村民委員會名稱。 |
清康熙年間(1661-1722),湖廣填四川,李姓人家自湖南寶慶西遷夔州建始,分支族人到該地,見地勢平坦,遂擇址挽草為界,開基建房,并以其姓氏名地。 |
太平龍:是指此地有一山梁,形似飛龍,蜿蜒盤旋。且清末在山頭上修有地圖寺,意欲鎮(zhèn)住此龍,以保此地太平吉祥。村民取吉祥之意,名此地為“太平龍”。 |
田家坪:是指該地是一大坪,居民以田氏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