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間,易姓先祖自湖南輾轉(zhuǎn)遷徙至該地,挽草為界,墾荒種植,為讓后人牢記創(chuàng)業(yè)之艱辛,取名為易家荒。 |
唐坪并非有坪,系群山落腳低畦處形似“沖”,沖旁溪水潺潺延至七里巖根,古人稱贊“雙獅吐涎”。清康熙中葉,唐氏族人奉旨入川,分支族人到該地居住,加之從遠(yuǎn)處眺望,此處后面卻像有坪,故稱“唐坪”,沿用至今。唐坪并非有坪而似坪的奇異景觀,吸引村民在此聚居,形成村落。 |
湯家槽:該地地形為山間槽地。湯姓族人因洪災(zāi)于乾隆年間(1736-1795)遷入該槽,為該地最早居民,故以姓氏名地。 |
李家荒:該地原是一片荒地,李氏先民最早來此挽草為界,開墾經(jīng)營。 |
崔家河是野三河上游的支流,河流長2000米。乾隆年間,崔姓人家在自荊州遷徙該地河邊定居,繁衍生息,故名崔家河。 |
三岔溪:意指此地因兩河相交后匯成一條河,使該地形成三岔形,故名“三岔溪”。 |
銅鑼坪:是指因村最高處有一數(shù)畝圓形平地,平地邊沿高、中間平,形如一面銅鑼,故名銅鑼坪。相曾有人于銅鑼形地邊打挖一缺口,數(shù)日后缺口竟自然恢復(fù),坪邊曾有紅色巨藤纏繞古樹,如繩系鑼槌,深夜坪中偶有清越如擊鑼之音,先民以音為吉,聞之振奮,視此地為隹地,故于此定居,形成村落。 |
山間平坦且中部地勢低洼如碟形的地形。該埫長達(dá)3千米,徐姓族人于嘉慶末年(1815-1820)至此定居,故名。 |
該地有一塊不規(guī)則的、面積很大、較平整的碳酸巖石板,為該地最突出的地貌特征,故取名“大石板”。 |
所在地早前長有很多的漆樹和寮竹,故名“漆寮”。 |
有一山梁,形似刀背,與另一山梁交匯,形成山埡,故該埡被名為“刀背埡”。 |
明末清初,花果坪設(shè)市場后,又在此地新設(shè)第二市場,故名。 |
火田槽:是指此地為一槽地,古時(shí)荒無人煙,清雍正年間,有一家姓楊的人逃荒至此,在此地?zé)ヒ黄s草開荒種地,故名“火田槽”;鹛铮阂庵冈摰仄鸪醯母鞣绞,即用火燒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這樣耕作的田地叫“畬田”,火田即為畬田。這種耕作方式對(duì)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很大,早已廢止,但今在當(dāng)?shù)厝员A糁盁鹜痢弊鞣柿系纳a(chǎn)習(xí)俗。此地名有記載該地先民原始耕作方式之意。 |
坦:建始方言,讀“淌”音,指山間平坦且中部地勢較低如碟形的地形。該坦中原生長有一棵大白果樹(即銀杏樹),現(xiàn)白果樹也較多,故名白果坦。 |
窯場:是指該地曾開辦過窯罐場,土陶器皿在此燒制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