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diǎn)推薦 > 孝泉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孝泉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因居委會駐地在正陽街而得名;后。
居委會以前位于桂花街,此街遍植桂花樹,街道桂花飄香聞名。;后。
陽安路之名取自陽安大道,寓意百姓迎著陽光走上安康的幸福大道,故名;后。
安安送米是一個中國民間傳說故事。屬于明傳奇《躍鯉記》的一折。書生姜詩,誤信讒言,迫于母命,將妻龐三娘休棄。三娘無顏回歸母家,只得寄跡尼姑庵中。其子安安年方七歲,思母情切,瞞過祖母,負(fù)米至庵奉母,并一再求母回家。三娘雖有愛子之心,但迫于封建禮法,欲歸不得,只得婉勸安安回家,母子洗淚而別。以此命名,意指為弘揚(yáng)德孝精神之意;后。
因境內(nèi)有菖蒲堰得名,希望居住的居民以后的生活繁榮昌盛;后。
由農(nóng)中村和躍鯉村合并,兩村各取一字。
由臨江村和兩河村合并,各取中間一字得名,此處古有臨江之稱,安安來臨江取水一說,同時是馬尾河與射水河交匯地段,取江河之名,既傳承原臨江村和兩河村之名,又符新村之實(shí)。后。
該村原有一泉翻涌不斷,衍生出涌泉躍鯉的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講述了漢代姜詩與其妻的孝行: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今四川德陽,后出任江陽令,卒于官),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愿意獨(dú)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fēng)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涌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yuǎn)走江邊了。)后。
五樹村和會濟(jì)村合并,各取首字,得名五會村;后。
因境內(nèi)有高拱橋得名;后。
黎橋村與七郎村整體合并,兩村各取一字得名;后。
寓意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y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