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地名的由來,一說環(huán)繞南海神廟前的珠江河段,古稱為“黃木之灣”,整個河段稱為“黃木河”,沿河兩岸都稱為“黃木”,由于鄉(xiāng)音的關系,“黃木”遂轉變成“黃埔”。另一說法出自黃埔村(歷史上曾屬黃埔管轄,后為廣州市海珠區(qū)新滘鎮(zhèn)轄,該鎮(zhèn)2001年7月撤銷):黃埔村是南宋時對黃木河南岸一自然村命名的,該村面向珠江,呈橢圓形,開村時有黃、關、衛(wèi)3姓,宋末先后來了羅、馮、胡、梁4姓居民。古時,該村是珠江邊的泥灘,稱為“浦”;傳說有一鳳凰飛來該村地頭洗身,所以叫“凰浦”;后因黃姓人較多,且是開村人,故改為黃埔(取“浦”字諧音“埔”)。 |
紅山街道有涌清官兵合葬墓(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眾多祠堂、家塾等古跡;烏涌清官兵合葬墓(含牛山炮臺)在烏涌牛山(現(xiàn)紅山街)山麓,墓坐北向南,葬著鴉片戰(zhàn)爭時犧性的官兵。 |
魚珠街道因境內魚珠圩而得名;魚珠圩因圩東面有座魚山(現(xiàn)扯旗山、黃埔港務監(jiān)督信號臺處)延伸到珠江河邊的端部,故稱“魚珠”。 |
該街道轄區(qū)范圍主要為珠江沖積而成的沙田地區(qū),該地區(qū)上建有下沙、橫沙兩個大村,合稱大沙地區(qū),其中心區(qū)名為大沙地,故名。 |
文沖原名烏涌。烏涌取自宋朝末年從化縣錢江洞居民遷此地所建的烏涌村,因落沿烏涌潭流域分布而得名至于烏涌沖為何改稱文沖,則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文園烏涌兩個自然村合稱而得名,另一說法是清末,為躲避朝廷剿賊燒村,村人改村牌樓匾為文沖。 |
穗是廣州的簡稱,因街道位于廣州的東部而得名。 |
夏港街道是傳說該地清代有港口碼頭,因而取名夏港。 |
蘿崗街道之名來源于古代山崗及村落名。蘿崗之名,在《番禺縣志》中就有:“蘿岡,故名邏岡,……在城東七十里,諸峰環(huán)峙,中橫亙三十余里,曰蘿岡洞。鐘氏世居其地!礀|北曰周嶺,逾嶺則為增城縣界!碧}崗稱洞,即四周山崗羅列之意。亦有傳,蘿崗洞之深處有一小山崗,山崗上長有一種叫“蘿”的蔓生植物,亦叫“薜蘿”(別名“鬼饅頭”)。故當?shù)厝私写松綖椤梆z頭山”或“文頭山”,又稱“薜蘿崗”。薜蘿生長力極強,盡管生于貧脊之地,亦能攀巖附壁,茁壯成長,且能開化結果,開枝散葉。以此寓意人丁興旺,故蘿崗鐘姓先祖墳塋亦葬于此,后人將薜蘿崗簡稱為“蘿崗”。 |
該街道是廣州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云浦工業(yè)區(qū)所在地。該地塊原分別隸屬于白云區(qū)和黃埔區(qū),分別取白云區(qū)的云和黃埔區(qū)的埔,故名。 |
永和街道因大部分屬增城市永和街道轄永和鎮(zhèn),因而得名。 |
傳說宋朝的首都南遷后,不少人隨遷到嶺南,在現(xiàn)今廣州市蘿崗區(qū)九龍鎮(zhèn)原九佛公社的地方擇地而居,生息繁衍。到明朝時,生活較為安定、富裕。鄉(xiāng)紳們研究商量,決定到佛山請十尊佛像回來供奉,以求得國泰民安。于是派了一名壯士,帶上扁擔家什,擇了吉日,奔石灣而去。第二天,經過精挑細選后,壯士挑著這十尊佛像匆匆忙忙往回趕。當走到現(xiàn)在的鐘落潭時,要過河,略帶疲憊的漢子走到橋上,晃晃悠悠,一個踉蹌,一尊佛像滑落水中,那座橋至今還在,叫佛公橋。無奈,漢子挑著九尊佛像回到鄉(xiāng)里,供奉在山頂小廟里,從此,這個地方就被稱為“九佛”!熬欧稹苯夥徘皩俜钡貐^(qū),九佛鎮(zhèn)過去又有“鳳凰鄉(xiāng)”之稱,起源于九佛地區(qū)中部的鳳凰山。這座山雖無大山的巍峨,但一年四季樹木蔥蘢,山形酷似展翅中的鳳凰,因此,九佛又稱“鳳凰洞”。解放前九佛的文人創(chuàng)作了一首九佛地名歌。這首民謠概括了九佛地區(qū)的地名,有三十六句,流傳到現(xiàn)在,頭一句是“禺北入洞是鳳凰”,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