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居民點位居兩山之間呈內(nèi)灣地帶,據(jù)《陳氏族譜》載,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始遷祖陳滿、陳昭兄弟二人自江西南昌府南康縣西遷湖北天門落籍立業(yè);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三世祖陳群再遷至歸州龍城里落戶定居,擇點建祠,生息繁衍,后人丁興旺,椒衍瓜綿,星布各地;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其中一支遷居此地落業(yè)拓展,辟地建房,安居樂業(yè),故名陳家灣。 |
此地為一自然山坡,據(jù)明建文年間(1399~1402年),江西南昌萬氏居民遷徙此地落籍興業(yè),辟基建房,定居生息,故名萬家;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萬家因故外遷,之后仍沿用原名。 |
此地為一自然山嶺,自古荒無人煙,據(jù)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徐氏居民自江西南昌遷徙此地落戶建房,安居興業(yè),生息繁衍,故名徐家山;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徐家因故外遷,之后一直沿用原名。 |
此地為一自然山嶺,據(jù)明正德十四年(1519),官府?dāng)U修秭歸至巴東的棧道,因此地山勢陡峭,歷經(jīng)一年時間開山辟石修成人行大道,并在此懸崖絕壁上留有“正德十四”字樣,在懸崖下面路邊一青石板上雕刻一棋盤方便過往行人歇息時對弈。路修通之后,朝中大臣劉建出訪、途徑此地,邀當(dāng)?shù)匾晦r(nóng)夫在此共同對弈,故而得名棋盤嶺。 |
此地為一自然山坡,面積較大,據(jù)明宣德年間(1426-1435年),江西南昌方氏居民遷徙此地落戶建房,定居置業(yè),故名方家山;明末清初,方家因故外遷,之后因“方”與“坊”諧音稱坊家山。 |
此地為一自然山坡,據(jù)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江西南昌黃氏居民遷徙此地落戶建房,擇地而居,生息繁衍,故名黃家山;明末清初,黃家因故外遷,之后一直沿用原名。 |
此地為一自然山坡,坡中有三塊平地,相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汪氏始遷祖汪德儉的后裔因在江南與當(dāng)?shù)厝税l(fā)生田界糾紛而驚動了官府。官府判定汪家輸理敗訴,而勝訴一方密謀誅殺汪家、以絕后患,好心人及時秘告汪家,汪家為免遭其難,連夜打著火把過江,逃至此地落業(yè)筑室,定居生息,得名黑逃坪;后因上、中、下三坪地中都生長有核桃樹、均產(chǎn)核桃,改稱核桃坪。 |
因村境內(nèi)天生九條自然相連的山嶺,故名九條嶺。據(jù)《秭歸縣地名志》載:“村邊有九條山嶺,故名”。 |
此居民點位居黃家山下一條自然溪河邊,據(jù)《白氏族譜》載,明洪武元年(1368年),始遷祖白宗自河南汝陵遷徙歸州童家莊落籍興業(yè),開枝散葉,后人枝葉碩茂,星布各地;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其中一支遷入此地落業(yè)拓展,辟地建房,定居生息,故名白家河。 |
此地位居三山嶺之間呈內(nèi)灣狀,據(jù)明正統(tǒng)年間(1436-1449年),柴姓居民遷入此地落業(yè)筑室,定居生息,故名柴家灣;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柴家因故遷走,之后一直沿用原名。 |
因村境南與巴東交界天生一自然山嶺,山形嶺貌酷似犀牛,此地位居犀牛頭部、壯似?冢拭?。明代此地設(shè)置有牛口鋪,據(jù)明嘉靖二十八年《歸州全志·驛傳》載:“牛口鋪,東二十里往州!彼未K東坡《夜泊?凇访枋雠?跒椤叭章浼t霧生,系舟宿?。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負(fù)薪出深谷,見客喜且售。煮蔬為夜餐,安識肉與酒。朔風(fēng)吹茅屋,破壁見星斗。兒女自咿嚘,亦足樂且久。人生本無事,苦為世味誘。富貴耀吾前,貧賤獨難守。誰知深山子,甘與麋鹿友。置身落蠻荒,生意不自陋。今予獨何者,汲汲強奔走!薄 |
此地為一自然山坡,據(jù)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陳氏居民自江西南昌遷徙此地開基創(chuàng)業(yè),落戶建房,置業(yè)定居,故名陳家坡;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陳家因故遷走,之后仍沿用原名。 |
此居民點位居一自然山坡中部,地形平坦,坪地中自古自然生長有一顆根深葉茂、高大粗壯的桂花樹,每年八月,桂花怒放,清芬襲人,濃香遠(yuǎn)逸,故名桂花坪。據(jù)《秭歸縣地名志》:“村地中生長有桂花樹,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