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有三條圳水流經(jīng)此地,故名三圳。[詳細] |
其前身是福南村,到1921年稱芳園背,后來規(guī)劃區(qū)建村時因芳園背以及田心村位于全村中心,故名芳心村。[詳細] |
地處石窟河畔,歷史上常遭水災(zāi),村民以避災(zāi)招福之意,在此建1寺,定名“招福寺”村以寺起名。[詳細] |
此地背山面河,其山脊遠遠望去像九條龍須延伸而下,起名九嶺。[詳細] |
福北位于三圳圩的北面,解放初期,三圳成立招福大鄉(xiāng),東邊稱福東(即現(xiàn)華僑農(nóng)場)小鄉(xiāng),西邊稱河西小鄉(xiāng),南邊稱福南小鄉(xiāng),故北邊稱福北。[詳細] |
原稱黃沙壩,又因地處石窟河西岸,后改稱河西。[詳細] |
原稱為順嶺下,指該村背靠山嶺順勢而下;后簡稱順嶺。[詳細] |
相傳有一個和尚在此選中一塊比較平整的臺地定居,起名沙羅塘;1949年以前由鐘姓福頭與謝姓臺塘合稱為福塘村,土地改革時因鄉(xiāng)政府設(shè)在臺塘謝氏學(xué)堂,因此改名為臺塘村。[詳細] |
地處蕉平兩縣之間的鐵山嶂下,而又位于蕉嶺縣的西部,故名鐵西。[詳細] |
原稱東坑尾,1956年稱東嶺村。“東”指方位,地處東面,“嶺”指山嶺;意為山嶺之東。[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