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七里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七里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祁連一詞出自于匈奴語,在秦漢之際活躍于我國北方草原的匈奴稱天為“祁連”,所以祁連山即天山之意。
因境內有白馬塔而得名。
清雍正年間,杜家墩村從甘肅省岷州(即現岷縣)遷入移民,稱岷州坊。村中建有琉璃瓦蓋頂的岷州廟。廟中曾藏有婆羅謎經幢、托塔天王刻像、石獅子等珍貴文物。清朝后期,敦煌孤懸河西走廊西端,遠離軍事重地,州府鞭長莫及,兵匪災禍頻頻發(fā)生。敦煌農民為了預防兵匪災禍,保護自己生命財產安全,紛紛在居住地修筑了一些“堡子”或烽火墩,危難時供家人避難、藏糧之用。這些墩多為上下兩層,有門、有垛口、槍眼可供防守。這些“堡”或“墩”都是以所修者的姓氏命名。光緒年間,因當地杜姓家族在此地修筑烽火墩,故稱為“杜家墩”。后村以墩名。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現三支渠上有三道橋,分別通往邵家橋、鐵家堡、大鎮(zhèn)番三地。該村位三道橋之間,故名。
清雍正年間,鐵家堡及三號橋、邵家橋從甘肅省鎮(zhèn)番縣(即現在民勤縣)遷入移民,稱鎮(zhèn)番坊。清朝后期,當地人民為預防兵匪災禍,保護自己生命財產安全,各自修建“堡子”。鐵姓家族曾在此地修筑一個堡子,后人稱其為“鐵家堡子”。后村以堡名。
清嘉慶年間,為預防匪患,當地駐軍與村民聯合修建了一座堡子。因位置處在該鄉(xiāng)境內以南高土臺子的位置,故當地人稱其為南臺堡。后村以堡名。
清代后期,敦煌道教盛行,當地都建有道教的廟宇,其中有一座規(guī)模比較大的廟宇處在該村,大廟地名由此產生。
十九世紀,有幾戶秦姓人家為了生存,依托在鳴沙山腳下,利用黨河上游水源充足的條件,在這塊人跡罕見的地灣,開荒種地,繁衍生息。就此,“秦家灣”地名由此而來。后村以此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