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diǎn)推薦 > 李樓鄉(xiāng)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李樓鄉(xiāng)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明初,陸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并建有東西兩座樓,起名陸樓。明中葉,李姓人遷入,陸姓人遷往南京,把樓賣給李姓人,改名李樓。
元至正年間,李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故名李莊。
因村民委員會有郝樓、張鞏莊、北李莊3個自然村。故名三村。
清康熙年間,陸姓人從陸樓(今屬李樓鄉(xiāng))遷此,開個油坊,故名陸油坊。
元至正年間,賀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故名賀莊。
明洪武四年(1372),鄧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定居,因此處有個魚池塘,故名鄧魚池。
元至正年間,原是譚姓富戶的外莊和花園,故名譚花園。后簡稱譚園。
明初,丁姓人從山西平陽府遷此定居,因人數(shù)較多,為買賣方便,就地形成集市,故名丁集。
北宋雍熙年間,王姓兄弟兩人從今為鄲城縣南關(guān)的地方遷此,為防悍匪,建村筑寨,故名王寨。弟居前,兄居后,相隔0.5公里,居前稱前王寨,居后稱后王寨。此處為兄所居。
明末,孔姓人從大孔樓(今屬淮陽縣臨蔡鎮(zhèn))遷居于此,在此蓋了一座樓,故名孔樓。
元至正年間,吳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居住,從姓取名吳莊。
明洪武四年(1372),郭姓人從山東棗林莊遷此,分東西兩處居住,此處人多莊大,故名大郭莊。
早在唐中葉,此地有座寺廟,北面河(今為黑河)上建有三座磚橋,當(dāng)時人們便把磚橋和寺院聯(lián)起來,取村名叫磚橋寺,后演變?yōu)榇u寺。
明初,袁展從山西洪洞縣遷來此處,靠河而居,河上有橋,故名袁展橋。后袁展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姓袁,次子隨母姓張,從此改為袁張橋。
元至正年間,田姓人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后筑有寨,故名田寨。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luò),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