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古朝陽城內現(xiàn)存的朝陽雙塔而得名。三座塔包括朝陽城內的朝陽北塔、朝陽南塔、朝陽東塔(已倒塌),僅存雙塔,建區(qū)時遂以“雙塔”命名。1984年6月30日,朝陽市升為省轄市,設立雙塔區(qū)、龍城區(qū)。 [詳細] |
歷史上的朝陽城曾名“龍城”、“黃龍城”。1984年6月30日,朝陽市升為省轄市,設立雙塔區(qū)、龍城區(qū)。 [詳細] |
朝陽市:朝陽一名始于清代,以境內鳳凰山上的朝陽洞得名。另據(jù)民國二年《朝陽縣志》記載,取《詩經(jīng)》大雅篇“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之意,引“鳳鳴朝陽”之句乃取“朝陽”二字命名。 [詳細] |
舊屬建昌(今凌源)和平泉(今河北省平泉縣)兩縣轄境,光緒二十九年(1903),析平泉州之東北境喀喇沁右旗舊牧地、建昌縣之北境敖漢左、右、南三旗舊牧協(xié)軒建平縣。 [詳細] |
喀喇沁,為部落名稱,蒙古語是"保為"或"看守"之意。后金天聰九年(1635年)置喀喇沁左翼旗(治所初在官大海,后遷至南公營子)。1958年4月1日,成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詳細] |
北票是由于煤礦開發(fā)而得名。清光緒年間,有一杜姓者發(fā)現(xiàn)了小扎蘭營子、興隆溝、木多土鄂賴(北票工農(nóng)村)、大梁崗子(今北票和尚溝煤礦二井)四處有煤層,經(jīng)土默特旗報奏熱河都統(tǒng)廷杰批準,于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準奏,并發(fā)給窯照四張(即龍票),準予開采,因四地皆在朝陽以北,故稱“北四票”,后來簡稱北票。 [詳細] |
清乾隆三年(1738年)置塔子溝廳。后改廳為建昌縣,屬承德府。1914年因與江西省建昌府同名,改稱凌源縣,以依大凌河發(fā)源地得名。民國《凌源縣志》:“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溝土金塔,謹援沁源、洮源之例,呈請轉咨準改凌源縣,此定名之理由也!笔橇柙纯h因地處大凌河之源為名。1992年2月14日,撤縣設立凌源市。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