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鄒莊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鄒莊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明朝萬歷年間建村,原名杜家村,后取興起、發(fā)展的寓意,改名為新興街。
元末成村,原名大松樹,明初,鄒姓從費縣遷此定居,改稱鄒莊。因村委會駐鄒莊得名鄒莊村村民委員會。
明洪武初年韓姓從三官閣(今議堂鎮(zhèn))遷居于此,兄弟分居形成兩個村,居村東稱東韓家,居村西稱西韓家,故名。
明成化年間,魯姓為避戰(zhàn)亂,從浙江寧波府馬程地區(qū)遷此定居,時稱魯家道口,清順治年間,孟姓由小南莊分居于此,后因祖孫三代連續(xù)中舉,易名小孟樓,后稱小樓。
元末,劉姓第六分支從官湖西坊上遷此定居,以捕魚為生,后人丁興旺,形成村落,取名劉莊。因燕子河小涑河匯入,從村中穿過,改稱劉溝。
此地原是一片平原草地,居住楚、梅兩家,卞家留居至今,原名叫花園寺,楚、梅兩家絕后改名為卞湖村。
武河多灣曲,河床土質呈紅色,故稱紅溝,紅溝繞村流過,村莊名稱以此命名為紅圈。
以橋得名,孟橋始建于元朝末年。原為水漫石橋,清代嘉慶年間,拆除石橋,改建磚石結構平岸拱橋。后橋墩漸毀,清末光緒十七年(1891)春,重修石橋,同年6月竣工,為九拱平岸石橋。橋面用大塊長方形條石鋪成,光滑平坦,石欄雕琢精工。在西岸橋頭北側樹碑三座,記載著建橋始末經(jīng)過。大橋兩頭,明代就有孟姓人家居住,清代成為村落,曾有“北孟莊”之稱,后改為孟橋。村委會駐孟橋得名孟橋村村民委員會。
明洪武年間,石姓從邳城遷此,依武河兩岸,安宅建有樓房,取名石家樓,簡稱石樓,后東西兩岸均成為村落,為以示區(qū)別,于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期,將居東邊村落命名為石東村。
最初以秦姓先祖來此占地立莊,故名。
明崇禎年間,秦吳董錢郝肖徐張八姓十余戶聚居于此,因周邊地低洼,經(jīng)常積水故稱谷澤,清光緒年間,取其諧音改稱古宅至今。
元代,陸姓始居,時稱陸家樓,元末至順年間,孟姓從山東臨沂大安鄉(xiāng)官莊遷此,后人丁興旺,發(fā)展成村,改稱孟家樓。
鄒姓自山西遷居沙埠鄒家巷,二房分居東埠,鄒姓人丁旺族,稱鄒埠。因村委會駐地鄒埠,故而得名鄒埠村村民委員會。
呦山前、呦山東、呦山西三個村合并而來,東周末年,既有先人居住于此,形成村落,由于位于呦鹿山口周圍,故名。
明代,有兄弟二人居此處,均精習武功,行俠仗義,濟困扶危,稱之為好漢莊,后演變?yōu)闈h莊。村委會駐漢莊得名漢莊村村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