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diǎn)推薦 > 要家莊鄉(xiāng)各村地名由來

要家莊鄉(xiāng)各村地名由來

  據(jù)《察哈爾省通志》載,該村系“明隆慶五年(1571)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東門一,門洞上有字曰:守字屯堡!睋(jù)座談,早在明永樂年間(1403-1424),要姓就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定居,曾名要家寨,后更名要家莊。 [詳細(xì)]
  據(jù)座談,清乾隆年間(1736-1795),該村土地屬西城,因距城較遠(yuǎn),不便耕種,由王姓幾戶遷來經(jīng)營(yíng)。因位于城南低洼地上,故名南洼。 [詳細(xì)]
  明萬歷年間(1573-1620),屈、薜兩姓先來定居,曾名崇新堡、辛莊堡,后更名西辛莊。《察哈爾省通志》載,該村為“明時(shí)建。現(xiàn)尚完整。東門一,門洞上有字曰:崇新堡。陽(yáng)原田賦冊(cè)作辛莊堡!。 [詳細(xì)]
  該村原為西城地主馬家的臨時(shí)種地房子。清嘉慶初年(1796),有幾戶人家為了種地方便,遷此定居。因該村位于虎溝堤邊,故名西溝堰。 [詳細(xì)]
  明永樂年間(1403-1424),山西洪洞縣常、石兩姓先來定居。因該村東溝生長(zhǎng)著很多又粗又高的大柳樹,故名柳樹皂!恫旃柺⊥ㄖ尽份d,該村系“明時(shí)建,F(xiàn)不完整。南門一,門洞上有字曰:永盛門!。 [詳細(xì)]
  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原為王家莊園,后來王家出了個(gè)府官,故得名王府莊。 [詳細(xì)]
  據(jù)座談,清嘉慶七年(1802年),小莊村遭受水災(zāi),有幾戶人家遷到下回村東土梁上定居,取名小梁。兩村僅一路之隔,經(jīng)常鬧糾紛。民十八國(guó)年(1929),經(jīng)官府載定,將兩村合并。因同居土梁,故命名為同梁堡。 [詳細(xì)]
  《察哈爾省通志》載,該村堡系“明時(shí)建,現(xiàn)已傾頹。南門一,門洞破毀,上有字仰視不清!睋(jù)座談,該村原名大銀堡,后因天空掉下一塊隕石,狀似牛蹄,人們當(dāng)作吉祥之物,遂更名為牛蹄莊。 [詳細(xì)]
  該村建于明初。村名來歷,傳說有二:1.因村子附近有土圪塔;2.過去天空掉下一塊隕石,該村人與鄰村牛蹄莊爭(zhēng)搶未成,所謂“碰了圪塔”,故名。 [詳細(xì)]
  該村建于明末。人們想望年年獲得豐收,故名廣豐莊。后因遭受水災(zāi),遂與附近的上梁村合并,仍稱廣豐莊。 [詳細(xì)]
  據(jù)座談,清初,因張順先來定居,故名張順莊,后因村東二里有辛其村,人們?yōu)榱吮阌谟洃,遂更名為頭其。 [詳細(xì)]
  據(jù)該村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的廟宇碑文載:明永樂年間(1403-1424),山西洪洞縣18家移民先來定居,他們希望全村興旺,村址又在梁下,故名下興莊,后演變?yōu)橄滦燎f。 [詳細(xì)]
  該村原為西城張姓地主的臨時(shí)種地房子。清康熙年間(1662—1722),下辛莊幾戶人家到此定居,因處于下辛莊南面,故名南房子。 [詳細(xì)]
  該村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據(jù)《察哈爾省通志》載,堡系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建。南門一,門洞上有字曰:下滋鋪。”據(jù)座談,該村原為西城的豆腐鋪,因居于梁下,故名。 [詳細(xì)]
  該村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1398)。因村建莊于半坡,曾名千家坡,后演變?yōu)閴纹。因居于西壩坡(今屬于東井集)東,遂更名東壩坡。 [詳細(xì)]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luò),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