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公灘原為婺江口和衢江交匯處的一片沙灘,漂入江中如嘴,舊名馬公嘴。相傳清代武舉人余寶寅、劉成忠在此放馬射箭,故稱馬弓灘,后改名馬公灘。 |
據(jù)《宗譜》載,宋開(kāi)禧年間(1206),華姓自紹興徒居秋風(fēng)潭下,馬達(dá)溪上游,故名上華。 |
村以余姓聚居,村處下首,故名下余。 |
村位于衢江東岸,對(duì)岸蘭陰山,又名橫山,村以山得名。 |
村以馬鞍形狀,姓徐聚居得名。 |
據(jù)清順治十二年《江氏宗譜》載,因村邊有十口塘,一條水港,故村名原為十塘江,后作石塘港。光緒《蘭溪縣志》改為石港塘。 |
夏家吳姓,原住石港塘,由于家族不發(fā)達(dá),遷移該地,取名換家,后改稱夏家。 |
村以吳姓聚居在衢江中首為中吳。 |
村以吳姓聚居在衢江下首為下吳。 |
村落地處老鷹山與南山之峽口,舊時(shí)竹木茂盛,遙望如洞口,故名皂洞口。 |
缸窯村原名木成村,因村旁有木成樹(shù),故名木成村。后因這一帶土質(zhì)好,燒制的陶器牢固、光亮,耐用,逐漸生意興隆,窯址不斷擴(kuò)大,相傳有36座,缸窯殘?jiān)槠逊e如山稱朝星臺(tái),木成村便改名缸窯村。 |
村邊有小沙溪,自南向北入馬達(dá)江,溪上建橋名會(huì)橋,村以橋名。 |
村以陳姓聚居得名。 |
村以沈氏聚居得名。 |
村落建于塘圩里,故名里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