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竹林橋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2]

竹林橋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2]

明初賀氏祖先,一父兩子到此地拓荒居住,兩子成家后,兄居崗,弟住灣,隔溪相望,后形成村落,得名賀灣。
明朝年間左氏家族兄弟二人分居,老大遷居原住地東北面一處崗地,老二隨父母居原住地,因原住地村人多又有父母在稱大左崗,老大所居地為小左崗。
據(jù)宋代一丁姓霸王在此建樓房,得名丁樓。
明《光化縣志》載:“蓮花堰縣東二十里”;清《光化縣志》載:“蓮花堰距城十五里,堰小如井,本無蓮,地方有瑞征,花或預(yù)見,一瓣、二三瓣。每浚井。恒得蓮子,大于常蓮數(shù)倍左右,亦多巨族!贝暹呌幸谎,堰的中間有一口水井。據(jù)傳曾從井里長出手掌似的兩片荷葉,各有一條線繩粗的根,開的花為紅色,長的藕脆甜。當(dāng)?shù)鼐用裨鳛閷毼锼徒还俑拇嗽摼凶魃徎ň,此堰叫作蓮花堰。村以堰得名?/div>
明朝時期溫姓已成為當(dāng)?shù)匾幻T旺族,選取縣內(nèi)一平崗制高點為居住地,得名溫崗。清同治年間,為防止匪患,沿村周圍修一土寨,寨內(nèi)長、寬各約500米,東西各有拱形寨門。寨墻上約有300多個寨垛子,備13門重土炮,每門重175千克,18門小土炮,每門重50千克,寨墻外挖有寨河,寬約13米,深約10米,寨門上建有小樓,每座可睡十多人,寨內(nèi)有3個土冢堆,其中一個大的建有6間瓦房的廟,兩個小土冢上各有小廟,現(xiàn)均不存,清末民初為當(dāng)?shù)卮迕衩庠獗艘u擾提供了保護(hù)。
相傳早年一孟姓人家自河南鄧州到老河口做生意,因經(jīng)營不善,生意倒閉,無奈只好返鄉(xiāng),行至半路想起當(dāng)年壯志,覺無臉見父老鄉(xiāng)親,遂在此擇一河灣處定居,以耕種為生,后形成村落,得名孟灣。
以所在前周崗、中周崗、后周崗三個自然村的統(tǒng)稱和群眾自治組織名稱綜合命名。明初周氏三兄弟隨父母到此地,居于一平崗地域,后兩兄長外遷,三子和父母仍住此地,并以老宅為中心向南北發(fā)展,形成村落,南邊稱前周崗,北邊稱后周崗,中間稱中周崗,合稱周崗。
清《光化縣志》載:“朱家崗,縣東北二十里,二劈山西支土崗也,南為大堰山。”大堰村因位于大堰山得名。
明朝時,朱姓在這一地區(qū)已形成一個大族,一支朱姓后裔分居后遷移此地,此地處一平崗,土地平坦,后形成村落,得名朱家崗,簡稱朱崗。